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傳20 感恩有你
國立中山大學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於10月21日舉行創所20週年慶典。本所歷任所長、全體老師、管院校友會副會長、現任校友會會長以及歷屆校友齊聚管院3015,共同為母所慶生。全體家庭成員共同回首美好的過去,互通有無,與母所共同奮進,創造更輝煌的行傳未來。
活動開始,由所長李雅婧作開幕致辭,並為活動拉開序幕。創所所長梁定澎老師回憶當年成立傳管所的歷程,深感行傳所的傳承與發展,有賴於行傳所成員的共同付出,並祝願行傳所會有更美好的未來。第四任所長張玉山老師表示,在行傳所的經歷是難得的體驗,感恩相遇,也祝願母所能持續創造奇跡。而兩任所長蕭蘋老師則表示,行傳所是其人生的重要轉折,呼籲行傳家族能夠持續良好的互動與交流,以「愛」讓行傳繼續發光發亮。
 |
 |
▲行傳大家長李雅靖老師開場致詞。 |
▲李雅靖老師與照片牆合影。 |
對行傳大家庭「愛」的維護,除了依靠自身的努力,校友會的力量也不容小窺。管院校友會副會長蔡文志重新定義「愛」的詮釋,強調在合作的時代,只有讓行傳人持續互通有無、資源共用,才能建立真正的「愛」。並承諾會竭盡校友會的力量,以實踐行動幫助行傳人建立愛的家園,真正實現「行傳永續」的美好願景。本所現任校友會會長王瑞祥也肯定互動的重要性,希望行傳人多參與家庭互動,將「愛」延續。
所上全體老師也均列席參加慶生,表達出各自對行傳之愛。其中,王紹蓉表示,雖然行傳的過去,她未能參與,但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能與行傳一同成長,見證更好的行傳。而鄭安授還認為,行傳所校友們在職場上的出色表現讓中山行傳的影響力得以實現與推廣,也正是如此,行傳所才得以持續發展,不斷培養更多的傳播產業人才。
 |
 |
▲蕭蘋老師與畢業校友合影。 |
▲周軒逸老師與歷屆指導學生合影。 |
 |
 |
▲鄭安授老師與王瑞祥會長交流。 |
▲王紹蓉老師與畢業校友相談甚歡。 |
回首行傳20年,作育英才滿天下。無論是政府公職單位、社會企業還是平面與電子媒體部門,行傳校友們都在持續與行傳一同為社會、產業持續貢獻力量。所長李雅靖老師表示,行傳20年所獲得的榮譽是每一位家庭成員用心付出的成果。20週年的團聚除了緬懷行傳的過去,更是為了與行傳共創更好的未來。並祝福行傳家庭成員未來都能在人生的跑道上馳騁萬裡,繼續與行傳一同前行。
行傳20 與你一同飛翔
國立中山大學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創所20週年慶祝,歷屆校友親返母所,共慶盛典。三位畢業校友代表-秦鴻志、翁少白與林書毅,各自回顧其就讀研究所的初衷與收穫,並分享過去的校園經歷對職場的幫助。展望行傳未來,行傳大家庭將持續為產業、社會貢獻力量。
 |
▲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20歲生日快樂。 |
|
20年前 20年後
行傳創所首屆碩專班畢業校友秦鴻志曾就讀於政大新聞系,畢業後在聯合報擔任記者一職。提到他報考研究所的原因,乃結緣於梁定澎教授在南部組建的第一個推動傳播發展的社團「高雄傳播學院」。社團的工作體驗,點燃了他對傳播管理領域深度學習的渴望。也因此,成為了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首屆碩專班學生。
 |
 |
▲秦鴻志學長匯報首屆畢業校友現況。 |
▲秦鴻志學長介紹「我們那一班」。 |
「我們這一班」是秦鴻志的報告主題,他展示了一張張20年前的集體照片,帶我們回到20年前。他憶起了首次上課,7名在職生因懼怕老師的嚴苛要求而人心浮動的畫面;也想起了在老師的嘴硬心軟,同學之間的精誠團結、互助互勉,而逐步適應研究所生活的美好回憶;還勾起了同學之間從愛情萌生,到最後步入婚姻日久生情,而讓人喜悅的「教室春天」的難忘片段。
然而,20年過去了。秦鴻志代表首屆畢業生作職業生涯的現況分享。當PPT上羅列出首屆14名畢業校友的目前狀況。回憶到自身的工作經歷,他認為無論是過去的無名小記者、資深媒體人還是退休後的為人師表,他一直堅持與行傳努力前行。還提出:「今年11月,我會與梁定澎老師創立「數位傳播學會」,我們要繼續為傳播做點事情」。
提到研究所經歷對其自身的影響,他認為除了自我的評論分析等相關能力有所提高外,秦鴻志還以詼諧幽默的方法對自我的影響作特別呈現。他說道:「完成中山傳管所碩士學位後,家庭的霸主地位從過去太太的雙學士領導核心過渡到自己的碩士領導核心,我成為家庭的最高權力統治者」,引來大家的陣陣歡笑。
秦鴻生概歎20年轉眼即逝,無論是政府部門、國內外院校、社會企業還是平面或電子媒體,首屆畢業校友雖早已在各自的崗位上,為傳播產業奉獻了自己的青春,但他們卻共同希望能持續與行傳所並肩齊行,為傳播產業的美好的未來繼續努力。
人生就是不斷的挑戰與完善
目前任職于警察廣播電台高雄分臺行政組組長的學姐翁少白,為碩專班第二屆校友。她認為人生過程當中都有不同的階段,而且每一階段都充滿挑戰以及完善的喜悅。並以「30學游泳,40學開車,50讀碩士,60學歌仔戲」的不同階段挑戰來分享其讀碩專班的心得體會以及目前對傳播媒體的一些個人看法。希望透過自身的經歷給學弟妹作以參考與鼓勵。
早期畢業於世新大學的翁少白,有感於在時代的發展下,傳播產業呈現出一定的衰退跡象,並在同業的鼓勵,她決定重回學校。更是得到中山管傳所老師們的垂愛,讓自己回到了高雄故鄉,開啟了研究所的新一輪人生體驗。
 |
 |
▲翁少白學姐回憶高齡挑戰行傳碩士之美好回憶。 |
▲翁少白學姐在「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打卡」。 |
作為班上年紀最大的學生,以50高齡挑戰碩士學位的確是一個難度極大的挑戰,但是研究所的經歷卻給於她的人生帶來不同體驗。她認為從過去的整日奔走於工作與家庭之間的職業女性,到重拾校園生活的學生,這是一個截然不同的體驗:年輕同學的身上散發的活力與希望,老師專業知識的傳授與解惑,對她個人的成長以及往後的職業發展幫助極大。
自稱不是很聰明學生,她表示求學過程相當辛苦。當時的課業均需要通過電腦搜尋資料,而電腦的格式使用對她而言,更是困難重重。很多情況下,還需要子女的協助才能應付。儘管如此,每當課堂上學習到各種新概念、新理論,並一次又一次的顛覆自己過去的認知時,她便更相信「學習就快樂與成長」的真理。行傳研究所的經歷,是她一生最引以為豪事情。
翁少白還特別感謝自己的論文指導教授,感激他對自己的付出與幫助,讓理論可以結合自身的事業,並順利完成「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及時數位整合交通系統的使用意願」的論文研究,可以從更深層的理論構面去解釋或探討使用者的感受,幫助未來相關系統設備的研發。正是行傳所的求學經歷,讓她充滿自信與勇氣,有助於她積極面對今後工作以及生活中的各種困難與衝擊。
「兩年後,所有出產的新車不一定需要配備收音機,那將更是對廣播,這一弱勢媒體帶來更沉重的打擊」。服務廣播產業38年,去年還榮獲廣播資深經理人獎的翁少白認為,在接受事實的同時,自己更應積極面對,並盡其所能,通過各種方式方法不斷的活化廣播產業,用自己的方式為社會持續貢獻力量。
尋找自我的定義
「我是學號N96406001的林書毅」,目前任職于台北王朝大酒店行銷公關副理的第十一屆碩士班校友林書毅以過去自己在管傳所求學時的學號進行自我介紹,引來同學的陣陣呼聲與歡笑。在八年的工作經驗中,從記者到學校公關,再到現在的酒店行銷公關副理。他通過自己職場上的職位轉換告訴我們,人生沒有固定模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模式。
 |
 |
▲林書毅學長分享其尋找人生定義的歷程。 |
▲林書毅學長以自身經歷勉勵大家。 |
他畢業於世新大學廣電系,早期在參加新聞報社社團時,便發現了自己的記者夢。因此,通過廣電系的新聞主修以及口語傳播學系輔修,還有學校辯論隊的鍛煉。讓他積累了比一般新聞科系學生更為豐富的專業知識。但是為了讓自己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在感知自己於管理、傳播以及行銷領域等有所欠缺的情況下,便毅然報考了中山傳管所。
通過所上豐富的各種資源,林書毅積極累積個人的資本。如學習數位行銷等相關課程,擴展自己的行銷手段;通過電子商務時報的工作,增長對電商發展的了解以及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同時,在與碩專班的互動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業界經驗。對他而言,研究所的兩年時光,是一場快樂與美好的體驗,也更靠近自己的理想職業。
踏入社會後,他如願的當上了記者,卻發現自己猶如一隻小白兔,面臨各種困境。中天新聞的記者工作經歷,也讓他對自我重新審視。在機緣巧合下,他回到了世新大學,並擔任校園公關。對工作環境、內容等環境都是自己熟悉以及擅長的情況下,他將電子商務時報的模式帶進了世新,創立了校園記者,贏得了工作主管的一致肯定。然而,四年后,他卻結束了學校的工作,放棄了別人眼中認為的安逸生活以及指日可待的升遷機會。儘管如此,他表示慶幸自己的選擇,並堅信人生有捨必有得。
林書毅說:「找工作猶如談戀愛,不能存在絲毫勉強。」回顧過去的工作經歷,他認為這是一個不斷了解自我而尋找合適伴侶的過程。而人生的選擇猶如硬幣的一體兩面,本來就沒有固定的標準,適合自己更為重要。他還以棒球中的大小聯盟來呈現對目前工作的看法:面對行業的競爭,大家熱衷在大聯盟環境下工作,然而,是不是真的適用於每一個人?在他看來,就職企業的規模大小、職位的權力高低均不是重點,適合自身的目標與規劃更為重要。也只有找到合適的位置,認清周遭形勢,發掘自己的真實能力,同時能夠及時調整好心態,方能在職場上有更好的發揮。
 |
▲行傳所20週年慶生活動,家族成員大合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