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人
指導老師
製作團隊


本刊期數
發刊日期

李雅靖 教授
鄭安授 教授
關健牛、冼永豪
簡愉芬、蘇柏銓

第57期
2018年06月15日

訂閱行銷傳管所電子報



行傳秘笈
投稿研討會 小撇步指南全公開

行傳秘笈
國外交換挑戰自我 豐富人生經歷

【行傳講座】
法和實戰 且看公孫策笑談政治

行傳講座】
數位時代來臨 看時尚品牌如何華麗轉身

【行傳講座】
從行銷到產製 袁支翔的電影足跡


 

 

<系所位置>
804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

<粉絲專頁>


閱報累積人次

Free HTML Web Counter

 

<友站連結>


 
【行傳秘笈】投稿研討會 小撇步指南全公開

【記者蘇柏銓/採訪報導】

身為一名研究生,最重要的功課就是學會「做研究」,能夠分析、拆解社會現象,進而推演、假設,最後再透過實驗、參與的方式賦予意義。參與研討會能夠獲得許多益處,行傳電子報團隊此次訪問曾投稿成功的同學及所上教授,給未來想投稿研討會的同學一些建議和小撇步。

一稿多用 期末小論認真做

文章曾被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錄取的張政文同學表示,會投稿主要是因為「媒介效果」課程的期末作業必須繳交小論文,因此於上課時閱讀大量相關論文,無形中也擴充自身的認知基礎,既然花了一整個學期做小論文,何不將論文投稿到研討會上,對學生來說不用花太多時間,品質方面也有教授的把關,是個很不錯的做法。

張政文說當初撰寫論文時是和一位同學分工做的,他們在撰寫之前會先討論主軸,繼而分配各自寫的小章節,再互相修改,這樣撰寫的速度較快。和別人一起撰寫的好處在於,可以有不同的觀點,較能掌握文章的完整度,但缺點在於時常需要溝通和說服。

▲張政文(右)和組員在研討會發表論文。

研究不是閉門造車 學術交流也很重要

行銷傳播所蕭蘋教授認為,參加研討會除了增加學術表現外,更重要的是認識同領域的人,相互切磋新知識。因為會議上討論的都是「新東西」,讓別人知道你的研究領域,以及知道別人在做什麼對未來研究有很大的幫助。

她提到過去參加美國研討會時,有幸被與會的英國期刊主編邀請投稿,因為是個不錯的期刊,所以蕭蘋教授直接以此篇作為副教授升等的論文。研討會是個公開的學術場合,只要好好的呈現自己的研究,在未來的某一刻一定會有幫助,如同蕭蘋教授所說:「好好做總是有人會看到的」。

張政文也提到,參加研討會時每個老師、同學都有不同的觀點,而且大家的題目都很有趣,是一個很適合交流的地方。鼓勵學弟妹朝自己有興趣的題目邁進,這樣在做研究的過程中才會更有熱情,更加得心應手。

▲蕭蘋教授(右)接受電子報團隊採訪。

準備研討會其實不難 記住以下幾點就萬事OK

有過多次研討會經驗的周軒逸教授認為,參加研討會最重要的是熟悉研究內容。因為發表時間很短,必須把握重點,以適當的速度陳述。倘若碰到評審提問也不用太緊張,只要聽清楚問題好好回答,遇到不會的問題就虛心接受並納入修改,這樣也是一次成功的交流。

此外他也建議,如果想要學到比較多的專業知識,可以選擇單一領域的研討會,比如鎖定行銷領域中的消費者行為,這樣就能接觸到更多相關知識。若研討會屬於較廣泛的主題,可能就會聽到許多不同領域的研究報告,而無法深入探討某個領域知識。

行傳所碩一生朱庭萱說,可以先確立投稿的目的,如果是為了畢業門檻的話,就把課程的報告做好,基本上研討會就沒問題,但若是想追求較高規格的期刊,那就必須以碩士論文的標準來撰寫一個完整的研究論文。

▲周軒逸教授(右)分享自身投稿經驗。

張政文也提供一些準備研討會的小撇步,如果想要投稿較嚴格的期刊,可以參考過去被錄取的學生論文,效仿它的格式與架構寫法,因為報告通常沒有頁數限制,但研討會常常有嚴格的頁數控管,如果要事後刪減會十分痛苦,所以參考過去收錄的論文會是較有效率的做法。

研討會額外Bonus 食住全包放鬆心情

一般人都以為研討會就是學術研討,但其實更多時候是人際交流、甚至是讓教授們有個放鬆的時間,蕭蘋教授就說,她過去曾和所上王紹蓉教授一起去芝加哥參加會議,結束之後一起去吃牛排,有時學術上的朋友在台灣沒有時間碰面,反而在研討會上能夠邊交流邊敘舊。

她也提到,今年初受邀到香港中文大學參加研討會的經驗,生活跟住宿費由學校提供,且在這個大型會議上,從最資深的院長到教授都全程參與討論,相信對學術交流來說助益頗多,但相對地收錄標準也很高,不過這對未來的履歷很有幫助,尤其是考慮讀博士班的學生,可以到研討會上獲取許多可利用的資源。

【行傳秘笈】國外交換挑戰自我 豐富人生經歷

【記者簡愉芬/採訪報導】

中山大學提供學生135所國外交換學校,分布於美洲、亞洲、歐洲以及大洋洲,是國內少數提供這麼多交換選擇的大學,使得校內有「只要你申請,幾乎都有學校可以交換」一說。本篇針對交換前的申請工作,以及交換過程中的所見所聞進行採訪,希望提供一些實質的建議給未來想去交換的同學參考。

申請交換面面俱到 第一志願輕鬆拿到

在豐富人生經歷前,須先申請到出國交換的門票。行傳碩二生朱顗如分享成功申請到德國達姆斯塔特工業大學的經驗。她說明,中山大學篩選交換學生的占比為英文能力檢定成績40%、前一學年在校成績40%、研修計畫書10%,以及其他有利審查資料10%。從篩選比重來看,同學們必須同等重視在校成績和英文能力。另外,朱顗如建議想要申請交換的學弟妹們,儘早整理自己的經歷與優良事蹟,讓審查資料更有看頭,才能在眾多申請者中脫穎而出。

台灣學生普遍考取多益測驗,但許多英、美、澳洲地區學校的語言門檻僅採納雅思或托福成績,因此若能同時擁有多益、雅思或托福等多個成績證明,就能有更多的交換校申請機會。此外朱顗如表示,今年許多交換學校要求的多益成績最低門檻在600~775之間,當成績越高,就有越多學校可以選擇。因此建議同學們平時就該提升自己的英文能力,為申請交換事先鋪路。

歸國遊子經驗談 交換後的成長與蛻變

本篇電子報採訪了這學期從日本交換回國的行傳碩二生鍾欣倚,聊聊在日本交換所收穫的經歷。她會選擇專修大學的原因,除了交換計畫符合自身需求外,也因該校位於東京圈,所以能看到許多最新資訊,課程方面也是修讀日本文化與商業相關議題,期望從課堂上與生活中認識日本。

▲專修大學秋季交換生結業式。

鍾欣倚認為,日本有很好的學習環境,每天都有充實的課程,下課後到健身房或泳池運動,晚上則自己料理餐點,每天都有所收穫。此外,如何面對文化上的衝擊,也是出國交換需要學習的重要課題,例如使用半公開的宿舍浴室等等,都需要交換生一一適應與克服。

有了到日本交換的經驗,鍾欣倚多了和別人溝通和對談的能力。在台灣看似簡單的事情,在日本卻多了許多學問。說話時必須非常注重禮儀,口氣用語也須按照輩分來使用。因此,到日本交換前若能有一點日文聽說文法的基礎,較能避免說話得罪人的情況,語言學習上也能進步的更快速。

▲鍾欣倚與其他交換生一起參加學生活動。

鍾欣倚推薦想要到日本交換的學弟妹,選擇東京地區的學校,尤其是程度較高的法政大學、早稻田大學等,必定會開拓自己的眼界!此外,日本是個有許多潛規則的國家,交換前應該多了解日本文化,像是電車上包包要往前背、在澡堂換地方泡澡必須先沖洗過、團體吃飯必須平均分攤餐費。雖然日本的禮節較為繁雜,但也因此帶來更加深刻的回憶。

【行傳講座】兵法和實戰 且看公孫策笑談政治

【記者蘇柏銓/採訪報導】

適逢2018年底縣市長選舉,行銷傳播管理所「政治行銷與競選策略」課程邀請到在聯合報、風傳媒都設有政治評論專欄的公孫策先生演講,公孫策本名陳哲明,擅長以歷史事件分析現今議題,此次演講他將剖析政治圈多年的經驗傾囊相授,十分精采。

▲政治評論家公孫策先生。

對公孫策而言,政治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所以不搞「行銷」,但現在常常把競選策略和政治行銷放在一起談,事實上選戰就是一場在選民腦袋裡的戰爭,而行銷就是戰術。如同石蕊試紙一般,有許多的選民尚未決定選誰,要靠政黨改變選民的想法,且須打到最後一刻才會知道結果。此外,讓選民投下有效票,也是戰術的一環。

談到選舉,公孫策認為和《孫子兵法》中所談到的諸多行兵功略相吻合,他舉例最近的台北市長民進黨提名,有意願參選的候選人都說自己會贏,卻沒有一方如當年孫子所言,運用何種方式來贏得選票。

講者從美國共產黨分析出選舉的五個要素。第一是取名,從當年尤清選台北縣長的「兩個字」策略,就可看出候選人姓名的重要性。第二是形象,除了讓選民知道你是誰,還要知道你要做什麼。第三、第四是議題與攻擊,讓選民知道你可以解決敵方無法處理的問題。最後就是催票與監票,為選舉做最後的衝刺。

選民在候選人與自己利益相符時才會投票,如2014年柯文哲勝選,很大的原因在於選民討厭連勝文,而贏得選票的要素除了我方優勢、敵方劣勢之外,還有政治氣候的改變。過去台灣選舉時的議題不外乎省籍、統獨,顯得乏善可陳,但隨著環境改變,選民注重的議題也是千變萬化,如何掌握選民最關心的議題是現今選戰策略重要的一環。

▲公孫策先生(右六)和周軒逸教授(中間紫衣者)同學合影。

公孫策提及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選台北市長一事,韓國瑜積極的將自己形塑成選民期望的樣子,同時也獲得新聞曝光,但公孫策針對此事提出告誡,切勿陷入選戰的細節裡,或是殺紅了眼不肯脫離,因為選舉的意義是說給選民聽,而非辯得啞口無言。

公孫策表示,選舉的主角是選民,要贏得一場選戰,最重要的是「道在人心」。尤其是現今的網路原生代,對於資訊取得變得更加容易,該怎麼準確的打中人民心中的痛點,是從事選戰人員的重要課題。

【行傳講座】數位時代來臨 看時尚品牌如何華麗轉身

【記者簡愉芬/採訪報導】

本所邀請香港中文大學博士吳世家,分享自身對於時尚品牌行銷的經驗與觀察。在進入演講正題前,講者提及她剛進入Chanel工作時負責的2006 Spring Summer千人秀。在她踢了許多個鐵板後,終於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爭取到華航在桃園機場的第五維修棚作為展場。

吳世家在這個案子中包辦了從場地整修到教導清潔阿姨怎麼在廁所服務客人等大大小小的事務。優質的展演只是基本功夫,周邊的安全管理、交通管理,以及人員管理也會關乎到整場秀的成敗。

▲吳世家博士分享在香奈兒籌備時尚秀的經驗。

顧客消費習慣改變  時尚精品的因應之道

隨著電商時代的來臨,許多品牌都開始在線上經營,這對於傳統的精品業來說形成很大的衝擊。此外,在管理忠實顧客上,已不像過去10年一般容易,現在的顧客購物時多採「在哪裡看見,就在哪裡下單」模式。因此時尚精品業也開始從新興消費模式中,找到能夠與消費者溝通的機會。

許多精品品牌已經意識到電子化的趨勢,其中有的品牌選擇與較有質感的電商平台合作,有的則積極打造自身品牌的官網電商。吳世家舉例,精品界最早擁抱電商的品牌Burberry,即使將所有產品轉至線上,也無需擔心線上的顧客會影響線下的收益,因為會在線上購買的人,通常不是真正有足夠金錢能力的顧客,反而到實體商店購買才是真的敢花錢的人,不同的客群就會有不同的消費管道。

大環境的改變迎來時尚精品業的三大挑戰。第一,不可預測性,在資訊爆炸,選擇眾多的情況下,消費者對於品牌與產品的喜好轉變快速。第二,電子化,不管是傳播、銷售,還是生產線方面都往電子化模式邁進。第三,顧客轉移,新一代的年輕人已經到了會買精品的年紀,成為購買精品的主力,然而這群人的喜好和過去的顧客卻是全然不同的。

高級精品轉型的挑戰

時尚精品品牌開始在經營模式上尋求轉型,其中有幾個較常被採用的電子化行銷手法。第一個是跨界合作,增加品牌價值,並與顧客互動。第二個是直播,不再只有VIP能夠看到時裝秀,在展演的同時,就算不在現場的顧客也能共同參與。第三個是開放數據生產內容(DGC)與用戶生產內容(UGC),增加品牌曝光度,將觸角延伸到各個角落。

然而,吳世家認為高級精品在轉型的過程中也遇到許多挑戰,像是以往的品牌運作模式注重神秘感,現在則強調透明化;以往的品牌活動注重獨家,現在則是強調消費者參與;以往在品牌傳播上注重精雕,現在則是強調快速;以往的精品注重稀有性,現在則是強調體驗。

▲吳世家博士(前排左三)與蕭蘋教授(前排右四)及同學們合影。

永續時尚是趨勢

此外,時尚產業時常被詬病的原因為水資源用量過多,且大量製造有害金屬,產生難以溶解的垃圾,造成環境問題以及溫室效應。為此,許多品牌開始思考如何從環保面進行永續發展。講者舉例,永續時尚做得最完善的精品品牌,就屬Kering旗下的 Stella McCartney。從後勤辦公室、組裝、生產製造、原材,到原材來源地都積極執行回收再利用,希望以最大的誠心貫徹永續時尚。

【行傳講座】從行銷到產製 袁支翔的電影足跡

你知道電影「死侍」原本不被母公司福斯看好嗎?然而它透過精練的行銷手法成功創下7.83億美元票房,跌破眾人眼睛。本所邀請到華文創股份有限公司製片人袁支翔,也是行傳所95級畢業校友,和同學分享他在電影產業從行銷端到製作端的經驗。

▲95級校友袁支翔回來分享在電影行銷業的工作經歷。

踏入電影 從系統的角度切割

「電影與音樂等流行文化是我的興趣,而行銷是在學校裡習得的專業,能結合興趣與所學就是好運氣」袁支翔說。當時他剛當完兵就碰巧遇到藝術片行銷公司在徵人,於是便和電影展開了不解之緣。

工作一段時間後,他發覺雖然從事電影行銷,可是對電影卻瞭解甚少,於是決定前往英國倫敦政經學院進修,學習將過去靠感覺認識電影的作法,用系統化的方式進行剖析,拆解當中的關鍵元素,進而找出成功秘訣。

電影裡的行銷 行銷裡的電影

在電影業界中常常聽到一種說法,「電影賣得好,是團隊拍得好;賣不好,是行銷做不好。」從這個現象就可以看出,電影產業的行銷人員壓力可不小,也難免有委屈。袁支翔認為,電影的確需要行銷人員的協助,才能夠將一部好作品推廣出去,他鼓勵大家從行銷觀點來思考製作、宣傳、放映到消費的整體電影價值鏈,以及行銷在每個環節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若從行銷的角度出發,理解電影的特性,像是生命週期短、重複消費低、製作成本高、複製成本低、邊際收益高、早期消費占比高等,便能在電影產業中保持清晰的第一步。此外,電影有著複雜的認同感,諸如導演、演員、類別等都是電影中的品牌,因有別於一般品牌的特質,讓電影的行銷手法也產生很大的不同。

▲袁支翔在英國倫敦政經學院讀書。

▲袁支翔以製片人身分參加金馬獎。

通天神探狄仁傑 靠行銷神助攻 

「行銷要維持前後一致的風格調性,行銷組合要與行銷策略相呼應。」袁支翔舉例電影通天神探狄仁傑的宣傳狀況,在幫它規劃台灣上片前的宣傳時,適逢台灣觀眾不習慣中國電影,加上主角與導演前作票房表現普通,所以初期在行銷時就碰到許多挑戰。首先在電影海報的部分,將狄仁傑設定成東方的福爾摩斯,並把台灣片名從「狄仁傑之通天帝國」改成「通天神探狄仁傑」,為的就是讓不熟悉狄仁傑的台灣觀眾,能夠從片名了解狄仁傑在電影中的角色定位。

此外,行銷團隊和迪士尼合作排片,利用美商較強勢的通路談判能力,請他們協助避開同檔期的電影。再來,他們決定將行銷預算投放在動態視覺上,一方面在首映會上仿造電影場景,同時製作系列短影片,花費高比例的電視廣告曝光,最後該片成為當年台灣華語電影票房年度第三名。

台灣電影困境 該怎麼突破

袁支翔表示,面對外國電影挾帶龐大資金的進逼,台灣電影基本上在起跑點就輸了。製作成本高,本土觀眾卻不夠多。不過他認為這恰好也是個機會,讓台灣電影界去思考如何開源節流,用適當的成本,製作出打動人心的電影,並尋找拓展海外、線上市場的各種機會。

▲袁支翔學長與李雅靖教授(中間白衣者)及學生合影。

想走這行業 考驗才正開始

行銷行業或許在一般人眼中是光鮮亮麗的,但在台灣的電影產業中,仍有導演制的習慣,創作人會認為電影是他的作品,所以行銷的觀點往往只是建議,卻不一定採納,可見如何在商業與藝術之間,形成良好的溝通是門大學問。

袁支翔鼓勵對電影產業有興趣的同學,趁現在多累積作品和實習經驗,對於進入這行業是一大利器。更重要的是「多看書、多聽音樂、多看電影。但別盲從,順心而為,且多關心人。」

電影業的日常工作不外乎三件事:內容、人與資源,其中又以人最為複雜。講者認為如果能修讀「質性方法」,會是個很好培養溝通技巧的課程。畢竟理解不是單方面可以完成的事情,需要所有人的努力和包容,也許對袁學長來說,努力體驗生活的每一刻,才能成為一名成功的行銷人。

 

==本刊完==


感謝您閱讀本期行銷傳管電子報,您的支持是我們進步的動力,
若有任何建議與鼓勵,請於上方惠賜您的寶貴意見,謝謝!

Copyright © 2011-18 中山行銷傳管所電子報 IMC E-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