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人
指導老師
製作團隊

本刊期數
發刊日期

李雅靖 教授
鄭安授 老師
關健牛、冼永豪

第50期
2017年06月15日

訂閱行銷傳管所電子報



【行傳榮耀
行傳所喜獲殊榮 備受法國商學院排名調查機構Eduniversal肯定

行傳活動
行傳渡輪首啟航 師生上船歡樂行

行傳活動
夏日趣味大作戰 行傳所運紅藍大對抗

【講座專欄】
玩轉大數據 共掀資訊科技新浪潮

【講座專欄】
名師大薈萃 共建學術新氣象

 

 

<系所位置>
804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

<粉絲專頁>




閱報累積人次

Free HTML Web Counter

 

<友站連結>


【行傳榮耀】行傳所喜獲殊榮 備受法國商學院排名調查機構Eduniversal肯定

【記者張劭斌關健牛/採訪報導】

法國商學院排名調查機構Eduniversal發佈最新的2016年度全球最佳1000所商學院排名(Business Schools Ranking) ,國立中山大學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獲得機構評選肯定,喜獲佳訊。在「碩士排行」中,本所於「行銷傳播類」(MBA in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為全台唯一入榜,在遠東地區排名第10。

▲行傳所「碩士排行」中,為全台唯一入榜「行銷傳播類」,遠東地區排名第10。

中山行銷傳播管理所成立於1997年,當時名為傳播管理所,聚焦於新聞媒體的研究,不過隨著近年來數位媒體的興盛發展,大眾傳播媒體與行銷網絡的關係逐漸密不可分。有鑑於此,本所於2014年正式更名為行銷傳播管理所,結合傳播領域與行銷領域,突破傳統對於傳媒的想像,此舉更是作為學界與業界的引領指標。

為了使跨領域能妥適結合,本所在師資與課程皆做了大幅調整。首先,我們廣納行銷領域的師資,讓傳播與行銷領域的資源能均衡穩定;其次,在課程規劃上,增設「數位行銷」與「社會文化行銷」學程,使學生能更多元彈性地修習課程,同時也能兼顧學術的品質。此外,本所為了顧及各領域學生在專業學識上的差異,因此在入學管道的規劃,特地區分為傳播組與行銷組,藉此提升各領域學生取得入學資格的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本所隸屬於中山大學管理學院,中山管院在學術界頗負盛名,不僅獲得Eduniversal全球最佳1000所商學院排名之肯定,也於近期三度取得AACSB的全球認證,優異成績居全國商管學院之冠,甚至EMBA的校友排名,更是擠進全球百大的行列。而就讀本所的學生,皆是以商管學院的嚴謹標準接受訓練,畢業證書學位授予企業管理碩士(MBA),這也是與他校傳播類科系的差異之一。

在本所即將邁入20年頭之際,回首過去畢業的校友,如今皆已在各大企業擔任要職。知名企業包括了台積電、華航、Sony、Yahoo和Line擔任行銷企劃與電子商務管理要職,也有許多校友任職於各大平面與電子媒體,舉凡華視、公視、好事聯播網、TVBS,以及中國時報和蘋果日報,皆有本所校友的身影。而本所現階段正積極建立校友網絡,預期透過強穩健全的校友資源,能給予在校學生更多的支持,在畢業之際能順利無暇地銜接職場就業。

 
【行傳活動】行傳渡輪首啟航 師生上船歡樂行

【記者冼永豪/採訪報導】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驀然回首,已是畢業之際,共襄歡送之時。此時,西子灣畔的中山行傳號首航的號聲響起,專為行傳大家庭訂製的「渡輪派對」已整裝待發。響應行傳新船長(所學會會長)陳映慈「海軍風」的主題設定,行傳各個成員皆以清新又明亮的藍白裝束登上行傳渡輪,在新船長的掌舵下,行傳歡樂行,出發嘍!

本次行傳渡輪派對選在6月1日晚上6點舉行,由行傳新船長負責精心設計,新水手協助籌辦,搭配不同的情節設定,將派對分成6個環節,給行傳各個即將畢業下船的舊水手有個快樂又難忘的回憶。第一環節在主持人熱情又幽默的開場下介紹參與今晚派對的嘉賓譚躍老師、周軒逸老師和鄭安授老師,接著迎接畢業生進場並對著攝影機完成三連拍。進場後旁邊有滿漢全席的buffet等著大家享用,在吃buffet的時候,螢幕上滾動著碩一學生對碩二學生的悄悄話和碩二學生生活照,既幽默有趣又略帶感動,給畢業生帶來味、視、聽覺全方位的體驗。

▲孟祥瑄學姐進場。

▲賴佳怡學姐進場。

▲謝尚學長和他的Q版公仔。

▲簡佳偉學姐和她的Q版公仔。

吃完buffet,進入第二環節,觀看所上老師對畢業生的祝福影片,行傳大家長李雅靖老師在影片中幽默地恭喜同學們脫離這個魔海,並叮囑同學「要感激在職場上助你成長的小人」;並有請現場的嘉賓給畢業生說幾句勉勵的話,鄭安授老師祝福同學「有一個非常豐盛的生活和生命」,譚躍老師則向同學們分享自己的人生體悟「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周軒逸老師最後也叮囑同學「以後有空時要多回來看看老師們」。

同學們還沈浸在老師祝福的感動中,順勢將感動推上一層樓,便是《行傳所電子報》和《電子商務時報》幹部、記者的頒獎授證,首先邀請《行傳所電子報》指導老師鄭安授,授予電子報的總編邱子穎及副總編劉皓涵證書,感謝他們在過去兩年內,對所上電子報的付出。接著請《電子商務時報》指導老師石怡芬頒獎給所有EC幹部與記者,慰勞他們對ECtimes的支持與辛勞。

▲授予電子報主編邱子穎證書。

▲授予電子報副主編劉皓涵證書。

▲石怡芬老師為EC主編簡佳偉頒獎。

▲石怡芬老師為EC記者頒獎 。

緊接著進行最重要的撥穗儀式,撥穗象徵著下一頁生活的開始,畢業不是結束,而是迎接下一個挑戰。現場的每位老師皆親自替指導學生撥穗,也代表著他們對於學生的肯定與祝福,每位畢業生撥完穗後都深深地擁抱老師,感激老師在研究生涯的指導與協助。在背景音樂《我們的明天》的意境渲染下,氣氛十分地感動與溫馨,也祝願各位畢業生都展翅高飛。

▲譚躍老師為導生鄭云撥穗。

▲譚躍老師與撥完穗的同學合影。

▲鄭安授老師與撥完穗的同學合影。

▲周軒逸老師與撥完穗的同學合影。

在感動又溫馨的撥穗儀式過後,想必需要一些表演將派對的氣氛推到高潮。碩二準備了精彩的舞曲串燒,分別是帶著老師可愛的頭像跳法拉利姐的《Bo Bo Bo》和由潘韋傑、邱子穎和賴佳怡組成熱舞三人組帶來動感的《Play我呸》,還有畢業生集體跳了月薪嬌妻主題曲《戀》中可愛的舞蹈,最後吳宜倫以兩首吉他彈唱結束了碩二精彩絕倫的表演。大家都還看得意猶未盡,接著由碩二的潘韋傑和碩一的謝馭婷合作帶來一首《我會在你身邊》引發現場連連稱讚,也象徵著碩二跟碩一的交接互動。最後碩一同學則獻上搞笑動作版的《鯉魚歌》和謝馭婷帶來兩首娓娓動聽的吉他彈唱。

▲碩二學生拿著老師的頭像跳舞。

▲碩二熱舞三人組。

▲碩二吳宜倫吉他彈唱。

▲碩二潘韋傑和碩一謝馭婷合唱。

除了精彩絕倫的表演,派對還準備了一個《行傳畢卡索》的遊戲讓行傳的靈魂畫家大展身手,第一輪由碩二和碩一自行組隊比拼,第二輪由碩二和碩一分別派出獲勝的一組相互比拼,比拼過程充滿了各種歡笑和猜疑,行傳畢卡索個個都畫功深厚,最終由碩一默契的團隊合作贏得了遊戲勝利,同時也在歡笑中跟行傳渡輪派對的嘉賓、船長和新舊水手告別。

▲碩二學生與老師合影。

行傳渡輪派對結束後,中山行傳號也準備返航,充滿笑聲和感動的行傳歡樂行正式劃上句點。回到現實的生活,繼續面對忙碌又充實的學習和報告、體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實習和工作,帶著老師滿滿的祝福和鼓勵繼續向前邁進和奮鬥,並在奮鬥中實現自我與肯定自我,明年行傳派對再見!

 
【行傳活動】夏日趣味大作戰 行傳所運紅藍大對抗

【記者冼永豪/採訪報導】

五月的夏天,散發著初夏熱情奔放的活力。在忙碌的學習生活之餘,所學會組織了行傳所夏日趣味運動會,在所學會幹部的熱情號召下,碩一碩二都踴躍報名參加,一起走到戶外呼吸新鮮的空氣,活動研究生活缺乏運動的筋骨,也可以調節略帶緊張的學業壓力。

行傳大家庭各個成員紛紛來到運動場,午後的運動場上空瀰漫著大海怡人的氣息,大家的頭髮隨著迎面吹來的海風拂動,臉上綻放著陽光般的微笑。殊不知下一秒就要在運動場展開夏日趣味大對抗了。此次趣味運動會分為紅藍兩隊,採紅藍手環抽籤的方式決定分隊,競賽共分為三個回合,第一回合是人體圈圈叉叉,第二回合是兩人三腳,第三回合是踩汽球,採積分制定勝負。

▲紅隊合影。

▲藍隊合影。

第一回合人體圈圈叉叉,兩隊分別排兵布陣跑步接力用本隊顏色的寶特瓶在畫好的圈圈裡,優先連成一條線的隊伍獲勝,共分為5局。紅藍兩隊比賽採取的策略很不一樣,紅隊第一棒派出男生出戰,目的是優先奪得核心圈圈,為後續隊員移位贏得主動權,第二棒則由女生接力,將主要實力保存在第三到第五棒。而藍隊第一棒卻是派出女生迎戰,第二還是由女生接力。顯然,藍隊還沒到第三棒,紅隊就搶先贏下第一局,最後以「3:2」紅隊贏得第一回合。

第二回合兩人三腳,以繩子將任意兩名隊員的腳綁住,腰部夾著籃球,走到終點折返,所有組員優先完成則獲勝。由於紅藍兩隊平均身高差距明顯,所以兩隊搭配起來的組合也是各有特色,紅隊採身高相近的隊員組成一組,而藍隊搭配好的組合則身高差距明顯。紅隊和藍隊第一組都派男生出戰,都爭取為後面的組員贏得時間優勢,然而兩隊第一組的實力不分伯仲,幾乎同時回到終點;藍隊在第二組優先超越紅隊,而紅隊在第三組派出的長腿模特組合果然不負眾望,一舉反超藍隊,最後的第四組更是實力爆發,完賽時藍隊第四組還沒開始,再次恭喜紅隊連下第二回合。

▲人體圈圈叉叉遊戲準備中。

▲踩汽球遊戲商量戰術中。

▲紅隊贏得比賽及獎品。

▲藍隊與獎品合影。

第三回合踩汽球,採紅藍兩隊大對抗,也正是本次所運的高潮。每個隊員將兩顆氣球用橡皮筋套在腳踝上,每隊都有一個紅色橡皮筋(10分),兩個綠色橡皮筋(5分),其餘黃色橡皮筋(2分),紅藍兩隊都商量好比賽戰術並分配好橡皮筋。然而哨聲一響起剛才討論的戰術都是過眼雲煙,全場跑亂成一團,氣球爆破聲此起彼伏,可想而知紅藍兩隊大對抗的激烈程度。經過3分鐘的激烈對抗,最終由藍隊獲勝扳回一城。

▲所運結束後所有成員大合影。

結束了紅藍對抗,分隊對抗已是前塵往事,大家圍成一團,意猶未盡地討論剛才的賽況,此刻大家還揮灑著汗水,臉上綻放著光芒,開懷大笑。這也正是行傳大家庭的特色和魅力,在課堂上,我們分組執行實務的案例分析或學術上的課堂報告,在台上,小組之間是良性的競爭對手,在台下,又互相協助互相討論並提供合適的建議。透過這次所運,讓所上每個成員不侷限在學習上合作,私下課餘生活也可以互相配合互相協助完成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在倒數的學生生活創造更多值得回憶的三兩事。

 
【講座專欄】玩轉大數據 共掀資訊科技新浪潮

▲裴有恆(首排左三)和鄭安授(首排右三)講座後與同學合影。

【記者冼永豪/採訪報導】

在全球數位科技浪潮下,正一步步改變甚至顛覆人們現已習慣的生活和消費方式。移動互聯網將虛擬應用和實體生活緊密的融合成一體,形成一個龐大的物聯網;運用大數據分析,可以精準地掌握消費者的使用行為和生活需求,以便進行精準行銷和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人工智慧可為當今最熱門的科技領域,不管是微軟、IBM等科技巨頭,還是Google、百度和阿里巴巴等網路巨頭,或是發達國家都在大力研發人工智慧科技。

在資訊科技發生著日新月異變化的今天,作為學生的我們,要如何因應這股科技浪潮,去增進我們的認知技能和調整學習或研究方向呢?本所於5月19日邀請到昱創企管顧問總經理裴有恆先生蒞臨演講,裴有恆21年前在美國念人工智慧,1999年做虛擬實境,2001年開始接觸物聯網,2003年在物聯網公司神達電腦做了10年,現在是專職研發創新教練與物聯網講師,同時也是趨勢觀察者。對於現在新興的資訊科技,裴有恆都有深入的認識和全面的了解,相信此次演講,同學們對這些新興資訊科技有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裴有恆先生在進行講座分享。

談及物聯網,裴有恆分享到,物聯網技術現在已是很多國家的國家級計畫,其中以美國、日本和中國分別進行剖析,並重點分析中國於2015年兩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報告提出的「互聯網+」計畫,現今已發展成透過互聯網,將實體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緊密地連結在網路平台上,透過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即可完成生活各種需求的取得和滿足,也就是裴講師口中的「萬物皆可聯網」。裴有恆還表示,物聯網運作就像人一樣,人工智慧是大腦,感知層為大腦傳送反應所需的數據資料。

針對大數據分析及運用,裴有恆指出,大數據的四個特點分別是大量、高速、多變和不確定性,兼具目標導向和資料導向用途,在應用上,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應用為便利商店的「pos+攝影機」,透過攝影機判斷消費者的性別、年齡等人口統計特徵,搭配pos機的消費記錄,匯成大數據分析目標消費族群的消費習慣和喜好,進而優化店內的動線設計和商品組合陳設。

對於人工智慧的發展,關鍵在於大數據的匯入與訓練。裴有恆表示,人工智慧源於學習人的行為,藉由分析人產出的數據進行機器學習。像Wal-mart、Target、Amazon、Google、阿里巴巴、騰訊、台積電、台灣醫療健保皆運用大數據進行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開發;裴有恆特別分享起特別有名的案例,美國大賣場Target給一位15歲女生寄送驗孕棒和尿布廣告,該女生的父親看到後非常生氣並向Target提出客訴;隨後Target回應表示,從賣場的消費大數據資料庫統計出,女性在懷孕期間會偏向採購高熱量的食品,比如洋芋片和巧克力等;從數據分析出兩者存在非常顯著的關聯性,而這位女生在Target採購不少高熱量的食品,根據數據分析Target判斷她懷孕了,所以寄給她孕婦相關用品的廣告。這就是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應用在行銷活動的最佳典範,也是未來最大的商機。

對於科技發展取得巨大進步的同時是否會伴隨著某種程度的危害呢?裴有恆表示喜憂參半,有其好的方面也有不足之處。因應互聯網的崛起,機器人的問世及普遍運用在各行各業中,未來會有更多基本簡單的工作,尤其是密集人力型產業會相繼被取代,裴有恆建議並鼓勵同學們,努力提升自己成為操弄互聯網工具的人才,學習如何創造並生產互聯網相關的內容物,或是發展感情相關的資訊應用,未來才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講座專欄】名師大薈萃 共建學術新氣象

【記者關健牛/採訪報導】

5月10-12日,本所周軒逸教授、譚躍教授特別邀請到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系李曉青副教授、高雄大學亞太工商管理學系系主任劉信賢教授以及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祝建華教授蒞臨演講。香港、台灣兩地名師齊集一堂,共促行傳學術新發展。

【演講一】消費者行為研究
作為企業營銷決策的重要構成基礎,消費者行為的透徹瞭解,對於營銷決策水平的提高以及營銷策略有效性的增強,均有著很重要的意義。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消費者行為認知的重要性愈發明顯。本月10日,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系李曉青副教授受邀蒞臨本所,帶來「消費者行為研究」的專題演講。通過兩大部分的內容,讓大家更好的了解消費者行為特徵的形成與原因。另外,當發現有趣的現象,研究該如何切入,繼而更好的發展與探索議題內部因素的因果關係。

第一部分,關於「視覺藝術在提升奢侈品品牌知名度方面的作用」的分享,說明該研究的具體發現,以及部分實驗操作過程。講者講述了學生如何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以及工作經歷,從議題發想、實驗操作到數據收集的一系列過程。針對藝術是否會提高消費者對商品的知覺看法、不同知名度的藝術家是否都能提高知覺奢華價值以及當與藝術結合可提高知覺價值,售價可提高的幅度為何等三大問題進行研究與探討。另外,講者還特別針對該研究的目標顧客群——精品客戶的找尋與資料收集進行了詳細說明,強調了在特殊產品類別中,受測者選擇的重要性,同時也有助於減少對實驗可信度的質疑。

第二部分,講者以「人格特質和社會因素對購買意願之影響」、「音樂和氣味對商店評估和感知等待時間的影響」及「食品形態,消費動機,性別特徵和認知情感系統對食品消費的影響」為例,詳細說明學生如何從生活觀察中發現議題,以及該如何從議題切入到論文的寫作。建議學生可通過蒐集過去文獻資料,並加強與指導老師的討論,將有助於釐清現象之間的影響因素及關係,方能做出具有一定貢獻性的實務研究。

▲李曉青副教授(右一)、周軒逸教授(左一)於會後與同學合影。

眾所周知,消費者行為研究是動態的研究,消費者行為的研究重點在於探討個體的行為或現象之間的因果關係,而非產業。然而,台灣的學術研究雖存在一定的風潮性,但學生在選擇研究議題的時候,更應關注議題的重要性,而非研究數量的多寡。

 

【演講二】那些年,我們一起做的研究
本月11日,高雄大學亞太工商管理學系系主任劉信賢教授為同學們帶來「那些年,我們一起做的研究」專題演講。通過研究成果分享、學生碩論指導經歷及議題探索建議等部分,講述論文議題的開發與發展,與同學們一同分享做研究的樂趣。

首先,講者從個人的生活範例分享開始。以變聲的喇叭牌正露丸廣告詞較能引起個人知覺為例,提醒學子在個人感興趣的事件/議題中,往往影響變數較多,研究者應結合自身興趣愛好,確定個人的研究主題。第二,通過關於重複決策對消費者模糊性避免之影響的研究為例,梳理了論文議題的搜尋方法。強調同學們不要追逐熱門議題,可藉由「經典文獻」、「匯總文獻」及「最新文獻」三階段整理議題,利用兩三個議題的相互激蕩,並由定義開始思考,推敲各變量之間的關係,找尋新的研究方向。

第二部分,以過去學生的研究主題為例,探索研究主題的價值評定,並對此提出三個衡量標準:第一,研究主題是否新穎有趣;第二,研究方法與研究樣本為何;第三,研究議題是否具有實務貢獻,能否解決過去的研究矛盾。以「關於店員外表吸引力對消費者購買意願之影響」為例,基於過去的研究發現,該主題或許並不具有研究價值,但若加入「關係形式」等變數進行思維激蕩,新架構之下的主題也許便有可探討之空間。

第三部分,給予學生關於在探尋研究主題的幾點建議。第一,題目範圍、難易程度要適中,多加思考其研究價值,並根據個人喜好度、關注度進行綜合衡量;另外,從平時開始積累或加強自身對議題的索得能力。如養成翻閱文獻後加以思索其優缺點、思考主題研究貢獻、上下文邏輯、實驗設計上的遺漏缺失等;第三,通過仿做研究學會設計研究。最後,結合自身興趣,分享了幾個與心理會計相關的有趣議題,如「吃甜點的另外一個胃是否存在?」「如何免除罪惡感,零負擔的鹽酥雞享樂消費」等。

▲劉信賢教授(左二)、周軒逸教授(右二)於會後與同學合影。

學術研究是複雜、漫長且有趣的探索求知過程,請相信自己與你的指導教授,並肩作戰,共同創作關於「那些年,我們一起做的研究」的美好回憶。

 

【演講三】大數據時代的計算傳播學研究:起源、方法與應用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計算傳播學(Computation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已逐步成為計算社會科學的重要分支。計算傳播學的定義、優勢與局限、或與現代傳播學之間的對比,紛紛成為學科研究者關注的議題。本月12日,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祝建華教授蒞臨本所,並結合大數據的技術特徵、計算傳播學的基本方法與經典應用以及傳播學研究的未來等內容,進行大時代下的計算機傳播學新知識演講。

基於大數據的多、快、糙、耗四大特點,計算傳播學主要關注人類傳播行為的可計算性為基礎,以傳播網絡分析,傳播文本挖掘,數據科學等為主要分析工具,以非介入地方式大規模地收集並分析人類傳播行為數據,挖掘人類傳播行為背後的模式和法則,分析模式背後的生成機制與基本原理,可以被廣泛地應用於數據新聞和計算廣告等場景,注重編程訓練,數學建模,可計算思維。

以社會學研究為例,基於新計算社會學的目標是借住各種與社會學研究相關的新技術、新工具、新手段,克服以往社會學研究中存在的缺陷與障礙,提高社會學研究的科學性與有效性。目前,社會學的計算機模型研究方法已發展到第三代ABM(Agent-based Model),即「基於行動者的模擬方法」。同時,新型社會計算工具的研製與開發,方式與途徑多樣,為了進行某項課題研究,社會學研究者與精通計算機技術的專家合作,可以量體裁衣的開發出研究所需要的小型工具。但對於較大型且功能複雜的工具研製,則需要依賴多學科的共同努力,藉助專業公司的力量,甚至依靠國家的努力才能完成。

於應用面向,除社會學研究外,新聞傳播研究中的使用也較為經典。計算社會科學是最近十多年內興起的一種採用互聯網、大數據、機器學習等計算技術來研究社會科學問題的新思潮和新方法。總體說來,計算社會科學給新聞傳播研究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和進步,短短幾年之內就已經在5W的各方面均湧現了一系列有創意的研究案例,其發現或者驗證了懸而未決的猜測、或者挑戰或顛覆了長年流行的理念。

▲祝建華教授(前排右四)、譚躍教授(前排右五)於會後與同學合影。

關於計算傳播學與現代傳播學之間未來的替位戰,據目前戰況而言,較難做定論,兩者間各有自身的優勢與局限,而兩大陣營的比較,更是一個未完待續,值得深思的重大議題。

 

 

==本刊完==


感謝您閱讀本期行銷傳管電子報,您的支持是我們進步的動力,
若有任何建議與鼓勵,請於上方惠賜您的寶貴意見,謝謝!

Copyright © 2011-16 中山行銷傳管所電子報 IMC E-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