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人
指導老師
製作團隊

本刊期數
發刊日期

蕭 蘋 教授
鄭安授 老師
張翊君、鄭傑文
陳郁雁、黃斯佳
31
2014年11月15日

訂閱傳管所電子報



【傳管活動】
105級迎新競賽 紅綠燈照亮行銷傳管所

校友專欄
節目產出要角 內容傳佈產業甘苦談

講座專欄
AIT校園演講 數位時代新聞倫理與責任

【講座專欄】
社群行銷新解法 Mr.6創意激盪IMC

【傳講專欄】
網路知識分享 社交網站的心理安全性

【傳講專欄】
從零到一 Be The Change!

【傳講專欄】
男女大不同 廣告中的性別

【講座專欄】
傳播管理講座場次預告

 

 

<系所位置>
804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

電子信箱
nsysu.icm.epaper@gmail.com




閱報累積人次

Free HTML Web Counter

 



【傳管活動】105級迎新競賽 紅綠燈照亮行銷傳管所

迎新晚會圓滿落幕,老師與同學一同合影留念。
記者鄭傑文/採訪報導】

為歡迎105級碩士班與在職專班同學加入本所,所學會精心策畫一系列迎新活動,以此增進學弟妹與學長姊間的感情,其中眾所期待的迎新晚會也於10月16日舉行。本所男神老師周軒逸更親自到場,與同學同歡整個活動,不僅增進師生間的交流,也更加凝聚本所的向心力。

今年的迎新活動以「紅綠燈」作為扮裝主題,碩二同學無不精心準備當晚扮相,讓前來參與的碩一學弟妹大開眼界。活動安排上,也準備了多種趣味競賽,活絡同學們全身細胞,在眼、手、腦共用之下,看誰能拔得頭籌。

▲迎新活動主持人邱瀅萍、黃英慈同學。 ▲趣味活動逗得全場笑聲連連。
▲同學們全神貫注,爭奪冠軍寶座。 ▲碩一碩二共同合作,提升合作情感。

活動進行上,所有的碩士班同學共分組三小隊,一同闖關積分,遊戲共分為四大部分,分別為:瞎拚ABC〈台語版〉、橡皮筋接龍、跳跳TEMPO、超級比一比。首先登場的瞎拚ABC,不同於過往的英文表達,今年改以台語的方式來陳述題目,考驗傳播人在面對不同語言下,如何清楚解析不同字義。

而橡皮筋接龍則是利用吸管進行傳遞,透過團體合作的進行,快速拉近同學間的感情。緊接登場的跳跳TEMPO,即是以問答方式,進行對錯判斷,不僅考驗同學們的反應速度,更要在短時間內發揮高度判斷力,刺激腦細胞。最後的超級比一比,運用同學們機智的訊息處理能力,以手腳併用進行資訊傳遞,精準的發揮肢體語言,奪下高分。

競賽結果由黃英慈所領軍的第二小隊獲得冠軍,在競爭激烈的Party King & Queen則由扮演飛天小女警的碩二蔡文婕、鄭傑文同學獲得最高票,所學會也準備了精美的獎品做為禮物授贈獲獎同學,為當日的活動畫下完美句點。當日全程參與活動的周軒逸老師,也表示相當讚賞兩位主持人的控場能力,並透過此次機會,看到同學們活潑的另一面。

碩二林姿岑表示,每次參與所學會活動,都能感受到負責人的用心,每一個橋段都非常精心設計,遊戲都兼具挑戰性和娛樂性,大家都玩得很盡興。同學們的裝扮也都讓人驚艷,尤其是飛天小女警,讓人印象深刻!

碩一周頌宜也表示,非常開心學長姐辦了這次迎新活動,讓碩一、二更加認識彼此,也發現很多人的潛力無窮。更開心的是軒逸老師的參與,使我們與老師的距離更近!很榮幸加入行傳所的大家庭。

▲最佳造型獎入圍同學合影。 ▲同學們用心詮釋不同風格的紅綠燈。
▲可愛的碩一同學們合影。 ▲趣味活動冠軍隊伍獲頒獎品。

【校友專欄】節目產出要角 內容傳佈產業甘苦談
邾亦南重返母校,分享跨國傳播產業經驗。
【記者張翊君/綜合報導】

本期電子報訪問第七屆校友-邾亦南學姊,現為新加坡Antares International Media公司創辦人,從事跨國的內容傳播工作,幫助內容商將節目、影片賣到全世界播放端。過去也曾受邀至中山行銷傳播管理所演講,傳授節目買賣的相關談判技巧與內容傳佈(Content Distribution)產業的內涵。

「內容傳佈」扮演著影片分配播送管道的角色,經由分配後才會呈現在觀眾面前播放。而內容傳佈有著許多不同的商業模式,包含影片的生產、收購、配銷,及針對價格和條款協商等。電視內容的採購必須為節目把關,熟悉不同媒體市場的閱聽需求,才能讓節目順利輸出至播放端。

現今政府有許多鼓勵青少年創業的計畫,是什麼機緣讓她決定到新加坡創業呢?邾亦南說,當初決定赴新加坡創業的契機是在2008年時被一家德國公司邀請到新加坡任職,之後轉任另一家荷蘭公司。在2012年時,因為看到市場中缺乏一家統合所有類型節目的distributor,加上客戶基礎已經非常穩固,因此決定自行創業。

邾亦南表示在創業的過程中,有很多的收獲與挑戰。收穫包括越來越能看準市場趨勢,以及與上下游客戶的買家關係越來越緊密。除此之外,做決策也越來越準確,並且抗壓力大幅提升。而遇到的困難與挑戰很多,因為做國際貿易的工作必須與各國不同文化的人做生意,最大的困難就是要了解每一個國家的客人,找出相處之道。

對於未來學弟妹若想從事內容傳播產業工作,邾亦南建議同學們在目前就學期間可以多加強語言能力、多關心國際情勢,才能以更大的格局看待事物。此外,多加磨練自己,經由不斷練習便能克服心中的恐懼。在職場上除了專業知識外,對工作的熱情、態度與企圖心也缺一不可。

 
【講座專欄】AIT校園演講  數位時代新聞倫理與責任
Culver認真解說數位時代新聞倫理。
記者張翊君/綜合報導

在現今數位時代下資訊傳遞快速,新聞傳播的倫理素養尤為重要。10月16日美國在台協會(AIT)於中山行銷傳播管理所舉辦校園專題演講,由美國知名傳播專家Prof. Kathleen Bartzen Culver博士,講授「數位時代的新聞倫理與媒體責任」議題。此外,美國在台協會發言人金明以及高雄分處處長杜維浩(Robert C. DeWitt)也一同前來。

Culver博士擁有多元的專業背景,曾任警政記者、雜誌編輯、和行銷經理等工作。在威斯康辛大學取得大眾傳播碩博士學位,專攻媒體法規,研究側重於社群媒體工具、科技進步和網絡資訊的道德層面,且長期關注數位媒體對於新聞業與公共利益傳播的影響。目前擔任波因特媒體研究機構的客座教授,以及美國公共電視網( PBS Media Shift )部落格的教育總監,協助推動新聞課程的創新。

Culver歸類新聞媒體可能錯誤報導的因素為時效性、彼此競爭、通才(Generalist)知識、背後操控以及新興社群媒體盛行。為講求新聞時效性,時間壓力迫使缺乏充足時間去查證而報導不完整新聞、缺乏內容深度;同行間彼此競爭,想獲得更多觀眾的關注,而報導膚淺的故事與包裝過的新聞;記者較為各種知識的通才,具備的專業知識不比專家,遇到複雜的議題可能無法提供專業分析;資料來源被政府或企業等人為操控;新興社群媒體(如FB、Twitter)盛行,公布消息容易而觀眾認知不同。

然而,新聞傳播越自由,就越有責任。作為負責任的傳播媒體,其特質為尋求正確性並報導客觀事實事件,報導之前須透過查證屬實,例如新聞編輯Malachy Browne即透過群眾力量,設置新聞消息來源查證網站Storyful。除此之外,降低報導對受害者所造成的傷害,保持媒體的公正與獨立性,並維持透明化,以具有倫理的角度出發。在公共領域,也可設置公共論壇平台,傳播媒體嚴格監督為反對而反對的酸民,提供民眾討論的空間。

王紹蓉老師提問,在香港佔中事件中,香港特首女兒梁齊昕在社群媒體上大放厥詞表示用納稅人的錢買東西,引來各方報導與抨擊。是否應該控管個人社群媒體發言,而記者可否將臉書貼文直接報導?Culver認為不可將個人的隱私貼文做為報導,私人生活與公眾利益不應混為一談,但是當涉及政治事件關係人,是可以被討論報導的。一般人也應注意自己的言論,一旦貼出皆有被公開的可能。

在最後發問時間,台下聽眾反應熱絡,Culver也鉅細靡遺地回答同學們的問題。學生蘇安妮詢問,雖然在理想上新聞報導須具備道德感,但在現實面若工作中無法實現時,該怎麼辦?Culver表示過去在擔任記者的工作中,也常面臨這樣的兩難,她期勉同學能掙脫腳鍊,在限制下盡力做到新聞道德,更好的方式是在能力許可下成為一名獨立記者。現在越來越多的公民記者出現,外部壓力小,報導也較為公正,使傳統媒體的觀眾逐漸減少,Culver對未來新聞媒體倫理寄予正面期望。

 
【講座專欄】社群行銷新解法 Mr.6創意激盪IMC
劉威麟(中)帶來豐富社群行銷案例與創意思考。
記者張翊君/綜合報導

麥肯錫解決問題,Mr.6則創造新答案;奧美在賣點子,Mr.6則賣點子之上的新概念。11月7日於王紹蓉老師的社群媒體行銷課堂上邀請到知名網路趨勢觀察家Mr.6(劉威麟)前來分享2015年社群媒體最新趨勢變化,演講中舉出許多企業品牌的社群媒體操作案例,為台下聽眾帶來豐富的創意新點子。

劉威麟擁有美國史丹佛電機、管理雙碩士,以及互聯網經驗超過15年,從美國返台後投入創投與網路產業,於2006開始經營Mr.6部落格,撰寫網路趨勢、創業等文章,也曾出版過12本書,目前為「Mr.6行銷團隊」共同負責人之一,致力於為企業提供新型態的網路行銷方案。

分享網路創業的過程,劉威麟表示他一開始透過寫書、出書尋求機會,一年就出版了3本書,而2006年時,經營的Mr.6部落格正好打中網路行銷的3S,即甜蜜點(Sweet Spot)與黏性(Stickiness)。如同擊中高爾夫球的甜蜜點,讓球飛的又高又遠。一開始建立良好的網頁來碰到甜蜜點,使越來越多會員加入,接著透過定期、有策略的優質文章留住來訪會員,對其產生黏性。

台灣有許多中小企業,而如何利用網路行銷機會,讓營收成長一倍?傳統多專注於如何帶來更多顧客,然買下東西的比例僅佔5%。劉威麟則重新審視另外95%,專注於曾拜訪卻沒有買的人,「只要抓住其中5.27%購買,營收即可輕鬆增加一倍。」

此外,劉威麟提出經由調整病毒成長率(Viral Growth Rate; VGR)來降低宣傳成本。VGR公式將一個網站的成長方式拆成三部分乘積:「使用者真的「邀請」他的朋友的百分比」、「每位邀請朋友數」、「使用者收到邀請後會加入會員的機率」。若VGR值持續大於一,則每位會員可以帶來更多會員,總會員數將持續成長;若VGR值小於一,則所有流量只是暫時且不穩定的。透過三部分的調整,讓VGR值超過一。

網路時代下,中小企業可利用的行銷新手法之一為O2O,將線上人氣轉往線下繼續經營。其次,善用社群分數高的網路玩家進行口碑操作,讓對方成為你最好的代言人。再者,透過內容行銷的方式,以內容取代付費廣告,讓你的自製內容,成為企業的揚聲器。而各種3C產品也能產生大量多媒體自製內容,成為企業強大的DM。

劉威麟舉出各大品牌在社群媒體上的成功行銷手法,例如 GUESS Watches 利用粉絲和產品合照的投稿發文。 Duracell 將每張發文圖片都使用同樣的CIS色系,高一致性能增加品牌辨識度。 Nespresso 雖然放置與產品無關的風景圖,但是加上文字引導粉絲進入圖片情境,進而聯想到產品。 Special K Perú 貼文多以粉絲第一人稱的角度發文,促使更多人願意分享。

「如果有一種飲料-它是黑色的液體,有點甜味,很適合派對,喝起來很快樂…。」會在第一時間想到何種飲料?現場聽眾多數回答「可口可樂」。劉威麟表示黑松沙士、百事可樂等飲料同樣花費許多費用在廣告上,但不同的是可口可樂抓住了顧客的心。可口可樂以高感性品牌來打造行銷效果,並運用心靈分享技巧,定位為提神、改善宿醉的最佳產品,傳遞出可口可樂興奮劑的形象,此時顧客即與品牌形成了緊密的情感連結。

 
【傳講專欄】網路知識分享 社交網站的心理安全性
▲ 黃恆獎(中右)演講結束後與同學合影。
【記者陳郁雁/採訪報導】

現代人幾乎天天使用社群網站,但發表評論時是毫無後顧之憂,還是心裡多少有些斟酌呢?又我們平常在臉書上分享的資訊到底正確性如何?本所非常榮幸邀請到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系黃恆獎教授,於10月17日前來分享相關研究,解說使用者在社群網站上的心理安全性以及自我效能,在社會資本中影響其知識分享行為所扮演的中介角色。

黃恆獎以〈TO SAY OR NOT TO SAY? THE MEDIATING ROLE OF PSYCHOLOGICAL SAFETY AND SELF-EFFICACY IN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CAPTIAL ON USERS’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 IN SOCIAL NETWORK SITES〉(楊昀璇,2011)為演講主軸,一脈相承深入探討。從日常社交網絡到社交網站,人們開始透過網路進行意見交流。黃恆獎說,此時社群網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因為網際網路具有24小時運作的特性,效率驚人,任何訊息都能迅速被傳遞。

由於現今使用者習慣在社交網站上分享與評論資訊,這項特色與電子郵件或更早期網路現象中的工具不盡相同,過去的網路工具往往沒有現在這些新社交媒體工具熱門。例如社交軟體Line因為具有行動技術支持,具備完善功能和更廣泛的使用率。黃恆獎也不諱言,「但若要建立、維持或強化既有人際關係,最常用的社交網站還是臉書。」

心理安全,是一種個人情緒感受,了解自我形象不會因他人評論受影響。當一個人感覺到心理安全,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言論或行為、表達自我價值與看法的時候會是安全的。簡單來說,理論上網路應該是一個百花齊放的平台,但使用者基於心理安全的顧慮,包括該網站是否有特定立場或受某種意見導向影響,會斟酌自己在網路上的行為與言論。一旦使用者感受到心理安全,則相對願意互相幫忙、請求他人協助或給予回饋,提升自我表達、人際溝通。

從知識分享的自我效能角度來看,若將這觀點應用在社交網站,其效能與個人動機有關。當知識分享效能愈高,願意分享的意願也愈高。若發覺大部分人不願意接收自己傳達的資訊,則使用者相對不願意再分享。意即,一個人對其在有效知識分享上的自信心高低與受眾接受度、回饋程度有關。若效能過低,則使用者不願意也不會想把知道的東西拿出來分享,因為他們會先入為主地認為對事情沒有幫助。

另外,黃恆獎也提到,人際關係形成的網絡是有價值的資產,網絡成員認為透過集體行為將產生資本,例如經營人際關係。其他學者也提到,社會資本包含許多層面,如結構層次的社會資本、認知層次的社會資本,和關係層次的社會資本。該篇論文亦提出眾多假設,並以問卷抽樣進行調查與分析。

「社交網站的分享行為多半是viewing,再來才是posting和回應。」黃恆獎說,網路知識分享即使可能是錯的,但知識本就是一個累積的過程,透過不斷分享與改進再逐漸成為普遍大眾能接受的資訊。尤其如研究網路知識分享的學者Wasko所說,網路知識分享行為的動機除了是一種炫耀,也是自我證明。至於未來研究的其他方向,黃恆獎則提到社會資本和知識分享行為之間可能有其他中介變數,或有別的研究方法能夠改善用來測量結構、認知和關係層次社會資本的有效性。

 
【傳講專欄】從零到一 Be The Change!
▲朱平(中)期勉年輕人勇於嘗試,讓自己與社會都獲得改變。
【記者黃斯佳/綜合報導】

10月24日晚間,AVEDA創辦人朱平先生到國立中山大學行銷傳播所進行「Be The Change」主題演說,對於現今年輕人的創業以及如何改變生活態度,朱平先生有其獨到見解與期許。朱平表示,人人都該把握「zero to one」的行動哲學,才能開創個人獨有優勢。

朱平於演說開始時推薦眾人閱讀Peter Thiel的新書《Zero to One》(中譯:《從0到1》),勉勵年輕人要知道整個世界的現勢,成為自己的立足點,並在無人發覺之處發現新的價值。「因為從零到一是最簡單的事情,去做別人沒做過的事,就是創新,一到N只是把既有的東西弄更好而已,所有人都在做一樣的事情,這樣進步的幅度就很小了。」另外朱平也提到,做生意其實就是在做小小的「壟斷」,要先在小池子裡做大魚,再慢慢到大河裡去,就如同在一個大市場裡起步是很辛苦的,在小地方開始做就會更有機會。

因為年輕人身上有許多的希望與動能,要善用年輕時的這些價值勇敢改變,同時,也希望人人都能多接觸年輕的人,在年輕人身上投資,如此才有機會改變現況與世界。與談過程中,朱平將新書送給講座主持人王紹蓉老師,並且表示紹蓉老師是很年輕的學者,有很多的潛力,值得被投資。

「我們需要的是一種思考與行動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朱平認為我們整個文化特質害怕吃虧,所以很少人敢成為首先嘗試創新的人,事實上,唯有實際經驗過才是真正了解事物,光有「知識」(Knowledge)是不會造成實質上的改變。台灣社會很有彈性,能提供創業的機會其實很多,因此他鼓勵所有人放手嘗試,要經驗(experience)過才能體會事情的真貌,不能以擁有知識(Knowledge)而滿足。

另外朱平還提到「現在的社會很多劣幣逐良幣的現象,要讓良幣知道有人在支持他。」若人們的行為沒有改變,事情就不會有所改善,例如近年來台灣的食安問題等,黑心事件層出不窮,就是因為大家的行為(behavior)沒有改變。從自己開始做起,社會就會開始發生改變。

 
【講座專欄】男女大不同 廣告中的性別
▲蕭蘋(中)與中山行銷傳播管理所學生合影。
【記者黃斯佳/綜合報導】

日常生活中,廣告無所不在,看似平常的廣告用語以及畫面呈現,其背後蘊含的社會意義會是什麼?11月7日晚間,國立中山大學行銷傳播管理所所長蕭蘋老師到行銷傳播所上進行分享,探討平面與電子媒體廣告中的性別意象,並帶領同學以批判性視角針對大眾媒體傳遞的性別刻劃進行反思。

什麼是性別?蕭蘋解釋,性別可分為生物性別(sex)與社會性別(gender)兩種概念,一般人們在填寫問卷時會出現的性別選項,通常指的是依照生理特徵區分的生理性別;而性別研究中所探討的性別,多數是指在社會結構下被形塑的社會性別。社會性別的「男性特質(masculine)」與「女性特質(feminine)」概念由文化決定,不同的文化脈絡藉由框架與信念建構出符合其社會期待的性別角色概念,並由此衍生所謂的「性別刻板印象」,而刻板印象正是由一連串的社會學習而來。

在舉實例檢視廣告中的性別議題前,蕭蘋邀請台下同學發表對於當前台灣社會對於男女性別的印象與規範,討論過程中發現,同學提出的性別意象與十多年前的統計有些許出入,證明了社會文化與刻板印象其實是流動的,不同時空背景下的社群對於性別會有相當不同的想像。

既然性別印象是由社會學習而來,那麼就不得正視對社會文化與教育有重大影響的大眾傳媒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廣告是所有媒體中對於社會變遷最敏感的,通常能最快反映現有的社會現象,然而媒體並非如同鏡子一般忠實展示社會現象,其所呈現的,是經過系統性進入與排除的「再現(representation)」真實,也就是說,廣告反映的是時下社會文化對於性別的刻畫,以及廣告媒體對性別概念的再現。

接著,蕭蘋分別以「國際牌冰箱-露兩點」、「植物の優」、「青木瓜四物飲」等廣告分析媒體如何再現女體,並對於女性再現提出三個批判:女性的被動與順從形象、女性的物化,以及受限之性別角色。廣告中的女性經常呈現順從的姿態,無論是身體的傾斜彎曲,或是眼神手勢的退縮,皆傳遞女性的被動地位,同時,女性在廣告中經常成為被觀看的商品,不具行為主體性,且女體常被分割呈現,批評者認為此將助長對女性的暴力文化。至於性別角色限制方面,廣告經常將女性角色限縮為家庭主婦與母親,舉例而言,同樣身為料理專家,女性如傅培梅的裝扮經常呈現為在家烹飪的母親,而阿基師(鄭衍基)則呈現專業有威嚴的廚師形象。

在演講的尾聲,蕭蘋勉勵學生嘗試用不同的角度分析社會現象,培養批判性的思維,並多與同儕及師長討論交流,並再次提醒,廣告展演將事物單一化與商業化帶來的消費意象,是具有危險性且值得批判的議題。

【講座專欄】傳播管理講座場次預告
演講時間 主講人 演講內容 主持人
11/21 國立政治大學廣電系
/許瓊文主任
(未定) 李雅靖老師
11/28 林穎青老師 (未定)  
12/19 精誠資訊數據加值應用發展部
/林宗瀛協理
App 行銷 李雅靖老師
  • 演講時間:p.m 6:20 - 9:00
  • 演講地點:管CM 4112

==本刊完==


感謝您閱讀本期傳管電子報,您的支持是我們進步的動力,
若有任何建議與鼓勵,請於上方惠賜您的寶貴意見,謝謝!

Copyright © 2011-14 中山傳管所電子報 ICM E-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