從事台灣同志運動已有15年經驗,也是同志諮詢熱線常務理事的喀飛蒞臨中山傳管所,以「台灣同志運動的媒體經驗」為題,希望以反汙名為主要目標,與同學分享同志運動一路走來與媒體的相處經驗。
喀飛表示,由於自己出身媒體業,在媒體從業超過15年,也做過同志廣播,這樣的經驗讓他更加了解媒體的運作,也知道如何與媒體溝通,並清楚知道新聞發言人和媒體之間的角力關係。他也舉例,媒體都愛追問:同性戀者都愛SM?感情都很激烈?在大眾媒體刻意貼上汙名的標籤同時,也間接形塑了閱聽人的刻板印象。
喀飛邀請現場同學以舉手投票的方式,回答自己周遭的同志人數。據現場統計,半數同學認識同志的數目不超過10位。對此,喀飛引述社會學研究指出,其實有10%的人是同志,突顯出同志總是被忽略的弱勢族群。談到一般人對同志的刻板印象,喀飛再邀請同學舉例,現場發言聲此起彼落,同學們紛紛說出對同志的看法,包括男同志很娘、女同志是男人婆、生活很淫亂、愛滋病的高感染危險群等。
喀飛也強調,刻板印象確實對同志的生活造成了影響,包括同志被貼上愛滋的標籤,而愛滋病在世俗的觀念又和道德犯罪畫上等號,這樣的雙重罪行,大大的增加了同志身分認同的困難度。而大部分的青少年也認為,同志一定會得愛滋死亡,這對青少年同志的認同,便形成巨大的心理障礙,其他尚有同志家人的擔心,增加同志出櫃的壓力,和執法人員的不友善等,在在都突顯了同志的平權問題。
對於同志議題屢屢成為社會新聞版面的焦點,更是長期以來媒體熱烈追逐的賣點,喀飛認為,媒體刻意炒作同志的負面新聞,把同志貼上汙名的標籤,同時和負面的形象連結,媒體的預設立場影響了閱聽人所看到的訊息,並產生對同志的刻板印象,這些都強化了閱聽人對同志的負面觀感。面對媒體對於同志議題帶著有色眼光報導,喀飛直言,問題在於社會變遷所帶來的媒體質變。
在環境快速變遷下,影像逐漸取代了文字,而網路和電視的興盛,也造成平面媒體式微,進而使得媒體內容逐步朝著通俗化、淺薄化和圖像化前進,加上商業體系的惡劣競爭,和新聞室內的社會控制,經營者在強大的廣告壓力下,僅以收視率或閱報率為取材的主要考量,在這樣環環相扣的新聞產製流程下,無形中主流媒體也形塑了閱聽人對社會的認知和刻板印象。
此外,喀飛也分享了許多媒體刻意炒作負面同志新聞的實例,並介紹了數則同志自發性的社會運動,這些例子讓大家看見媒體所看不到的同志形象,其中包括許多雙重弱勢的同志。在演講最後,喀飛以「我只是希望大家多認識同志,因為在過去同志總是被忽略、被看不見,甚至被貼上汙名標籤」,為演講畫上完美的句點。
在演講後,就讀傳管所碩一的潘萱文同學表示,「原以為今天會聽到同志團體激烈高亢的辯護,但喀飛卻用柔軟的語言加上活潑生動的陳述,重新建構了我對同志團體的看法,尤其是很多原本我們信以為真的新聞報導,透過一則則媒體刻意污名化同志的新聞實例,讓我對於媒體建構同志團體形象的合理性與邏輯,有了很大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