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灣製作多部優質且膾炙人口的戲劇,帶給觀眾許多感動與觸動。好的故事需要有觀眾欣賞,除了劇情本身需扣人心弦,畫面內容呈現要精巧細緻之外,戲劇行銷更是非常關鍵的環節。本次講座邀請到結果娛樂營運長蔡妃喬女士,曾經操作過《鬥魚》、《我可能不會愛你》、《一把青》等40多部戲劇行銷,擅長以故事推動產品,深根情感連結,讓每個步驟都被看見、被知道、被感受。
 |
▲ 蔡營運長分享戲劇行銷的經驗。 |
從六大構面談行銷 說故事能力很重要!
擁有十多年戲劇行銷經驗的蔡妃喬,過去曾是八大電視行銷公關經理,操作過多部膾炙人口的戲劇。近年來,她更執行過不同領域的行銷策劃,包含舞台劇行銷、展覽行銷與策展規劃、電影行銷甚至是獨立書店策展等,獲得金鐘獎等多項大獎的肯定。
蔡營運長透過六大面向談論戲劇行銷,其中包含:孵化、創作、轉譯、分析、市場和合作。行銷人員要隨時孵化自己的想法,培養寫作與創作能力,將得到的資訊吸收內化後,轉譯成受眾喜歡並可以接受的方式呈現。解析每個行銷宣傳手法背後的目的與意義,並且了解市場需求,找出自己的目標客群。此外,還需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說服廠商拉攏贊助,成為創作者和企業之間的溝通橋樑!蔡營運長強調,一定要透過此六大步驟來確保最少疏失,以達到最高效率且完美的成果展現。
蔡妃喬認為每部戲劇對於行銷人員本身都只是過客,但對於創作者來說,每一件作品都是他們心中的珍寶,因此行銷人員一定要去了解與傾聽作品的初衷,並「感同身受」的進行行銷計畫。行銷人員應具備「說故事的能力」,找出作品的亮點與特色,讓每個故事都能被更多人看見!
綜觀亞洲市場 台灣戲劇行銷窘境與突破方法
過去,台灣的偶像劇曾經風靡全亞洲,深受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國家觀眾的喜愛。然而,近年來因為韓劇的崛起,和觀看習慣的改變,觀眾逐漸流失,再加上拍攝資金不足,以及台灣資本環境影響,戲劇品牌的經營越來越困難。
台灣有太多間媒體和電視頻道,戲劇產量也很多,如若沒有經過宣傳,不見得會有觀眾知道該部作品。再加上台灣戲劇拍攝的預算相較於其他亞洲國家拍攝的預算少了很多,更有演員檔期、上檔時間延遲等問題,變數非常大。也因此導致行銷人員要洽談產品置入、異業結盟時更是一大挑戰。
行銷並非只是舉辦活動進行宣傳而已,而是要從戲劇的規劃階段,就與之緊密契合。蔡妃喬以韓劇行銷為例,韓劇中出現的置入商品可以與故事劇情完美的契合,被當成是表演的一部分,產品置入非常柔順恰當,不會令人感到突兀。這樣的模式不僅能讓贊助商願意出錢投資,劇組也能有足夠的資金拍攝優質內容的戲劇作品,達到雙贏的結果。
蔡營運長也提醒同學們,儘管創意與創新是戲劇行銷非常重要的能力,但也要考慮到執行性、時間性、資本性等實際可行性的問題,否則容易本末倒置,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但也一定要努力的嘗試,找出市場機會點,在考量過可行性後再與廠商洽談,千萬不能畫地自限,沒有經過任何努力就放棄!
與王紹蓉教授(前排右三)及同學們合影 。.jpg) |
▲蔡妃喬營運長(中間藍衣者)與王紹蓉教授(前排右三)及同學們合影 。 |
整合能力是關鍵! 從學生時代開始培養必備技能
蔡妃喬也分享了訓練自己寫作與整合能力的小撇步。在看電影的過程中,就列出完整的電影架構,並且在觀影結束後,將筆記整理成一篇小論文,這樣不僅可以快速地培養自己的邏輯分析,更能加強自己的寫作與整合能力!此外,蔡營運長從學生時代就養成做筆記的習慣,在閱讀時看到不錯的金句,就記錄在筆記本裡,這也會變成之後寫文案或是創作時的養分。最後蔡營運長勉勵同學們,必須以開闊的心胸接受不同族群的聲音,跳脫框架才能往更多面向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