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人
指導老師
製作團隊


本刊期數
發刊日期

蕭 蘋 教授
譚 躍 教授
曾榆庭、劉睿菊
郭晉怡、黃梓勛

第79期
2021年04月15日

訂閱行銷傳管所電子報


【封面人物】
新科會長上任 古道熱腸凝聚校友

【行傳講座】
戰勝假新聞勢在必行 政府官方齊心協力

【行傳講座】
何謂策略溝通 世新院長來解密

【行傳講座】
異鄉人生存之道 台灣人眼中的日商文化

【講座專欄】
行銷傳播管理講座場次預告

〈系所位置〉

804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

〈粉絲專頁



〈觀看人次〉

Free HTML Web Counter

〈電子信箱〉

〈友站連結〉


 


【封面人物】新科會長走馬上任 古道熱腸凝聚校友

【記者郭晉怡、黃梓勛/採訪報導】

校友會的存在,是串連行傳所畢業校友的重要網絡,當中有許多傑出的校友值得同學借鏡,而校友會會長一職更是凝聚校友情誼的大功臣,因此本期封面人物邀請到現任校友會會長李韋佑,與大家分享求學生涯及參加校友會的心路歷程。李韋佑學長是碩士班96級校友,從2020年開始便在其學長姐的鼓勵之下,擔任連續兩屆的校友會會長。

▲李韋佑會長幸福的一家人。

求學表現有目共睹 一舉成為新會長
李韋佑會長目前自營建設公司,大學時的他原是就讀政治系,但對於體育新聞主播這項職業懷有憧憬,因此決定考取傳播相關研究所。李韋佑會長在學期間的優異表現讓蕭蘋所長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決定邀請他回行傳所與學弟妹們分享職業生涯點滴。在言談之間,李韋佑會長得知校友會目前除了與管院配合的活動外,較無自主性的運作及活動安排,因此在老師們跟學長姐的鼓勵下,於2020年接下校友會會長的職務。

▲廣結善緣的李韋佑會長。

生活因活動而生動 校友因相聚而感動
然而校友會活動的推行並不容易,李韋佑會長甫上任便面臨疫情來襲,在防疫前提下人與人之間需保持社交距離,大型群聚活動皆無法舉辦,這對於主要以面對面聚會來聯繫感情的校友會而言不啻為一大阻礙,故於疫情之下,2020年校友會的活動幾乎停擺,這讓滿腹雄心的李韋佑會長直言可惜。

近來台灣疫情逐漸好轉,李韋佑會長預計透過「餐敘」的方式,邀請校友們一同參與,透過聚會進行學術交流,同時凝聚彼此情感,再次連繫起北中南三個區域的校友情誼。為了讓校友會運作順利,李韋佑會長打算先選出北中南各處的聯絡人代表,再透過自身的資源分享,讓各處畢業校友定期有聚餐認識的機會,聯絡彼此感情。

▲李韋佑會長個性開朗大方,深受大家喜愛。

運用個人長處 創造集體未來
李韋佑會長開朗、大方的特質,促使其經常與畢業的在職專班校友交流,他以自身的號召力為所上募得更多資源,以回饋所上經費及硬體更新事宜。再者,會長對於愛與勇氣的信念,讓其在致力於畢業校友就業輔導與介紹,同時給予校友們面對困境的勇氣與能量。開朗、大方,以及愛與勇氣構成了李韋佑會長讓人信服的領導特質,相信在會長的引領之下行傳校友會能更有凝聚力,並因此在各行各業中發揮影響力,壯大中山行傳所在業界的知名度。

▲李韋佑會長具有好人緣。

鼓勵同學充實自我 期望校友會漸入佳境
最後,李韋佑會長呼籲現在正就讀行傳所的學弟妹,不要忽略人際溝通的重要性,同時應盡力學習第二或第三的外語來充實自己,他期待未來能有越來越多優秀的學弟妹能夠加入校友會的行列。目前李韋佑會長對校友會的主要願景為凝聚校友情感,期許校友們能踴躍參與接下來的系列活動,一起找回對行傳所的歸屬感。相信在會長的細心規劃下,校友會必定能成功連結所上校友以及就讀中的同學,以增加行傳所專業人才於職場上的影響力。

【行傳講座】戰勝假新聞勢在必行 政府官方齊心協力

【記者黃梓勛/採訪報導】

中正大學傳播學系的羅世宏教授於3月11日以「假新聞治理與民主的維護」的主題進行演講,目前擔任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及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諮議委員的羅世宏教授,打趣地自詡為「好事者」,希望成為台灣媒體素養領域中開疆拓土的勇士,並期許未來能有更多人加入。羅世宏教授表示,目前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運作良好,查核假新聞的方法也相當成熟,此次演講將與行傳所的同學分享有關打擊假新聞的相關心得。

▲羅世宏教授(右一)與譚躍老師(左一)與同學們一起合照。(照片/黃梓勛提供)

對抗假新聞的英雄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假新聞是近年來特別重要的新聞傳播議題,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應運而生,羅世宏教授表示要對各種資訊進行查核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台灣的政治環境較為對立,導致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常被民眾誤會,以為其背後有相關利害人士在支持。羅世宏教授強調,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是一個獨立且非營利的基金會,除了是東亞首度獲得國際事實查核聯盟(IFCN)認證的組織外,也透過標準的查核流程得到Facebook、Line、Youtube的信賴與合作,目前正積極擴增編制,希望大家能踴躍分享已經闢謠的資訊。

▲羅世宏教授詳細介紹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照片/黃梓勛提供)

剖析假新聞核心 立法對抗假新聞

儘管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逐漸壯大,但光靠外界力量還不夠,羅世宏教授認為對抗假新聞也應落實到每個人身上,成為公民自覺意識的一環。他為此提出一些核心問題,例如「社群媒體平台應該如何被問責?」、「政府、政黨與政治人物該如何以身作則?」、「如何讓真實訊息的聲量放大?」等等。羅世宏教授表示假新聞越是氾濫,社群媒體越是賺錢,因為假新聞大多是吸引人們瀏覽的內容,人們會不自覺地久留於社群媒體上並重複觀看相關訊息。目前法國對抗假新聞的方法是透過立法,要求社群媒體必須有對抗假新聞的相關配套措施,因此造就Facebook與事實查核組織合作的契機,為的就是營造更好的社群媒體環境,相信結合政府與官方的力量可以找到對抗假新聞的鑰匙。

多多支持好媒體 吸收優質資訊沒煩惱

然而想要營造良好的社群媒體環境,人們必須有辨別假新聞或偏頗資訊的能力,羅世宏教授認為多多閱讀優質的新聞是一種好方法,但是「好新聞不是免費的午餐」,民眾應多支持台灣公認的優質新聞媒體,例如「報導者」便是不錯的選擇。作為獨立的媒體機構,「報導者」的資金皆源自捐款,並嚴格規定捐款人不得影響報導內容,強調新聞編輯的專業與倫理,報導品質有目共睹。當民眾習慣閱讀好新聞,吸收正確的資訊,自然也就能減少被假新聞欺騙的可能性。

▲行傳所碩一黃俊賢同學希望了解事實查核的方法。(照片/黃梓勛提供)


羅世宏教授的演講深入淺出,吸引許多同學對於假新聞議題的提問,行傳所碩一黃俊賢同學便提出希望可以更進一步了解假新聞的查核方法,而同為行傳所碩一的江庭毅同學則好奇台灣實查核中心的資料庫是否可供研究。羅世宏教授以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網站為例,推薦大家可以多多利用中心的資料做參考,若有研究必要,屬名並寄信說明研究動機即可獲得相關資訊。演講的最後羅世宏教授也鼓勵同學善加利用龐大的資料庫,一同對抗假新聞,共同打造更優質的媒體環境。

【行傳講座】何謂策略溝通 世新院長來解密

【記者郭晉怡/採訪報導】

隨著媒介科技與全球化的發展,傳播策略的問題開始浮現,新型態的消費者體驗形式如虛擬實境、遊戲化等,讓不同傳播方案的界線、特定傳播活動的效果於事後難以被單獨有效檢驗,故行銷傳播管理所於3月12日邀請到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胡光夏,與同學們分享人們選擇以「策略溝通」取代「傳播策略」的原因,即策略溝通是一種具有目的性的對話,可確保傳播效果合乎預期,因此逐漸被廣為使用。

▲胡光夏院長與行傳所合影。

以目的性溝通做先鋒 共創參與式價值
胡院長首先向同學們釐清策略溝通一詞的起源,他表示策略溝通並非是新詞彙,其源於1994年,與波斯灣戰爭有關。策略溝通主要透過與人建立長期友善的關係,讓人自願處在已設定好的情境中,甚至不自覺採取某些行動並影響他人。胡院長接著以2021年美國國會大廈遭闖入為例,川普於各大媒體平台指控選舉舞弊,引發支持者群起衝進國會大廈示威抗議,最後共有超過300人在事件中被起訴,但川普本人不僅全身而退,其對選舉舞弊的指控也確實得到社會關注。胡院長表示,在達成自身目標的同時,也讓對方感受到自身決策具有意義,即是策略溝通的展現。

▲胡光夏院長講述策略溝通的起源。

借助媒體影響力 以假亂真難把關
分享完策略溝通的運用後,胡院長指出了策略溝通帶給社會的挑戰,由於策略溝通是長時間的布局,拆解議題的操弄並不容易。胡院長以2014年俄羅斯成功兼併克里米亞為例,當時俄羅斯利用西方主流媒體的影響力,於訪問中傳遞假訊息,接著引用媒體的報導宣傳假新聞,加深謠言的可信度,造成克里米亞內部嚴重分裂,導致俄羅斯入侵時,克里米亞只能束手就擒。柴契爾夫人曾說:「媒體是恐怖主義的武器」,這是因為極少有人會在複製及傳遞訊息的過程中花時間查證訊息真偽。策略溝通挾帶著龐大的影響力及說服力,容易淪為動搖人心的工具,因此媒體需承擔起責任,替民眾把關訊息的真偽。

▲胡光夏院長向同學分享俄羅斯成功兼併克里米亞的例子。

強化策略功能 提高溝通效果
策略溝通的做法隨著社會科技、文化的變動而改變,過去策略溝通多用於軍事上,成為達成決策目標的工具,然而媒體的興起讓訊息來源越趨複雜,因此在交流時認真傾聽變得越來越重要。現今的策略溝通除了強調組織的目的性外,也將對關鍵目標的理解、關係的經營,以及管理概念納入決策過程中。故策略功能的轉變,不僅象徵著社會變遷,更重要的是讓溝通更具有績效。

▲同學們認真聆聽胡光夏院長的分享。


胡院長透過舉例的方式將策略溝通具體化說明,讓此堂講座不但有趣,也讓同學們有不同體悟。除此之外,胡院長也提醒同學,策略溝通已不再是單向發話,而是藉由雙向溝通,提高溝通效率,因此若要實踐策略溝通,雙方達成共識的建構是必經過程,進而才能共創互為主觀的意義,影響對方的態度、認知,甚至行為。

【行傳講座】異鄉人生存之道 台灣人眼中的日商文化

【記者郭晉怡/採訪報導 】

社交媒體之興起使人們有更多機會見識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事物,然而認知到文化差異和接受差異存在是兩件截然不同的事,故行銷傳播管理所於3月26日邀請到在日本商社NASA Corporation擔任台灣納薩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的王繹嘉先生,來向大家分享他是如何看待及接受文化衝擊的心路歷程。

▲王繹嘉總經理與同學們合影。

日本文化初印象 無規矩不成方圓
說到日本人,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王總經理對日本的第一印象是「守規矩」。他提到在日本語學校就讀時,日本人嚴謹的守時觀念令其印象深刻,例如日本人慣以「秒」計算遲到時間,其中隱含的是對準時觀念的重視,以及對赴約者的尊重。王總經理也提及,於工作面試上,日本文化隱晦的鑲嵌在各種細節中,他以自身經驗舉例,分享當時在日本準備工作面試時,首重練習從敲門到坐下的過程中不發出任何聲音,因為日本人認為優雅是禮貌的展現。由此可見,對日本人而言,「規矩」反應的是個人「生活習慣」,而規矩之所以被重視,是因為日本人相信唯有做好每一件小事,方能積累做大事的格局。

▲王繹嘉總經理向同學分享日本求職經驗。

台日職場大不同 文化衝擊下的省思
外國人赴日求職,找到工作只是一個開始,還有許多相異的職場規矩正等著求職者去克服。王總經理指出,外籍人士和女性是日本職場上較為弱勢的族群,即便同樣身為亞洲人,也仍能在升遷時感受到日本職場的排外性。同樣的,公司管理階層中也只有1/10是女性。另外,在公司文化上,加班和酒後文化是外籍人士較難接受的潛規則。為了融入日本企業,王總經理強調學習「菠菜法則」的重要性,只要遵守「報告、連絡、相談」三程序,便能在日本企業中有條不紊地處理工作問題,而優秀的實力及亮眼的業績表現,也能有效緩和日本職場的排外性。

▲王繹嘉總經理介紹日本商社。

活用日本經驗 因應反文化衝擊
接受日本文化洗禮的歷程,強化了王總經理的心理素質,時值台灣市場正快速成長,王總經理也因此被老闆指派回台開設分公司,然而回台後的王總經理卻感受到反向文化衝擊。王總經理指出,「花錢當大爺」在台灣職場上的比例偏高,尤其越大規模的公司越嚴重。面對無理要求,王總經理想將日本「買方與賣方皆有拒絕交易的權力」概念傳回台灣,他認為買賣雙方權力的失衡是台灣商業文化裡的有害因子,所以期望透過拒絕交易,讓廠商意識到相互尊重的重要性,進而改變台灣惡劣的商業環境。

▲王繹嘉總經理回答同學提問。

王繹嘉總經理精彩的分享獲得同學們熱烈掌聲,他表示日式文化有其非常獨特的部分,在強調規矩的軍隊式訓練下,人的抗壓性和誠實的態度都會被強化,所以王總經理鼓勵同學們,如果熱愛日本就放手去嘗試,人生的機會不只一次,即便失敗了也沒關係,過程中每一項困難和障礙都是一種隱藏的祝福,也是深切探索自己的方式,唯有多方嘗試,才能更靠近夢想。

【講座專欄】行銷傳播管理講座場次預告
講者/服務單位 講座講題 講座日期
陳申青/中嘉數位股份有限公司 從中天52看台灣媒體的喜怒哀樂 4/23

==本刊完==

感謝您閱讀本期電子報,您的支持是我們進步的動力,
若有任何建議與鼓勵,請於上方惠賜您的寶貴意見,謝謝!

Copyright © 2011-21 中山行銷傳管所電子報 IMC E-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