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行銷傳管所電子報
訂閱行傳電子報
彩色潑漆

畢業季節夢想啟航 行傳生涯再創輝煌

盛夏將近,鳳凰花開時節已至,國立中山大學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於6月15日在高雄福華飯店舉辦113級碩士班暨在職專班畢業典禮,並邀請行傳所師生和家長一同慶祝這個盛大時刻。現場除了有裝飾背板可供畢業生拍照留念,也有特別印製「中山大學行傳所畢業典禮」字樣的拍貼機,讓師生與來賓能夠合影紀念。
行傳所教授與畢業生合影。(照片/張可婕提供)
▲行傳所教授與畢業生合影。(照片/張可婕提供)
畢業生於典禮裝飾背板前合影留念。(照片/張可婕提供)
▲畢業生於典禮裝飾背板前合影留念。(照片/張可婕提供)
典禮序章歡呼聲不斷 創意進場展現獨特魅力
典禮一開始,由行傳所教授們帶領各自的指導學生依序進場,老師與畢業生們都精心打扮,呈現了各家教授的風格與特色。首先,軒逸教授家以「皮卡丘」為主題,帶著多彩繽紛的皮卡丘氣球與玩偶進場,展現出「皮家」的活潑、可愛。而安授教授家以「書生文藝風」為主題,畢業生們手拿書法春聯走在前方,安授教授則在後頭以閱讀書籍的姿態進場,展現了文雅的書生風範。接著,榮華教授背著由指導學生們手工製作的「食物背包」,畢業生則手拿啤酒進場,創意十足。最後,有著「女神所長」稱號的紹蓉教授,在畢業生製造泡泡的浪漫氛圍下,以公主的風格帶領指導學生進場。典禮在充滿創意進場儀式中拉開序幕,不僅展現了行傳所的多元與活力,更為畢業生們留下了難忘的回憶。
軒逸教授帶領指導學生們以「皮卡丘」為主題進場。(照片/張可婕提供)
▲軒逸教授帶領指導學生們以「皮卡丘」為主題進場。(照片/張可婕提供)
安授教授的指導學生們拿著手寫春聯進場。(照片/張可婕提供)
▲安授教授的指導學生們拿著手寫春聯進場。(照片/張可婕提供)
紹蓉所長的指導學生們在一旁用泡泡製造「公主氛圍」。(照片/張可婕提供)
▲紹蓉所長的指導學生們在一旁用泡泡製造「公主氛圍」。(照片/張可婕提供)
師長予以溫馨祝福 勉勵畢業生一帆風順
在師長與畢業生入座後,每位教授分別上台致詞。王紹蓉所長首先肯定畢業生這兩年在學業上的努力,並勉勵同學們在未來的道路上要勇敢追尋自己熱愛的事物,全力以赴才有發光發熱的可能。周軒逸教授表示,看見同學們在研究所期間逐漸進步、成長而感到開心,也很珍惜每一次與學生參與活動的點點滴滴,都是珍貴難忘的回憶。而鄭安授教授說道,行傳所的同學們應以自己為榮,並隨時懷著感恩之心,祝福畢業生能夠朝著目標永不放棄。最後,張榮華教授則鼓勵畢業生們帶著在研究所的課程所學,進入職場盡情發揮所長。
王紹蓉所長上台致詞,給予畢業生祝福。(照片/張可婕提供)
▲王紹蓉所長上台致詞,給予畢業生祝福。(照片/張可婕提供)
行傳情誼心心相繫 一同回顧碩班回憶
在師長致詞後,緊接著換學生代表致詞。碩士班一年級代表謝昌霖表示,很感謝學長姐在這一學年的幫忙,不論是課業還是職涯發展方面,都給予許多實用的建議,也祝福畢業生鵬程萬里、前程似錦。一般生畢業代表張兆翔提到,在研究所期間雖然課業繁重,但是與行傳所同學共同奮戰的過程,使艱辛的研究之路增添了許多歡樂色彩,同時也謝謝教授們的諄諄教誨與親友們的支持陪伴,讓研究所的生活並不孤單。專班生畢業代表王淳珮則折了一封「愛心情書」獻給在場的畢業生,她表示,同學間彼此的鼓勵在碩班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也感激老師們在課程中給予的知識與學問,讓同學們在碩班期間收穫滿滿。
碩專畢業生代表王淳珮上台致詞。(照片/張可婕提供)
▲碩專畢業生代表王淳珮上台致詞。(照片/張可婕提供)
典禮最後,紹蓉所長逐一授證予每位畢業生,並由指導教授們親自為畢業生撥穗,象徵畢業生立下人生中重要的里程碑。此外,典禮也特別安排行傳所所長交接的橋段,藉此感謝紹蓉所長任內的付出與辛勞,並恭賀軒逸教授榮任下一屆所長。而此次的畢業典禮於畢業生獻花與大合照的歡笑中圓滿落幕,祝113級行傳所全體畢業生畢業快樂、展翅高飛。
行傳所所長交接環節,畢業生獻花感謝老師們的辛勞。(照片/張可婕提供)
▲行傳所所長交接環節,畢業生獻花感謝老師們的辛勞。(照片/張可婕提供)

從零寫論文不驚慌 首要掌握自身興趣及經驗

碩士研究論文是研究所學生重要的畢業門檻,然而,對於許多碩士生而言,發想研究主題並不是一件易事,因此時常毫無頭緒、不知從何處下筆。本學期由周軒逸教授開設之「消費者心理與行為學」課程於5月6日邀請到國立臺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的林政佑教授,以「從疑問到論文:如何尋找激發自己好奇心的論文題目?」為題,帶領同學們一步步找到適合自己的論文研究方向。
周軒逸教授向同學們介紹林政佑教授欲講授主題。(照片/張可婕提供)
▲周軒逸教授向同學們介紹林政佑教授欲講授主題。(照片/張可婕提供)
了解研究的本質 釐清研究的動機
「研究的本質即試圖幫助人們找出提問之解答的過程。」林教授以此句話作為開場,指出「學術研究」中的研究問題、主張論證、實證到解答過程皆需由研究者獨自完成。此外,他也強調,學術研究是一個嚴謹且科學的過程,因此,研究者需具備批判性思維,並能從不同角度切入探討研究現象,這樣才能提出有研究價值的研究問題。林教授建議,同學們在開始研究之前,應具備明確的研究動機,以及充分了解自己「為什麼要做研究?」,且研究主題盡量與自身興趣高度連結,這樣對研究方向的掌握度較高,也會更有動力完成論文。
林教授講解日常研究與學術研究的差異。(照片/張可婕提供)
▲林教授講解日常研究與學術研究的差異。(照片/張可婕提供)
發想研究主題 由兩面向著手進行
林教授分享,在發想研究方向及主題時,基於研究者個人興趣之下,可以從自身經驗著手。舉例而言,林教授曾在老年人長照復健體系中工作,長期的工作經驗讓他發現了不同年長者對活動的參與意願之差異,同時引起他對長照機構中年長者的社會參與動機的研究興趣,進而成為研究方向。此外,研究主題也可以從生活中發掘的新興現象出發,林教授就提到,近五年來人工智慧有蓬勃發展的趨勢,其運用於管理、傳播各大產業,是否能有效提升人類工作效率,抑或是其帶來的隱私疑慮等,都可以是未來研究的一大方向。這兩種發想的方式不僅能使研究更貼近現實,也能創造更大的學術貢獻。
林教授說明如何發想研究主題。(照片/張可婕提供)
▲林教授說明如何發想研究主題。(照片/張可婕提供)
如何判斷文獻品質 引用次數與期刊排名成關鍵
決定研究方向後,接著便要搜集相關文獻資料。林教授建議,在判斷文獻的品質方面,可以透過「Google 學術研究」搜尋相關的「文獻回顧型研究」,或是被引用次數較高、具代表性的論文。若欲參考近幾年發表但無法利用「被引用次數」判斷其代表性的論文,則可至「期刊排名指標索引資料庫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網站中搜尋欲參考之期刊,以「impact factor指數」以及「類別排名」來判斷期刊品質。而在閱讀相關文獻的過程中,也能幫助研究者自身更聚焦研究主題,同時從過去研究缺口中找到一些新啟發。
林教授提到,可以根據傳統理論觀點來探索新的研究主題。(照片/張可婕提供)
▲林教授提到,可以根據傳統理論觀點來探索新的研究主題。(照片/張可婕提供)
最後,林教授指出,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將閱讀過的重要文獻做整理筆記可有效提升自身對資料的理解,也能幫助自己更了解論文的撰寫程序,而除了基本的背景知識以外,如何推論假說、設計實驗、理解量化統計的結果都是研究者需要學習的,希望透過這次的講座,能讓同學們對於發想研究方向與撰寫論文的基本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往後的論文寫作也能有更多啟發。

寫作行銷新思維 打造獨特個人品牌

品牌行銷對於企業和自由接案者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有效的品牌行銷策略可以增加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更能透過形塑個人獨特形象來建立個人品牌。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於5月18日邀請自由文字工作者郭銘哲先生,以「從《雄好呷》到《雄合味》,解構風土文化、飲食寫作與個人品牌間的行銷策略融合」為題,與同學們分享個人的寫作歷程,以及作為自由作家對於個人品牌的行銷策略。
郭銘哲先生(左三)、鄭安授教授(右三)與行傳所同學合照。(照片/張可婕提供)
▲郭銘哲先生(左三)、鄭安授教授(右三)與行傳所同學合照。(照片/張可婕提供)
從了解到發掘自己 掌握優勢突顯特點
郭銘哲先生在講座開始就強調,他的寫作之路是從一場「SWOT分析」開始的。郭先生提到,做SWOT分析就像是在剖析自己,他認為每個人都要足夠了解自己才能知道如何規劃人生的道路,並且在這條路上遇見更真實的自己,進而昇華為更好的自己。他以自己的經歷為例,從高中就意識到自己對文字的敏感度高,而且對於旅行、寫作相關的事物特別感興趣,在文章寫作方面也經常得到師長青睞,透過學習的歷程中摸索興趣,逐漸掌握自身優勢。
素人作家拔得頭籌 關鍵在於如何行銷自己
在了解自身特點後,如何讓出版社看見自己的作品也是經營個人品牌的關鍵步驟。郭銘哲先生提到,寫書的念頭始於希望在學生生涯結束前完成一本屬於自己的文字作品。然而,早前素人作家要出版書籍需自行向出版社投遞作品,能讓郭先生在眾多投稿作家中脫穎而出的關鍵就在於初稿附錄的「SWOT分析圖表」。他在面試過程中,向主編一一分析自身獨特的優勢、能帶給出版社的發展機會、如何補償自身的劣勢,以及面臨同類型書籍市場上競爭者的威脅該如何解決,如此具有邏輯性的分析加深了說服力,讓他的第一本著作順利出版,更得到再次與出版社合作的機會。
郭銘哲先生分享如何透過SWOT分析掌握自身優勢。(照片/張可婕提供)
▲郭銘哲先生分享如何透過SWOT分析掌握自身優勢。(照片/張可婕提供)
從《雄好呷》到《雄合味》 在地化吸引讀者目光
郭銘哲先生特別強調,讀者瀏覽一本書的時間平均只有30秒,因此如何快速抓住讀者眼球也是行銷策略的關鍵。郭先生指出,新作《雄合味》與前作高雄小吃尋味紀錄著作《雄好呷》皆以台語諧音融合「高雄」與「好吃」、「合味」等意義作為書名,且封面皆搭配高雄美食實景照,不僅貼合了高雄美食風情的主題,封面的亮點與高辨識度也增加了讀者的記憶點。此外,郭先生在《雄合味》中改變了寫作的視野,以「契合度」為定錨,發現高雄的老饕們多使用「合味」而非「好呷」來講述食物的美味,而「合」代表著長期以來藉由集體意識所匯聚出的在地認同感。從這兩本書中,能看到的不只有高雄美食,更能從字句、圖文中發現台灣的本土文化與豐沛的人情味。
郭銘哲先生分享在旅遊寫作中的學習與反思。(照片/張可婕提供)
▲郭銘哲先生分享在旅遊寫作中的學習與反思。(照片/張可婕提供)
《雄合味》的封面特色介紹。(照片/張可婕提供)
▲《雄合味》的封面特色介紹。(照片/張可婕提供)
在個人即品牌的當代,不論是要經營自媒體還是作為自由工作者,如何建立並執行有效的品牌行銷策略是不可或缺的技能。本次課程透過郭銘哲先生的分享,帶給同學們在行銷自我方面不一樣的視野,可藉由更了解自己來打造獨特的個人品牌。

數位行銷新時代 數據驅動的變革與挑戰

無論一般企業還是非營利組織(NPO)、非政府組織(NGO)都會面臨如何更有效推廣產品、服務、理念或是使命之難題,因此行銷可說是所有企業的基礎。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於5月25日邀請台灣邁肯行銷傳播集團董事長暨執行長張志浩先生以數位行銷為主題,向同學們分享數十年來行銷策略不斷演進,從行銷1.0到行銷6.0的轉變以及相關數位行銷案例。
張志浩執行長(前排左三)與鄭安授教授(前排右三)以及同學們合照留念。(照片/陳美澐提供)
▲張志浩執行長(前排左三)與鄭安授教授(前排右三)以及同學們合照留念。(照片/陳美澐提供)
數位科技發展 多樣行銷新趨勢
張志浩執行長曾任奧美整合行銷傳播集團的亞太區副總裁及台灣區董事總經理二十餘年。擁有多年整合行銷傳播經驗的他觀察到,數位科技改變了行銷傳播產業生態,活動、廣告及公關等領域利用數據分析獲取有價值的資訊,再透過數據訂製、優化行銷策略。張執行長指出,根據2024年台灣數位媒體應用暨行銷協會資料,未來行銷的趨勢,包括生成式AI突破,新的工作流程出現;面臨企業去標籤化(Cookieless),無法蒐集使用者資訊;以及OMO (Online Merge Offline) 線上線下整合行銷,藉由線上行銷策略,帶動線下通路的消費等都是企業需要面對的課題。
張志浩執行長不僅在業界多年,也在多所大學擔任副教授。(照片/陳美澐提供)
▲張志浩執行長不僅在業界多年,也在多所大學擔任副教授。(照片/陳美澐提供)
行銷6.0來襲 建立數據庫成關鍵
資訊更迭迅速,焦點從產品導向到如今的科技、AI導向,科技發展的關鍵便是大量資料,張執行長說行銷6.0受大量數據推動,當未來去標籤化,企業建立自己的資料庫,掌握多元高品質數據就能夠脫穎而出。他表示,其中涵蓋OMO概念,以蝦皮、亞馬遜為例,這些電商公司掌握大量消費者資訊,並透過分析資料建立AI系統資料庫,辨識消費者取向,精準投放商品廣告提升購買率。張執行長感嘆,原先電商公司只處理商品物流、金流,但手握關鍵的消費者資料後,如今已能夠自行制定行銷策略、內容製作及廣告投放,對傳統行銷傳播公司產生威脅。
張志浩執行長將理論、實務結合,讓在場學生獲益良多。(照片/陳美澐提供)
▲張志浩執行長將理論、實務結合,讓在場學生獲益良多。(照片/陳美澐提供)
科技使用回歸「人」 AI的行銷限制
儘管行銷6.0熱議不斷,但現今多數的行銷核心仍要回到行銷5.0,張執行長認為行銷5.0就是永續行銷,以人本科技為導向,即所有數位科技的使用須回歸「人」本身。而在AI是否會取代人類的議題上,他認為AI目前依舊無法超越行銷傳播產業的從業人員,因為人類具有消費者洞察,能夠運用獨有的感性完成作品,例如企業老闆讓AI擔任社群編輯,但其生成的內容無品牌意識,無法將品牌故事、情感連結加入內容行銷打造品牌價值,唯有人能夠將企業文化、精神、歷史融入品牌中創造價值!
鄭安授教授(左)與張志浩執行長(右)合照並頒發感謝狀。(照片/陳美澐提供)
▲鄭安授教授(左)與張志浩執行長(右)合照並頒發感謝狀。(照片/陳美澐提供)
從行銷1.0到行銷6.0,行銷重點隨著數位科技的發展不斷演進,跨越了嬰兒潮、XYZ世代,直到AI的出現改變了整個行銷傳播產業。張智浩執行長說明,透過大數據掌握消費者輪廓成為企業努力的目標,但這些數據最終仍需要「人」來進行線上及線下的整合,因此未來的行銷策略,將是科技與人文智慧的完美結合,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
行銷傳播講座預告
講者/服務單位
講座講題
講座日期
待定
待定
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