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流通快速的網路時代,促使新聞的型態講求快速、正確的即時報導。新聞工作者除了要具備時事敏感度與新聞專業之外,也面臨到假新聞、個資法等相關議題。本所電子商務時報團隊為增加同學的新聞專業能力,邀請到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總部的法務處經理—田炎欣,以實務經驗為同學說明新聞工作者的生存指南,並說明如何應對假新聞與個資等法律疑慮。
媒體閱歷豐富 幽默風格引人入勝
田炎欣經理過去曾在報紙、網路新聞以及電視台擔任記者、編輯與發言人,目前則在媒體業任職法務經理。他也笑稱「在媒體圈待久了,就想回去唸書」,因此也在中央警察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田炎欣豐富的媒體經歷搭配幽默的談吐,在講座一開始便迅速的攫取各位同學的注意力。在正式開始前,便打趣的表示「在場的所有人只有一個人不適合當記者,那就是我」,以他的資歷確實不需要跑新聞,但在座年輕的後進們,卻都是未來新聞工作的新血與潛力股。在講座當中,田炎欣也希望能夠以聊天的方式,協助同學了解一些採訪實務與可能會面臨到的問題,最好能夠隨時打斷他發問,可見其展現十足的親和力。
 |
▲田炎欣分享豐富的採訪經歷。 |
比電影還精彩的採訪實務 隨機應變是關鍵
「當一個記者,臨場應變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田炎欣舉例大園空難的採訪經驗,當時災後現場極其混亂,所有媒體都被擋在外面。田炎欣一到現場,不刻意提及自己的身份,才得以順利進到現場取得重要的消息。「最混亂的時候,是記者最容易進入現場的時機」,又以劉邦友命案為例,透過詢問「簽到簿在哪?」得以順利進入警察說明案情的會議。
除了在現場時的臨場反應之外,田炎欣也強調「做功課是一件必要的事」,一定要清楚知道自己的背景、了解要採訪的對象,才能夠對事件做出判斷與預測。以陳水扁案為例,他精準預判特偵組的搜查標的,取得案件的新聞進展,甚至還為此遭受特偵組約談是否有洩密之嫌。約談過程中,他也「不浪費任何現場機會」,藉以推估整個偵查的運作流程,獨家取得資訊。
化敵為友的驚險時刻 採訪時的布局與準備
田炎欣也鼓勵EC Times團隊的同學可以多出外採訪,訓練應對進退的技巧。他以過去被黑道邀請去「喝茶」的經驗,強調「見人說人話」的重要性。堅守「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的原則,想辦法將不利的因素轉變為有利的條件。
此外,膽量也是記者必須要訓練的一項特質,田炎欣提醒各位同學在應對各種情況切勿驚慌,才能保全自己的安全。同時也以過去採訪陳進興槍擊案的經驗說明,不論在任何情況下,必須要以自身安全為優先考量,避免衝過頭遭受性命的威脅。
「對你旁邊的人好一點,以最輕鬆的方式去跑新聞」田炎欣說,記者除了要提升自己現場的採訪能力之外,平時也要多多布局相關的線索與情資來源。「人和」這件事不論在各行各業都是相當重要的經驗與能力。
 |
與同學合影.jpg) |
▲田炎欣精彩的採訪經驗吸引同學們的目光。 |
▲ 田炎欣(第一排右二)與同學合影。 |
反制假新聞 應從懷疑開始
談到記者在假新聞傳播中應當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與定位時,田炎欣率先點明假新聞的意涵,媒體倫理、責任以及媒體策略等,都在傳散的過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田炎欣也說明,假新聞的反制並不在法律,而是媒體的自我監督與反省。
在美國總統大選後,事實查核的浪潮逐漸崛起,全球有149個新聞查核機構,台灣近年的選舉也開始重視新聞查核的機制。「心存懷疑是我們的終極武器」,田炎欣用最簡潔易懂的方式說明如何解決假新聞的浮濫,認清「沒有任何事情是絕對的真實」,如此才能慢慢的辨識資訊的真實與否。
假新聞的法律議題 EC Time可能會遇到的問題爭議
假新聞的浮濫也會導致一些法律上的問題。田炎欣表示,電商時報的性質比較容易遇到個資法的問題,未來同學進入其他媒體時,可能也會遇到誹謗、妨害名譽等法律問題,因此必須對這些法律資訊具備敏感度。不過,個資法並非是無限上綱的法條,在公共場合、公開個資、公開活動、公共利益、無從識別以及一般可得來源時,媒體具有免責的權利。至於不能利用的個資,媒體則應需遵守與自律使用的規範與內容。
田炎欣也指出一些常見的被告原因,未平衡報導、未善盡查證義務與未客觀報導,是實務上較容易因為工作時間、截稿壓力等,以致於新聞工作者疏於確認,進而衍生後續的法律爭議。因此,田炎欣也建議電商時報的各位同學,未來若有機會出外採訪,最好都留存相關的稿件與證據,藉以建立自我保護的機制。
田炎欣更進一步的說明,電商時報的新聞較容易會遭遇到著作權與肖像權的問題,其中在撰稿時可以注意的原則涵括:首要原則與必要原則。也就是「首要」取得書面或口頭承諾授權,以及「必要」時須聯繫當事人取得授權,避免侵犯他人權利。同時,他也建議同學若有時間,可以去閱讀憲法釋字文第509號有關於言論自由的論述,其中關於傳播行為的法律議題,都可以從中獲得有用的資訊。
媒體人的省思與期望 積極向上抱持正向態度
商業競爭導致媒體以收視率為首要目標,自媒體的出現也影響了媒體的走向。逐漸強調即時性的新聞,越來越不重視內容的深度,膚淺的新聞將會使電視新聞凋零。「新聞的製造者與新聞的守門人,應是這一代的新聞工作者應具備的專業能力」田炎欣強調深入、專業、公正才是目前的最佳解答。
最後,田炎欣也勉勵同學在「不犯法、不違法、不侵害別人權力」的前提下,盡己所能的去做應該要做的事。並期勉同學要盡力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只要肯積極的完成想做的事,機會就會是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