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
從港務重返校園 忙碌充實的碩一生活
高雄港是臺灣最大的貨櫃港,貨櫃裝卸量約占全臺61.4%,港務十分繁忙,需要仰賴港口事務員穿梭其中管理。本期電子報邀請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一的陳婕湘,分享任職於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事務員的經歷及從職場回歸校園的心境轉變。
憧憬海邊工作 港務職涯的起點
婕湘大學畢業於行銷系,科系與現職相差甚遠,提及入職緣由,她說因學校規定學生大三時需實習,又恰好得知港務公司提供獎學就業計畫的實習職缺,只要通過考試並於暑期實習兩個月,結束後就有機會轉正,加上自身對在海邊工作懷抱憧憬,便把握在港口實習的機會,報名招考隨後順利錄取,一直工作至今。由於未具備航運相關背景,婕湘坦言初入職場時,對港務專業用語及實務操作感到陌生,影響工作上手,然為了改善困境,她仍勤學苦練並向資深同事請教業務。
碼頭現場管理 港區多元角色
婕湘分享了外勤事務員的工作內容,表示由於港務公司是國營事業單位,該職位通常會在港口碼頭管理國內線船隻的進出口和貨物查核作業,平時也需要在蓬萊倉庫群負責活動會勘、現場巡查及事後場地復原,像是前不久在大港橋周邊舉行的音樂祭就可以見到婕湘的身影。除了外勤工作外,婕湘也不拘泥於本職多方嘗試不同身分,包括擔任了典禮禮賓大使、高雄港外賓接待人員以及公司攝影課程講師,發展斜槓職涯!
工作學業都重要 把握光陰認真學習
碩一即將進入尾聲,回想報考研究所的初衷,婕湘表示,畢業後覺得自己對行銷仍有興趣,想了解行銷系所能帶給同學的職涯發展及可能性,恰好港務公司相當鼓勵員工繼續進修,且每個禮拜可請八小時的公假,於是她便把握機會就讀行傳所。然而,對於一邊工作一邊兼顧學業的婕湘來說,如何做到兩方面的平衡是十分重要的課題,儘管課業日漸繁重,導致她每天都十分忙碌,甚至會為了讀書熬夜到凌晨,但她仍從學習中體會到各式各樣的樂趣,而研究所的課程也比大學所教授的更加深入,像是在張榮華老師的行銷管理課程中,婕湘就提到自己學到非常多行銷相關理論,也從個案討論中獲得很多必備的專業知識,實在是受益良多!
▲婕湘與課程組員設計啤酒品牌的行銷廣告。(照片/陳婕湘提供)
▲陳志賢教授深入淺出講解研究過程。(照片/陳美澐提供)
▲蕭蘋老師邀請陳志賢教授,希望同學藉此學習訪談法的操作。(照片/陳美澐提供)
▲陳志賢教授從文創系教授男女比差異觀察主題並延伸成研究。(照片/陳美澐提供)
▲同學們認真聽講並從訪談結果中學習內容分析方法。(照片/陳美澐提供)
▲創辦人陳勝雄先生向同學們介紹阿榮通訊食物銀行。(照片/陳泰良提供)
▲民眾晚間至阿榮通訊食物銀行領取物資。(照片/陳泰良提供)
▲阿榮通訊食物銀行每晚發放即期蔬果。(照片/陳泰良提供)
▲阿榮通訊食物銀行志工整理物資。(照片/陳泰良提供)
▲圖文海報放置於阿榮通訊食物銀行門口,以達到宣傳目的。(照片/陳泰良提供)
▲洪琪發醫師(前中)、鄭安授教授(前右二)與行傳所同學們合影。(照片/張可婕提供)
▲洪醫師分享台灣早年「龍發堂」的歷史。(照片/張可婕提供)
▲針對失智症年長者的全方面照護。(照片/張可婕提供)
▲鄭安授教授(左)向洪醫師(右)頒發感謝狀。(照片/張可婕提供)
▲Esor老師(前排左三)與鄭安授教授(前排右三)以及同學們合照留念。(照片/陳美澐提供)
▲Esor老師營運電腦玩物網站多年,累積豐富的軟體操作技巧。(照片/陳美澐提供)
▲Esor老師介紹如何依靠AI工具完成從資料蒐集到簡報製作的全部過程。(照片/陳美澐提供)
▲鄭安授教授(左)與Esor老師(右)合照並頒發感謝狀。(照片/陳美澐提供)
除了秉持把事做好的心態,婕湘也提到同儕對自己的重要性,由於同學間時常會在晚上下課後相約繼續讀書,使她在讀書的過程中擁有更多動力,也十分喜歡大家共同為一個目標努力奮鬥的感覺,因此即使要兼顧繁忙的港務工作,她仍覺得行傳所的碩一時光很充實、開心。
【行傳講座】
文創產業潛力無窮 女性工作者面臨困境
根據文化內容策進院資料顯示,2022年臺灣文創產業就業人數約29萬人,其中女性工作者佔了52.87%,然而,主管階級卻仍以男性為主。為釐清其中的性別議題,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4月16日藉由質性研究方法課程,邀請到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陳志賢教授,以「獨立自主或單打獨鬥?女性文創工作者的自我形塑」為題,剖析女性在文創產業中的性別不平等與勞動剝削。
文創產值過兆 形塑認同凝聚社會
陳志賢教授指出,文創產業雖然相較其他產業產值不高,但整體成長率卻有逐年提升,根據《2022-2023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顯示,2022年臺灣文創產業整體營業額之成長率較2021年成長13.09%。此外,陳志賢教授也表示,文化研究逐漸受到重視,不再著重探討商業化及賺錢與否,而是關注對社會認同的形塑與凝聚,許多非文創科系甚至相繼教授文化相關課程,像是以往只重視專業技術的醫學院,也於近年透過開設醫病關係課程,將文化融入教學中。
文創產業性別劣勢 男女從業人員有差異
藉由深度訪談法,陳志賢教授發現文創產業中女性面臨的劣勢,他解釋由於家庭因素,相較已婚的女性文創從業人員需要兼顧家庭致使壓縮到工作時間,已婚男性反而有更多彈性時間從事該行業。相處模式方面,陳教授也分析並說明女性更善於傾聽,因此當碰上較強勢、主觀的男性時,通常女性會避免引起爭執而選擇退讓,使自己處於被動狀態。此外,在文創產業中女性若表現不夠陽剛,容易被批評為不專業,不夠陰柔又會被批評不缺乏女人味,以發脾氣為例,男性就是藝術家性格;女性便會被嘲諷為「月經來」。
學界男女比差異 發覺文創性別議題
針對兩性工作中的不平等,陳志賢教授表示,文創一般被視為陰柔化的產業,有別於一般的體力勞動,主要依靠心智勞動創造象徵性產品,在父權社會中,往往將這個具備陰柔特質的勞動過程貶低為次等工作,因此文創勞動價值常被忽略。不只是業界,學界也有相同的現象,他分享在文創系教書多年的觀察,雖然學生之中女生較多,男生較少,但是綜觀學界研究相關領域的學者卻多為男性,因此透過訪談三十位文創工作者進行資料蒐集,並依據內容分析試圖找尋答案。
文創產業產值極具發展潛力,卻隱藏著許多隱而未顯的性別議題,如同陳志賢教授所表示,文創產業由於門檻較低且擁有相對高的自我實現機會,因此吸引許多女性前仆後繼進入業界,然而性別刻板印象及家庭重擔,使女性容易遭遇男性不會面臨的指責、要求,這些發現強調了在提升產業價值的同時,也應關注文創勞動過程中的性別議題,作為邁向社會正義與性別平權的第一步!
【行傳課程】
珍惜糧食 擴大愛的力量
中山大學行傳所「行銷傳播策略」課程,除了講授行銷相關的理論知識,也希望藉由學生實際與非營利組織接洽合作的機會,學習如何分析個案來了解組織需求,進而制定有效的整合行銷傳播計畫。為了更有效地將所學運用於實務上,同學們於3月18日參訪高雄在地組織—阿榮通訊食物銀行,實地了解其現階段運作情況與困境,並透過行銷專業知識為其製作宣傳內容,使民眾能迅速理解糧食浪費的議題以及食物銀行的理念,進而加入惜物惜食行列,促進社會公益。
設置非營利食物銀行 減少全球糧食浪費
依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統計,全球食物中有3成被丟棄,然而,在糧食流失與浪費造成環境負擔的狀況下,全球仍有10億人口面臨飢餓的困境。另外,根據環保署統計,臺灣自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期間,剩食約有6603公噸,浪費數量最多的前三種類型分別為蔬菜類、水果類及肉品類。根據這個現象,全臺餐飲業、量販店、超市和超商積極推動惜食活動,像是針對即期品做折扣來鼓勵消費者惜食購買;許多非營利組織也陸續設置「食物銀行」提供食物以及其他生活用品來扶助弱勢者與急難民眾,不僅可以解決民眾燃眉之急,也可以減少糧食的浪費,達到社會資源共享,而阿榮通訊食物銀行便是其中之一。
根據自身過往經驗 打造高雄在地「實」物銀行
阿榮通訊食物銀行是一個未立案的民營小型社福單位,僅靠創辦人陳勝雄先生籌劃與少數志工的協助得以運行,成立以來皆未收費,全靠一股使命感。陳勝雄先生表示,因觀察到國內餐飲業、超商常有剩食,但店家必須遵循法規將過期食品報廢銷毀,造成食物的浪費,因此,他希望能效法國外愛心冰箱的概念,將這些狀態尚可的食物留給需要的民眾。「沒有經歷過苦日子,很難想像現在還有人沒有飯吃。」身為單親爸爸的他說道,因自己曾經歷過失業及二度就業的困境,更能體會弱勢民眾的需求。而在經營食物銀行的這8年期間,除了提供蔬菜水果及即食品外,也會不定時募捐「實」物,如小冰箱、小型縫紉機及尿布等物資。此外,陳勝雄先生也特別照顧兒童,提供申請生日蛋糕的活動,還有每月的「家樂福圓夢計畫」,希望讓孩童擁有快樂及溫馨的童年回憶。
圖文海報設計 擴大惜食理念與活動
經由本次實地參訪阿榮通訊食物銀行,同學們對於組織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為了推廣阿榮通訊食物銀行的惜食、惜物活動,同學們設計了一款圖文海報,圖片重點著重在志工服務,並佐以文字說明阿榮通訊食物銀行的創辦理念,希望能藉由將此海報張貼於食物銀行門口,幫助組織更正確獲得物資,同時吸引路口車流和行經里民的注意,讓更多民眾自發性地加入分享愛心的行列。
這段學習之旅不僅豐富了同學們的知識,更體會到阿榮通訊食物銀行擁有溫暖的心和不畏艱難的行動力。
【行傳講座】
老年身心照護新趨勢 從醫院看診走向社區治療
隨著醫療科技迅速發展,對於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而言,銀髮族的照顧與醫護方面都需受到重視,尤其是年長者在身心科疾病的治療更是不能輕忽。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於4月20日邀請高雄長庚醫院老年及復健社區精神科的洪琪發醫師,以「走出白色巨塔,身心科醫師在社區」為題,結合自身診療經驗,向同學們分享未來銀髮族醫療趨勢以及社區復健等相關議題。
龍發堂到合法精神科 精神疾病治療的轉捩點
首先,針對台灣精神病院的演變史,洪醫師指出,早期民眾對於精神疾病的先備知識與治療觀念並不完全,再加上政府的醫療政策不夠完善,造成民間出現許多存有人權及衛生疑慮的治療偏方。洪醫師以早年高雄路竹的私人安置機構「龍發堂」為例,表示該機構自1970年代陸續收留了近千名精神病患者,雖然這樣的收容所對當時經濟狀況不佳的患者家屬來說是最方便的處置方法,但是讓輕、重症的病患共處一室且沒有明確治療流程衍生出許多衛生問題更導致傳染疾病經常在堂眾間相互感染。而2017年爆發的肺結核群聚感染事件為龍發堂劃下句點,堂眾則分別轉送至高雄各醫院精神科接受治療,此後政府也更加重視精神疾病醫療體系的運作。
從了解到察覺 精神疾病的四大面向
洪醫師表示,精神病因可能來自於天生遺傳的體質、童年造成之創傷或體內支持系統異常,並非只源自於單一壓力事件,因此通常需要花費長時間治療。至於如何察覺身邊親友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洪醫師則建議,可以利用生理(睡眠、食慾異常)、情感(異常焦慮、憂鬱)、行為(自傷、傷人行為)與知覺思考症狀(出現幻覺、妄想)四大面向來判別,透過觀察親友是否出現異常症狀,進而就醫診斷。
實踐社區治療 提供職業功能復健
洪醫師提到,他現在所任職的精神科診療範圍包含老年憂鬱症、失智症等身心疾病患者的照護,以及思覺失調等病症的社區治療,若家屬發現家中年長者出現傷害行為時,可以預約精神科門診,醫院將安排專業人員前往社區,提供居家治療服務。此外,洪醫師進一步補充,當患者的病症痊癒後,醫院也會提供職業功能復健服務,透過個別化的職前訓練,如食品加工、清掃工作等,提升患者的注意力、記憶力、問題解決等認知功能,同時培養職業技能以重回社會及正常生活。
最後,關於失智症的公衛體系發展趨勢,洪醫生表示,現今的老年安養計畫不再像過去單純以「照顧日常」為主,而是以「整合照護」為目標。從了解老年人的醫療問題、功能狀態開始,並配合醫院或社區醫師診斷治療,同時提供民眾失智症相關的衛教資訊,希望以更全面性的計畫協助家屬及長者安心生活。
【行傳講座】
AI協作成潮流 ChatGPT參與事半功倍
隨著生成式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的蓬勃發展,使用其輔助的工作模式被廣泛應用於職場、教學等各類場合中,而ChatGPT憑藉其獨特的能力,更在這股潮流中成為眾多專業人士的得力助手。為了讓同學們更了解AI的協作技巧,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於5月4日邀請電腦玩物網站站長Esor Huang以「Chat GPT的工作應用」為題,向同學們分享如何運用AI工具一步步生成主題式報告。
操作指令是關鍵 掌握問法效用佳
演講的一開始,Esor老師先說明製作主題報告的步驟是精簡資料,其指出多數人使用Chat GPT時,並未完全掌握使用方式,因此,若想活用Chat GPT,最關鍵的就是要學會精確提問。舉例而言,需要AI協助提供「Chat GPT」的相關資料時,一般人通常會輸入「什麼是Chat GPT?」或「我需要在一場會議中介紹Chat GPT,請幫我準備開場白?」但Esor老師認為以上兩種問法仍有改善空間,更準確的提問是給予AI工作應用情境介紹並輔以希望其用艱深或淺顯方式用語的指令,像漏斗般不斷篩選、聚焦,才能獲得最完整的回覆,因此較好的詢問句式為「我將在一場會議中介紹ChatGPT,希望藉AI提升與會職場人士的工作效率,由於他們對專業技術名詞不甚了解,請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請幫我生成一段五分鐘的精采開場白」。
避免資訊錯誤 多方AI軟體助確認
Chat GPT雖操作簡易,然如何確保它提供的資訊準確可靠,卻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為了避免Chat GPT提供使用者無法判讀的錯誤資訊,Esor老師建議同學可多使用不同類型的AI工具,交叉比對確保資料的正確性,首先是Google Gemini,該工具能夠提供最新的資訊和不同觀點,同時附上搜尋結果的參考資料,以確保結果都有依據;另一種是Perplexity,可以即時搜尋網路資訊,進行資料摘要與整理並附上引用來源。兩者都能夠在資料來源有依據的情況下,最大程度杜絕錯誤資訊。
從文字變成簡報 AI排版省時提升效率
演講下半場,Esor老師與同學們分享如何將Chat GPT與另一款名為Gamma的AI 生成工具結合運用。首先,需先使用Chat GPT進行資料精簡,保留一個主題4至5個重點,再將這些資料放上Gamma,讓AI根據閱聽眾類型、主題適合的角度、類比案例自動製作合適的簡報大綱,接著Gamma便會依照大綱製作會議簡報,使用者再根據需求如字體大小、圖片位置微調版面,如以一來能省去排版的時間,精簡工作程序。
在AI當道的時代,掌握工具背後的使用邏輯已經成為操作起手式。在Esor老師手把手的示範之下,同學能夠學會從蒐集資料到整理重點,最後再產出一份結構完整的簡報。不僅提升同學們的AI技能,也增強了對於資訊處理和溝通的能力,讓做事效率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