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人
指導老師
製作團隊


本刊期數
發刊日期

李雅靖 教授
鄭安授 老師
關健牛、冼永豪
簡愉芬、蘇柏銓

第56期
2018年05月15日

訂閱行銷傳管所電子報



行傳秘笈
行傳所實習面面觀 關於成長的二三事

行傳秘笈
推甄與考試入學武林祕笈 還不快來畫重點?

【行傳講座】
社群巨獸的襲擊 陳怡璇談媒體的臉書悲劇

行傳講座】
從傳統媒體走到新媒體 深耕媒體30年的經驗談

【講座專欄】
行銷傳播管理講座場次預告


 

 

<系所位置>
804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

<粉絲專頁>


閱報累積人次

Free HTML Web Counter

 

<友站連結>


 
【行傳秘笈】行傳所實習面面觀 關於成長的二三事

【記者蘇柏銓/採訪報導】

在行傳所的日子,除了充實的課程外,還有什麼挑戰呢?當然是多樣的實習和工讀機會囉!這期電子報特別針對所上實習機會進行採訪,藉由碩二學生們的經驗分享,提供即將入學的新生及碩一學生參考。相信這些歷練將在未來成為職涯發展的利器。

新聞撰稿的練武場《電子商務時報》

「希望《電子商務時報》平台能成為新創界的閱讀標的」,這是行傳所碩二生馬向恩,在接任電子商務時報總編時的期許。憑著舍我其誰的使命感接下這項重責大任。在擔任總編期間,他主要負責整年度的運作企劃、改稿、聯繫講師,以及作為實習記者與指導老師間的溝通橋樑。

「也許是一種媽媽心態吧」,馬向恩笑著說,一開始實習記者們的稿件常需要數次的批改,但現在看到他們的撰稿能力明顯進步,就算過程辛苦,還是會感到很欣慰,而這就是他堅持在《電子商務時報》平台努力的原因。

身為電子商務時報總編,馬向恩時常碰到需要溝通的狀況,例如提出新企畫「2018電商趨勢預測大賞」,歷經理想與現實的拉扯,從中衡量出最適當的決策,並在實習的過程中發現,原來自己能做的事情比想像中還要多。

馬向恩建議對《電子商務時報》團隊有興趣的學弟妹,不要排斥任何機會,雖然撰稿能力不一定有著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就像寫論文一樣,需要時間的磨練,越陳越香。此外,透過實習的訓練,無形中累積不少電商資訊,對於同學們未來進入行銷傳播業來說,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電子商務時報總編輯馬向恩同學。

行政庶務大匯集 行銷、分析樣樣精

碩二生陳俊宇是行傳所官網的管理員,他原本以為管理網站必須懂得如何撰寫程式,但行傳所官網是運用模組化的程式碼,因此只需調整內文即可。然而,比較有挑戰性的工作是透過Google Analysis進行使用者分析,如果能學到這項技能,必能提升數據分析的能力。

陳俊宇表示,擔任所網管理員需具備良好的邏輯和耐心,必須站在讀者的角度,設法呈現出更加簡單易懂的網站內容。像是每年推甄跟考試入學前的一個月,是網站瀏覽人數的高峰,此時就必須以觀看者的角度來設計網站,讓有意願報考行傳所的學生能夠更方便且準確的找到資訊。

▲行傳所官網管理員陳俊宇同學正在調整程式碼。

碩二生謝馭婷擔任行傳所Facebook粉絲專頁的小編。人物專訪〈行傳二三事〉即是她一步一腳印地採訪所上同學的成果。在挖掘故事的過程中,不僅學習到在有限篇幅下完成故事,同時也需兼顧讀者需求,傳遞有用的資訊。她認為,只要勇於嘗試、創新,以及懂得溝通的學生,都很適合嘗試社群小編的工作。

不同於電商、數位行銷等實習平台,號稱「所辦雙俏」的林子筠和雷勝雲選擇在行傳所辦公室工讀。原因是學校環境較為穩定,且所上行政人員總是給予工讀生很大的幫助,所以不會花過多時間在行政溝通上。她們表示,擔任所辦工讀生必須時間配合穩定,且細心冷靜,歡迎同學爭取機會。

活動企劃一把抓 所學會教你溝通的100種方法

學生與學校之間,偶爾會有意見衝突的時候,所以需要所學會出面溝通雙方意見,所學會會長陳映慈同學說:「所學會不僅是聯繫所上師生感情的橋樑,同時還關係到行傳大家庭的相處氛圍,所以能夠擔任所學會幹部是一件很榮幸的事。」

所學會主要負責籌備迎新派對、直屬聚餐、聖誕派對,以及送舊等一系列活動。然而因同學們都有各自的學業規劃,因此對於所上活動會出現不同聲音,對陳映慈來說,學習傾聽不同的聲音,並從中取捨出最佳決策,是進入職場前的寶貴經驗。

「我希望能給所上一個舒適的環境」,這是陳映慈接任會長時的初衷,雖然現實問題需要有所取捨,但並沒有消弭她的熱情。陳映慈說:「所學會是彙整所上同學意見的存在,而這個存在還必須成為同學的依靠,所以只要能和同學、老師有良好溝通,且具有領導能力的學弟妹,都很適合加入所學會。」

▲所學會舉辦迎新派對(中間為所學會會長陳映慈)。

專題採訪挖議題 看《行傳電子報》掌握所上動態

「當初主編問我要不要一起做,我就加入了。」電子報副編冼永豪同學笑著說,他沒有想到,這兩年的訓練竟大大提升了他的採訪技巧與寫作能力。

冼永豪在進入行傳所前從未有過採訪經驗,在電子報實習期間,每個月都必須針對所上活動、講座,以及人物專訪撰寫新聞稿,無形中累積了寫作能力,並且突破過去的撰稿盲點。

擔任副編之後,冼永豪多了電子報版面配置的工作,因為本身非設計相關科系,所以僅能在既有的模板上試圖作改變。他說:「排版是熟能生巧的一件事,雖然懂得不多,但能夠穩中求進才是重點。」

冼永豪建議想成為電子報記者的同學,要培養一定程度的表達能力,並且對採訪與撰稿有興趣。這份實習不僅是能力的訓練,更是人脈的累積。他期許未來的電子報記者們,能在既有的採訪外增添不同視角的詮釋,讓電子報的內容更加多元。

從上述採訪中不難看出,實習所學到的不僅是專業技能,無形中也逐步擴充了知識基模。希望透過這些學長姐們的經驗分享,讓行傳所的同學能更加明白所上實習的內容,及對未來的幫助。

【行傳秘笈】推甄與考試入學武林秘笈 還不快來畫重點?

【記者簡愉芬/採訪報導】

許多大三大四的同學在準備研究所考試或是備審資料時,常常摸不著頭緒,不知道什麼樣的書面資料、作答內容,以及面試方法能夠成功吸引考官的注意,在無法知己知彼的情況下,導致準備期間更加孤獨與艱辛。因此本所決定為考生們撰寫一篇推甄、考試的武林秘笈,希望各位考生都能順利加入行銷與傳播管理研究所!

拿到入學門票的第一步—備審資料

行傳所所長李雅靖說:「只要你有創意、有自己的想法、有獨到見解,並且勇於表現自我,那麼本所將會非常適合你。」通常老師們會從備審資料中的「課外活動」部分,來觀察考生是否有這些特質,雖然課外活動不像自傳、動機一樣是備審資料的核心,但卻是能看出考生人格特質的重要部分,千萬不可馬虎。

大學專題必須用心做!行傳所助理教授譚躍認為,若備審資料中有展示過去的研究經驗,表示考生對研究方法有基礎的認識,將來進入研究所也能較快進入狀況。行傳所副教授周軒逸也表示,如果大學時做的專題曾得到「科技部大專生研究計畫」,或者其他研究獎項,就能為這份備審資料大大地加分。

▲譚躍教授(左)接受電子報記者採訪。

李雅靖所長表示:「看備審資料這麼多年,你會發現幾乎所有履歷寫的不外乎是自己學習能力很好、認真負責又熱心,履歷間沒有辨識度。」因此如果考生們能夠舉出實例佐證,並且說明從實例當中學習到的事,就更加能夠凸顯自己的特點。

面試大關 輕鬆過關

如果考生大學時念的就是行銷傳播相關科系,那麼面試問題就會著重在行銷傳播的專業知識上,例如請考生提出近期注意到的個案,並且運用行銷知識分析它;若考生大學時就讀非行銷傳播相關的科系,那面試問題則會從考生興趣、自主參加的課外活動經驗等來延伸。且非常有可能會被問到為什麼要從原科系轉到行銷傳播科系,此時,考生則必須提出一套能夠說服人的說法才行。

李雅靖所長還特別強調,面試時的致勝關鍵是展現熱忱。考生們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準備:第一,走進面試場地時能夠自信的微笑;第二,展現對推甄學校的充分了解;第三,展現你對該專業領域的熱情。

關於準備面試的方法,行傳所碩一生簡愉芬說:「一定要熟讀自己的備審資料,找出所有可能會被提問的地方。只要你把回答練熟,即使考官沒有問到你準備的題目,腦海中還是能夠快速地將答案拼湊出來。」此外,周軒逸老師表示,如果能夠事先想好未來的研究方向,代表考生有足夠的企圖心與熱情,就能在面試時讓教授留下好的印象。

▲周軒逸教授(左)接受電子報記者採訪。

漫漫長路 拿高分的考試要領

行傳所助理教授鄭安授表示,本所非常注重同學們自行思考的能力,因此,若能在申論題加入自己的看法,並提出合理的理由,就能代表這個考生並不是一味的被媒體牽著走,而是有自己的想法。如此一來,就能從眾多試卷中脫穎而出。

考生在準備個案時有三個層次:第一,看到報章雜誌的文章能夠自己消化內容;第二,能夠將自己消化的內容講得頭頭是道,說服他人;第三,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層次越高就愈能和其他考生產生差異。

關於考試準備方法,行傳所碩一生曾莉棋指出:「組讀書會可以和同學互相督促,對於準備個案也很有幫助。讀書會的成員會各自負責一本商業雜誌,再將自己看到的個案分享給其他人,這樣在寫申論題時就能派上用場。」

此外,行傳所碩一生吳昱賢建議考生們,寫申論題時不能像在寫作文般完全用敘述的,要將問題分類,用表格或列點的方式解釋案例,不僅讓教授改試卷時一目瞭然,也能更加凸顯考生的答題邏輯。

行傳所老師有話要說

不管是推甄還是考試入學,考生們都花費了許多時間與精力,鄭安授老師勉勵考生們:「為了考研究所準備那麼久,你的努力不會白費,最重要的是在準備的過程中你得到了什麼。」你可能從書上學到理論基礎、從眾多個案中學到經驗,或者在讀書的過程中交到許多一起努力的朋友,這些人事物都會在將來展現出他們的價值,所以不要放棄,繼續勇往直前吧!

 
【行傳講座】社群巨獸的襲擊 陳怡璇談媒體的臉書悲劇

【記者蘇柏銓/採訪報導】

如果常關注科技新聞,一定不難發現四月份的熱門議題,臉書用戶資訊被劍橋分析 ( Cambridge Analytica ) 公司非法盜用,藉此影響人們輿論。面對社群巨獸的襲擊,不僅是閱聽人,連大眾媒體都無法從中脫身。本所於四月二十日邀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所陳怡璇助理教授,來分享現今媒體在臉書中的困局。

▲陳怡璇助理教授逗趣開場。

▲行傳所同學們認真聽講。

當前臉書達到20億的月活躍人數,相當於全球三分之一的人都在使用臉書。閱聽人彼此間的互動過程,使臉書成為巨大的內容市場。在美國,有44%的民眾透過臉書獲取新聞資訊,儼然成為社群媒體界的龍頭。

透過平台的高觸及率和導流能力,廣告主能夠精準地投放廣告給目標受眾,因而吸引大量業者經營臉書帳號。卻也使得大眾媒體的廣告收益快速下滑,不得不轉為依賴臉書,最終導致被臉書牽制的困局。

講者表示,當媒體選擇將內容刊登於臉書上,其實是傷害新聞和經濟自主權,也就是內容不存在獨立性,造成媒體守門人角色的崩壞。當媒體被臉書演算法所侷限,內容成為觸及率商品時,臉書已從控制轉為擁有內容,不但決定「誰」可以看到,同時也決定閱聽人看到「什麼內容」。

▲陳怡璇助理教授(第一排左二)與行傳所師生合影(第一排右三為蕭蘋教授)。

然而,當媒體選擇不再依靠臉書來曝光內容時,它所付出的損失卻大於依靠臉書時的損失。講者以賽局理論解釋此現象,一塊公有地最多可供十隻牛吃草,並產出100升的牛奶。若有兩位農夫各養了六隻牛,則總產量將銳減為90公升。如果其中一方將牛減為四隻,則另一方的產量會提升到60公升,但是卻沒有農夫願意減少自己的牛隻。這就是公有地的悲劇,也是現今媒體沒有辦法脫離臉書的最大原因。

針對現今媒體的窘境,陳怡璇助理教授認為,雖然不可能立即放棄使用臉書,但閱聽人至少要有「意識」的使用它。當我們不再將其視為單純的媒介平台,而是一個眾聲喧嘩的比武場,如何判讀內容脈絡將成為媒體人與閱聽人共同面對的課題。

 
【行傳講座】從傳統媒體走到新媒體 深耕媒體30年的經驗談

【記者簡愉芬/採訪報導】

你還記得中國晚報的發財版嗎?還是你對廣播電台比較有記憶?如果都沒有接觸過,那你一定對直播比較熟悉吧!本所於4月10日邀請巨力國際創意行銷杜韋總監,來分享他在媒體業深耕30年,從傳統媒體時代到新媒體時代的轉變過程。

▲杜韋總監(左)與他的工作夥伴Kevin共同演講。

▲釜山機場手推車廣告。(截圖自/巨力國際創意行銷Facebook粉絲專頁)。

受眾乖乖接受的時代

杜韋在中國晚報工作時和工作夥伴一同創立發財版,找幾本股市書籍剪剪貼貼成股市報導,原以為不夠專業的報導無法引起共鳴,沒想到往後的每天下午兩點,就會有民眾在報社門口準備搶購,從此為中國晚報打下30年江山。

後來講者到中國廣播公司工作,負責與廠商洽談廣告策略,而那時的廣告策略就叫作「我幫你花完廣告費用策略」,現在看起來是最不明智的商業模式,在當時廣告效果卻非常好,因為聽眾能選擇的廣播頻道少,因此電台播什麼內容,聽眾就接收什麼資訊。

廣播電台百家爭鳴 力求區隔的時代

廣播電台開放後,台灣多了100多家電台,不僅是聽眾,連廣告商的選擇也變多。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存活下來的只有音樂電台、有明星的電台以及賣藥電台。此時電台的解決方案就是擴大自家規模,串聯其他地區的廣播電台,讓全台灣聽眾都能收聽,同時吸引廣告商。

由於串聯網間太過相似,聽眾不再全盤接收電台播出的內容,而是會選擇自己想聽的內容,此時廣播電台了解到區隔與差異化的重要性。像是港都電台將市場區隔在白領、知識藍領以及粉領階級的聽眾,並且採用「吊橋專案」策略,選擇衝三個時段的收聽力,並加入新聞資訊、商品置入以及主打主播,成功與其他電視台形成差異化的行銷策略。

▲杜韋總監(前排中)及Kevin與全體師生合影。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異曲同工之妙

網際網路與科技帶來多種形式的新興媒體,越來越少人收聽的廣播該如何堅持下去?杜韋說:「雖然廣播很少人聽,但還是能推廣告,因為重點不是多少人聽,而是誰來聽。」像是賣藥電台的忠實聽眾幾乎都是老年人,而電台主持人通常能認出每個打電話進來的聽眾,因此這些老人家會因為自己被重視、關心,而對賣藥電台產生黏著度。

賣藥電台的互動概念跟直播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直播主如果叫出觀眾的名字,就會讓觀眾很開心,並且刷禮物給直播主。杜韋表示,現今整合行銷傳播的概念是「以人為本」,行銷策略的制定都是依賴大數據,且內容是行銷的關鍵。Kevin則表示,內容動機愈單純,愈能和受眾溝通。

最小成本  最大效益

杜韋舉出自己的工作案例,說明如何用最少的資源,觸及到最主要、最多的客群。用30萬預算到韓國做行銷,必須先思考韓國最盛行的產業是影視業,而韓國影視業最大的盛典非釜山影展莫屬,影展當天會有大批演藝人員、民眾、媒體聚集到釜山機場,因此講者買下釜山機場所有的手推車廣告,創造最大的曝光度。然而受眾有沒有確切接收到廣告資訊,則需進一步探討。

 
【講座專欄】行銷傳播管理講座場次預告
講者/服務單位 講座講題 講座日期
吳世家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時尚品牌的華麗轉身 5/18

 

==本刊完==


感謝您閱讀本期行銷傳管電子報,您的支持是我們進步的動力,
若有任何建議與鼓勵,請於上方惠賜您的寶貴意見,謝謝!

Copyright © 2011-16 中山行銷傳管所電子報 IMC E-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