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人
指導老師
製作團隊


本刊期數
發刊日期

李雅靖 教授
鄭安授 老師
關健牛、冼永豪
簡愉芬、方宜昕

第52期
2017年11月15日

訂閱行銷傳管所電子報



行傳活動
行傳邁進20年 揚帆奮進正當時

【行傳活動】
招說會順利舉行 碩一新生助力考生圓夢

行傳活動
行傳論文提報會 論文秘笈大公開時

【講座專欄】
傳播內行人 不看賈寶玉

【講座專欄】
行銷傳播管理講座場次預告

 

 

<系所位置>
804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

<粉絲專頁>


閱報累積人次

Free HTML Web Counter

 

<友站連結>


【行傳活動】行傳邁進20年 揚帆奮進正當時

▲行傳20週年所慶,打卡按贊。

【記者/採訪報導】

行傳20 感恩有你
國立中山大學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於10月21日舉行創所20週年慶典。本所歷任所長、全體老師、管院校友會副會長、現任校友會會長以及歷屆校友齊聚管院3015,共同為母所慶生。全體家庭成員共同回首美好的過去,互通有無,與母所共同奮進,創造更輝煌的行傳未來。

活動開始,由所長李雅婧作開幕致辭,並為活動拉開序幕。創所所長梁定澎老師回憶當年成立傳管所的歷程,深感行傳所的傳承與發展,有賴於行傳所成員的共同付出,並祝願行傳所會有更美好的未來。第四任所長張玉山老師表示,在行傳所的經歷是難得的體驗,感恩相遇,也祝願母所能持續創造奇跡。而兩任所長蕭蘋老師則表示,行傳所是其人生的重要轉折,呼籲行傳家族能夠持續良好的互動與交流,以「愛」讓行傳繼續發光發亮。

▲行傳大家長李雅靖老師開場致詞。

▲李雅靖老師與照片牆合影。

對行傳大家庭「愛」的維護,除了依靠自身的努力,校友會的力量也不容小窺。管院校友會副會長蔡文志重新定義「愛」的詮釋,強調在合作的時代,只有讓行傳人持續互通有無、資源共用,才能建立真正的「愛」。並承諾會竭盡校友會的力量,以實踐行動幫助行傳人建立愛的家園,真正實現「行傳永續」的美好願景。本所現任校友會會長王瑞祥也肯定互動的重要性,希望行傳人多參與家庭互動,將「愛」延續。

所上全體老師也均列席參加慶生,表達出各自對行傳之愛。其中,王紹蓉表示,雖然行傳的過去,她未能參與,但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能與行傳一同成長,見證更好的行傳。而鄭安授還認為,行傳所校友們在職場上的出色表現讓中山行傳的影響力得以實現與推廣,也正是如此,行傳所才得以持續發展,不斷培養更多的傳播產業人才。

▲蕭蘋老師與畢業校友合影。

▲周軒逸老師與歷屆指導學生合影。

▲鄭安授老師與王瑞祥會長交流。

▲王紹蓉老師與畢業校友相談甚歡。

回首行傳20年,作育英才滿天下。無論是政府公職單位、社會企業還是平面與電子媒體部門,行傳校友們都在持續與行傳一同為社會、產業持續貢獻力量。所長李雅靖老師表示,行傳20年所獲得的榮譽是每一位家庭成員用心付出的成果。20週年的團聚除了緬懷行傳的過去,更是為了與行傳共創更好的未來。並祝福行傳家庭成員未來都能在人生的跑道上馳騁萬裡,繼續與行傳一同前行。

行傳20 與你一同飛翔
國立中山大學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創所20週年慶祝,歷屆校友親返母所,共慶盛典。三位畢業校友代表-秦鴻志、翁少白與林書毅,各自回顧其就讀研究所的初衷與收穫,並分享過去的校園經歷對職場的幫助。展望行傳未來,行傳大家庭將持續為產業、社會貢獻力量。

▲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20歲生日快樂。

20年前 20年後
行傳創所首屆碩專班畢業校友秦鴻志曾就讀於政大新聞系,畢業後在聯合報擔任記者一職。提到他報考研究所的原因,乃結緣於梁定澎教授在南部組建的第一個推動傳播發展的社團「高雄傳播學院」。社團的工作體驗,點燃了他對傳播管理領域深度學習的渴望。也因此,成為了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首屆碩專班學生。

▲秦鴻志學長匯報首屆畢業校友現況。

▲秦鴻志學長介紹「我們那一班」。

「我們這一班」是秦鴻志的報告主題,他展示了一張張20年前的集體照片,帶我們回到20年前。他憶起了首次上課,7名在職生因懼怕老師的嚴苛要求而人心浮動的畫面;也想起了在老師的嘴硬心軟,同學之間的精誠團結、互助互勉,而逐步適應研究所生活的美好回憶;還勾起了同學之間從愛情萌生,到最後步入婚姻日久生情,而讓人喜悅的「教室春天」的難忘片段。

然而,20年過去了。秦鴻志代表首屆畢業生作職業生涯的現況分享。當PPT上羅列出首屆14名畢業校友的目前狀況。回憶到自身的工作經歷,他認為無論是過去的無名小記者、資深媒體人還是退休後的為人師表,他一直堅持與行傳努力前行。還提出:「今年11月,我會與梁定澎老師創立「數位傳播學會」,我們要繼續為傳播做點事情」。

提到研究所經歷對其自身的影響,他認為除了自我的評論分析等相關能力有所提高外,秦鴻志還以詼諧幽默的方法對自我的影響作特別呈現。他說道:「完成中山傳管所碩士學位後,家庭的霸主地位從過去太太的雙學士領導核心過渡到自己的碩士領導核心,我成為家庭的最高權力統治者」,引來大家的陣陣歡笑。

秦鴻生概歎20年轉眼即逝,無論是政府部門、國內外院校、社會企業還是平面或電子媒體,首屆畢業校友雖早已在各自的崗位上,為傳播產業奉獻了自己的青春,但他們卻共同希望能持續與行傳所並肩齊行,為傳播產業的美好的未來繼續努力。

人生就是不斷的挑戰與完善
目前任職于警察廣播電台高雄分臺行政組組長的學姐翁少白,為碩專班第二屆校友。她認為人生過程當中都有不同的階段,而且每一階段都充滿挑戰以及完善的喜悅。並以「30學游泳,40學開車,50讀碩士,60學歌仔戲」的不同階段挑戰來分享其讀碩專班的心得體會以及目前對傳播媒體的一些個人看法。希望透過自身的經歷給學弟妹作以參考與鼓勵。

早期畢業於世新大學的翁少白,有感於在時代的發展下,傳播產業呈現出一定的衰退跡象,並在同業的鼓勵,她決定重回學校。更是得到中山管傳所老師們的垂愛,讓自己回到了高雄故鄉,開啟了研究所的新一輪人生體驗。

▲翁少白學姐回憶高齡挑戰行傳碩士之美好回憶。

▲翁少白學姐在「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打卡」。

作為班上年紀最大的學生,以50高齡挑戰碩士學位的確是一個難度極大的挑戰,但是研究所的經歷卻給於她的人生帶來不同體驗。她認為從過去的整日奔走於工作與家庭之間的職業女性,到重拾校園生活的學生,這是一個截然不同的體驗:年輕同學的身上散發的活力與希望,老師專業知識的傳授與解惑,對她個人的成長以及往後的職業發展幫助極大。

自稱不是很聰明學生,她表示求學過程相當辛苦。當時的課業均需要通過電腦搜尋資料,而電腦的格式使用對她而言,更是困難重重。很多情況下,還需要子女的協助才能應付。儘管如此,每當課堂上學習到各種新概念、新理論,並一次又一次的顛覆自己過去的認知時,她便更相信「學習就快樂與成長」的真理。行傳研究所的經歷,是她一生最引以為豪事情。

翁少白還特別感謝自己的論文指導教授,感激他對自己的付出與幫助,讓理論可以結合自身的事業,並順利完成「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及時數位整合交通系統的使用意願」的論文研究,可以從更深層的理論構面去解釋或探討使用者的感受,幫助未來相關系統設備的研發。正是行傳所的求學經歷,讓她充滿自信與勇氣,有助於她積極面對今後工作以及生活中的各種困難與衝擊。

「兩年後,所有出產的新車不一定需要配備收音機,那將更是對廣播,這一弱勢媒體帶來更沉重的打擊」。服務廣播產業38年,去年還榮獲廣播資深經理人獎的翁少白認為,在接受事實的同時,自己更應積極面對,並盡其所能,通過各種方式方法不斷的活化廣播產業,用自己的方式為社會持續貢獻力量。

尋找自我的定義
「我是學號N96406001的林書毅」,目前任職于台北王朝大酒店行銷公關副理的第十一屆碩士班校友林書毅以過去自己在管傳所求學時的學號進行自我介紹,引來同學的陣陣呼聲與歡笑。在八年的工作經驗中,從記者到學校公關,再到現在的酒店行銷公關副理。他通過自己職場上的職位轉換告訴我們,人生沒有固定模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模式。

▲林書毅學長分享其尋找人生定義的歷程。

▲林書毅學長以自身經歷勉勵大家。

他畢業於世新大學廣電系,早期在參加新聞報社社團時,便發現了自己的記者夢。因此,通過廣電系的新聞主修以及口語傳播學系輔修,還有學校辯論隊的鍛煉。讓他積累了比一般新聞科系學生更為豐富的專業知識。但是為了讓自己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在感知自己於管理、傳播以及行銷領域等有所欠缺的情況下,便毅然報考了中山傳管所。

通過所上豐富的各種資源,林書毅積極累積個人的資本。如學習數位行銷等相關課程,擴展自己的行銷手段;通過電子商務時報的工作,增長對電商發展的了解以及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同時,在與碩專班的互動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業界經驗。對他而言,研究所的兩年時光,是一場快樂與美好的體驗,也更靠近自己的理想職業。

踏入社會後,他如願的當上了記者,卻發現自己猶如一隻小白兔,面臨各種困境。中天新聞的記者工作經歷,也讓他對自我重新審視。在機緣巧合下,他回到了世新大學,並擔任校園公關。對工作環境、內容等環境都是自己熟悉以及擅長的情況下,他將電子商務時報的模式帶進了世新,創立了校園記者,贏得了工作主管的一致肯定。然而,四年后,他卻結束了學校的工作,放棄了別人眼中認為的安逸生活以及指日可待的升遷機會。儘管如此,他表示慶幸自己的選擇,並堅信人生有捨必有得。

林書毅說:「找工作猶如談戀愛,不能存在絲毫勉強。」回顧過去的工作經歷,他認為這是一個不斷了解自我而尋找合適伴侶的過程。而人生的選擇猶如硬幣的一體兩面,本來就沒有固定的標準,適合自己更為重要。他還以棒球中的大小聯盟來呈現對目前工作的看法:面對行業的競爭,大家熱衷在大聯盟環境下工作,然而,是不是真的適用於每一個人?在他看來,就職企業的規模大小、職位的權力高低均不是重點,適合自身的目標與規劃更為重要。也只有找到合適的位置,認清周遭形勢,發掘自己的真實能力,同時能夠及時調整好心態,方能在職場上有更好的發揮。

▲行傳所20週年慶生活動,家族成員大合照。

 
【行傳活動】招說會順利舉行 碩一新生助力考生圓夢

【記者方宜昕/採訪報導】

中山大學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招生說明會於10月11日在管2032舉行。碩一新生擔任「招說大將」,並結合自身體驗,傳授武林秘籍,積極助力應屆考生成就中山行傳夢。除此以外,今年的招生說明會相較於往年,除舉辦時間有所提前,還在所上粉專中新增臉書直播,對招說會全程作記錄,以滿足更多對中山行銷傳所感興趣,但卻無法到場聆聽的未來中山行傳人。

▲本次招說會新增臉書直播功能。

活動開始,由李雅靖所長為招說會作發言,拉開活動序幕。隨後,碩一新生蕭子睿充當「招說大將」,對本所的發展歷史、課程開設、教學資源、師資陣容以及國內外的交換學習計劃作詳細介紹,加深考生們對行傳所的認知與理解。在對所上的基本概況有所了解後,由「應考軍事」曾卉婷與朱庭萱同學,分別針對目前的甄試與考試入學兩大渠道做經驗分享,並對相關注意事項作解釋說明,幫助考生們順利進入中山行傳所。

兩位「應考軍事」均藉由自身的經歷為考生進行備考以及應試過程的經驗分享。其中,通過甄試入學的曾卉婷認為,備審資料的準備非常重要,應明確大學系所與自身的優勢,並在書面報告中善於表格來做整理,圖文並茂,清楚交待自我優勢。另外,在應對甄試部分中的考試環節,考生除了熟悉相關專業理論,還應更多的關注現今的新聞時事,以便更好的將理論與社會現況作連接、討論。最後,尋找畢業系所、行傳所兩者之間與自己共同點,籍以展現自我最有價值的一面。

招說會的舉行為應考考生們提供了渠道,讓他們了解相關的注意事項以及確立自己的努力方向。從考生們與講者們之間的互動、認真聽講以及努力做筆記的情況來看,今年的招說會順利完成。

▲招說會現場概況。

按行傳所一貫的傳統,今年招說會的相關活動繼續由碩一新生統籌策劃與開展。在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之下,完成了富有創意的招說文案與海報,在不同的場地進行宣傳,也幫助了更多有志于報考行傳所的考生們順利踏上未來求學之路。

 
【行傳活動】行傳論文提報會 武林秘笈大公開 

【記者簡愉芬/採訪報導】

畢業論文是每位碩士生最重要的事之一,從早期的研究題材搜索到論文產出,研究生們各個使出渾身解術、日夜埋首,為自身研究論文做準備。為保證其品質,本所10月30日上午於管2029、2032教室舉行106學年度第1學期碩士班暨碩士專班論文計劃書提報會,由行傳所全體教師組成的口試委員會為行傳出品的論文把關。

▲管2032教室提報委員,從左起為鄭安授、張榮華及李雅靖教授 。

▲管2029教室提報委員,從左起為周軒逸、蕭蘋及王紹蓉教授 。

本次提報共有9名同學參與。論文研究的面向非常廣泛,涵蓋了廣告、娛樂、心理學及公益事業等,如「用可愛,做公益!可愛類型與公益訴求之廣告效果探討」、「I want to play a game.好奇心對手機遊戲內廣告之影響」以及「送禮與促銷框架之研究」等。提報者將現實生活中的行為現象與理論相連結,發展出有趣的議題,使在場觀摩的同學改變對論文寫作的看法。碩一學生曾卉婷表示,聽到學長姐們的提報後,才發現原來論文的研究方向也可以這麼有趣。

提報會中,每位提報者均要針對論文的前三章作5分鐘的簡報,並回答口試委員的提問。因此,對簡報的時間掌控非常重要。提報者張政文說:「提報內容有三大部分,分別為緒論、文獻探討及研究方法。因提報時間只有5分鐘,所以要注意時間的分配,可以減少緒論的解說時間,將重點放在後兩部分,除此以外,文獻探討與假說必須環環相扣,架構圖更是提報的一大重點。」

▲碩二張政文同學作提報。

▲碩專四吳玫姿同學作提報。

隨後,張政文更加碼分享自己的論文寫作心得,他認為「逼自己」很重要。在確定題目之前,每個禮拜都要與指導教授meeting,並在討論前先研讀參考文獻,思考研究重點與實務貢獻,結合指導教授的意見,確定研究題目並開始動筆。至於如何選擇題目,他則表示,可以從選課著手,針對自己有興趣的領域修課,就能在課堂上研讀非常多相關領域的期刊論文,而研究方向也會漸漸在心中浮現。他的分享讓學弟妹了解到依照自己的興趣選擇題目,才能更加自信地面對研究路上的困難與挑戰。

由於提報者的努力準備,所上老師的品質把關,學弟妹的全力支持,才能使論文計劃書提報會順利展開。老師們針對提報內容給予建議,不僅讓提報者受益良多,且更有勇氣的向前邁進,也讓碩一學生更加明白日後的研究方向與提報重點。

 
【講座專欄】傳播內行人 不看賈寶玉

▲陳侑均總監(左三)於會後與全體同學合影。

【記者方宜昕/採訪報導】

廣告想要成功,則需從媒體到廣告主之間建立一個非常複雜但精準的投遞路徑,而顧客往往就在這個市場轉換的過程。但如何找對標的消費者,進而促發消費?卻一直造成困擾。本所10月27日邀請到雪芃廣告公司總監陳侑均,以「傳播內行人,不看賈寶玉」為題,並就廣告傳播中的注意事項,為我們說明廣告如何實現改變消費者認知效果。

▲陳侑均總監分享其在廣告界的實務經歷。

陳侑均指出,過去媒體至上的觀念認為,擁有媒體就等於擁有廣告。但在新媒體層出不窮,資訊投放精準卻零碎的現況,廣告傳播效力反而回到過去分類廣告的年代。另外,現今受眾的注意力普遍都在逐步降低,新媒體的廣告應如何更具魅力,且能精準觸及標的對象呢?講者認為只有結合品牌,才有機會促就吸引力的廣告。並指出行銷也能以「市場化」來進行思考。再者,緊跟社會的歷史脈絡和經濟起伏進行策略的制定,也是改變消費者的概念與認知的有效方法。並結合實例來為我們作詳細說明。

面對金融海嘯而引起的經濟恐慌,NISSAN旗下轎式貨車LAVINA的成功並非巧合,而是一種廣告資訊行銷。。因應人們消費模式的轉變,注重產品的性價比與泛用性,NISSAN特別加裝了車頂置物架,並在廣告中實現了消費者小旅行的心願,與經濟因素相關,小旅行的意義也體現了當時的某種社會情緒。只有當產品能夠承接社會情緒,才能實現品牌行銷和產品銷量的雙贏局面。然而,產品總是會被模仿,當模仿風潮開始,LAVINA再次做出了改變,道出先前隱而不言的重點:原來LAVINA不只是一輛轎式貨車,它更是一輛小RV,成功改變了消費者對它的認知。繼而帶動新一輪的產品銷售高峰,造就LAVINA的銷售神話。因此,環境的不斷改變,品牌的行銷廣告也必須緊隨社會環境變化而做出回應。

除了因應環境的變遷做出改變外,講者認為對受眾與廣告之關係思考也相當重要。品牌「麥香」在警覺年輕客群逐漸流失後,將行銷方式與人們生活緊密結合。增加麥香產品在社群媒體的曝光度,利用大眾間的傳播來產生某種嚮往,於是「友力包」誕生了。它的出現改變了傳統受眾與廣告的關係,讓廣告成為受眾現實生活中的某項角色。「友力包」包裝上貼近生活的「斗大」問候語或鼓勵語,成為人們溝通的有趣媒介。於是麥香即使不必開設社群媒體的帳號,也能透過消費者與產品的一同入鏡來打入社群媒體。該行銷方法的核心在於讓包裝成為自媒體,並融入與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互動中。當消費者拿著麥香友力包打卡上傳的同時,廣告行銷也同時發揮作用。麥香的行銷,不僅賦予友力包一種幽默有趣的人際溝通能力,更一改其過去便宜茶類飲料形象,成功實現了品牌形象與消費者認知之間的轉換。

另外,過去深受勞工(藍領)階層獨愛的「肌樂」也成為講者口中的典型案例。「肌樂」,一個酸痛噴劑品類上的代名詞。雖市占率高,但也只能固守在既有的市場難以突破。因此,品牌開始思考如何提醒消費者:什麼樣的人需要噴肌樂?

此刻,廣告公司做的並不是大力推銷肌樂的效用,而是去改變消費者的認知——並不是只有勞工才需要肌樂,久坐辦公室肩頸痠痛的白領、勤於訓練而肌肉痠痛的運動員,他們都需要肌樂來為疲憊的筋肉舒緩,以便明日再戰。因此,廣告行銷的目的並不是提醒人們噴肌樂,而是提醒人們「愛」肌樂。也提出了廣告語「痠痛是身體給你的回饋,快樂也是」。適切的標語成功轉變了肌樂在消費者心中的認知:雖然痠痛,但我願意。致力把痠痛轉換成人們付出和動能的和換取美好附屬品。「肌樂」成功的實現從商品核心到顧客核心的轉變過程,尋找恰當的位置攫取消費者的認同。

人類之所以可以改變,是因為人類會「唬爛」,也因為人們會創造某種集體意識。語言是一種概念性的共識,包含集體想像、談論不存在的事物、描述抽象概念,進而成為廣告行銷發展中所採用的視角。當代的廣告行銷不同於過去的傳統媒體行銷,強調從舊有的功能到現在的概念,也就是「改變消費者的認知」,即跟隨社會脈動、精準切入當下的消費者情緒,進而抓出隱藏在創作背後的故事。

在這個廣告行銷日趨多元,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陳侑均勉勵我們:「既然身為輪胎,就要努力面對路面。創意永遠用不完,所以持續改變吧!不要停下思考,永遠跟緊當下的社會情緒和消費者焦慮,做出成功的行銷。」

 
【講座專欄】行銷傳播管理講座場次預告
講者/服務單位 講座議題 講座議題
許瀞文執行長/晶鯨科技數位行銷有限公司 (數位行銷相關議題) 11/24
林昱光副總監/GQ雜誌 (社群媒體行銷相關議題) 11/24
 

 

==本刊完==


感謝您閱讀本期行銷傳管電子報,您的支持是我們進步的動力,
若有任何建議與鼓勵,請於上方惠賜您的寶貴意見,謝謝!

Copyright © 2011-16 中山行銷傳管所電子報 IMC E-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