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國際視野,掌握世界脈動,不僅是一位國際公民須擁有的素質,更是行銷傳播人員須具備的能力。中山大學以國外姐妹校數量眾多聞名,有許多學生都會把握機會,到世界各地交換。行傳所107級的朱顗如、林子筠和陳雅宣也在去年前往德國、韓國與法國進行半年的交換,體驗在地的生活文化。
|
▲ 朱顗如(左)、陳雅宣(中)、林子筠(右)前往國外交換,體驗不同文化。 |
從飲食文化看法國 陳雅宣深入在地感受生活
因學習法文,而對法國產生濃厚的興趣,陳雅宣便決定前往法國圖盧茲商學院(Toulouse Business School)交換。陳雅宣從飲食了解法國在地文化,法國人認為吃飯是一個社交場合,會注重整體的氛圍。她解釋,法國人會認為「互相分享食物,可以把敵人變成朋友。」跟台灣有很大的差別,絕對不會在吃飯時使用手機。
|
|
▲陳雅宣認為,法國的餐具非常具有生命力,讓人感到沉穩安心。(圖自/陳雅宣) |
|
▲ 陳雅宣前往休眠火山群旅遊。(圖自/陳雅宣) |
陳雅宣覺得藝術融入到法國人的生活中,在生活中,很少會看到塑膠製品,大多都是陶器、瓷器這類有重量感的物件。從杯子、餐盤等日常物品,都非常的精緻細膩,充滿生命感。「看到這樣的物品會覺得很安穩且舒服,很有質感。」她認為法國人會思考很多細節,就算是簡單的物品也有絕對的要求,非常用心在經營生活。
她也利用「沙發衝浪(Couchsurfing)」的方式前往歐洲各地旅遊。在旅行時借宿於當地人家中,不僅能節省住宿與額外的旅費,並跟著當地人一起生活,有更多實際體驗與文化交流,也能藉機結交更多法國朋友,練習法語。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在一次旅行中,當地屋主帶她去爬休眠火山,那座火山雖已列入世界遺產,但尚未開始規劃步道與整理,只能踏尋著狹小的山路前往。陳雅宣認為,很幸運能在這片土地被開發前,看到這樣原始自然的生態,深入當地的秘境之中。
文藝少女朱顗如 從音樂享受德國愜意氣息
因小時候學習過音樂,朱顗如對於古典音樂家巴哈、莫札特,以及德國的建築、工業有濃厚的興趣,因此選擇到德國達姆斯塔特工業大學(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armstadt)交換。她認為,德國的老師和台灣相比,更注重與學生的互動,學生隨時可以提文,也會很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非常注重學生的表達能力。此外,她也發現德國人非常重視自己的時間與家庭的生活作息,會享受自己的時間。她也經常會在週末和朋友去湖畔野餐、草原騎單車,和其他德國家庭一起享受輕鬆愜意的生活。
朱顗如利用痞客邦分享自己準備德國簽證跟銀行開戶申請的經驗,希望可以讓欲出國交換的學弟妹可以了解要準備哪些資料,比較容易成功申請。後來在同時間前往世界各地交換的同學們的邀請下,一起創辦了「交換者聯盟」臉書粉絲專頁,分享他們在國外的生活。
|
|
▲ 波蘭奧斯維辛猶太集中營入口標語—勞動帶來自由Arbeit Macht Frei。(圖自/朱顗如) |
|
▲ 達姆城中的螺旋森林(德語:Waldspirale)。(圖自/朱顗如) |
她在出發前擬定了許多欲前往旅遊的地點,整趟旅程中有許多讓她記憶猶新的景色。朱顗如認為,荷蘭鹿特丹和高雄海港的感覺非常相像,非常有親切感。熱愛音樂的她,除了前往萊比錫看巴哈教堂、塞爾斯堡看莫札特,更到倫敦女王陛下劇院現場聆聽歌劇魅影,現場聆聽的震撼跟感動很難形容,令她回味許久!也因閱讀馬克思朱薩克的著作,「偷書賊」與「辛德勒名單」讓她想要了解過去那段歷史,而前往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參觀,在現場看到猶太人成堆被沒收的家當及每張當時受刑的猶太人相片及刑具,加上當天陰雨綿綿,讓她心情格外沈重,但也更了解那段歷史的文化意涵。
制定明確目標 林子筠用開放的心嘗試與體驗
韓流來襲,近年韓劇、韓國綜藝風靡全世界,林子筠也因此對韓國文化非常好奇,故前往韓國釜慶大學交換。與台灣非常不同的,韓國長幼有序的文化根深蒂固,林子筠解釋,韓國人在第一次見面時,會先詢問對方的年紀,就算是差一兩歲的學長姐,講話時也會使用敬語,態度更是非常恭敬。對她而言,韓語不只敬語與非敬語的轉換上非常困難,剛開始學韓文時,咬唇音發不出來,一開始聽的時候會很吃力,需要花時間練習並習慣使用敬語。
|
|
▲ 林子筠體驗韓國的傳統活動─染布。(圖自/林子筠) |
|
▲林子筠前往甘川洞文化村體驗韓國文化。(圖自/林子筠) |
她也利用交換的機會,前往韓國各地遊玩。讓他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在光州參觀歷史博物館時,碰巧適逢四月號週年展。在展場中聽到罹患者的手機通話紀錄聲音,女學生在得知船快沉時,打電話給媽媽交代遺言,讓林子筠心情有些沈重,但也是另外一種體驗。
林子筠提醒之後欲前往交換的學弟妹,去交換前要有明確的目的,不管是想要找實習還是練習語言、體驗文化,要「找到在那個國家的生活重心。」。交換的時間只有短短半年,扣掉前期的適應階段,真正開始生活的時間並不長,有規劃才能安排自己的時間。她強調,去到不同的國家,可以抱持著嘗試看看的心情去做,盡可能融入他們的文化,在地人看到你融入當地也會開放的心態與你相處。
細節要注意 交換生活更美好
去非英語系國家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並不是無法溝通,而是整個生活模式與文化都有非常大的差異,從下飛機的那一刻開始,所有的事物都是不一樣的。陳雅宣語重心長弟說「在台灣是過生活,在國外是要生存。」。很多簡單的事情在國外會變得困難許多,但也不要因此感到氣餒,要學著自己處理事情解決問題。她強調在出國前,要對當地文化有基本認識,才不易起衝突,也能比較快適應外國生活。
朱顗如依自身經驗,提醒碩一學弟妹,若想出國交換,不止語言能力要精進,課堂成績也要兼顧,才不會因學校門檻限制與想去的國家、學校擦身而過,也比較有機會申請到獎學金!已經決定要前往交換的碩二學弟妹,則要隨時注意安全,然後好好享受這段時光,讓這段旅程發揮最大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