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時報》本學期第三場講座,於12月30日下午邀請到本所97級畢業所友──《中國時報》雲嘉南召集人洪榮志學長前來擔任講師。洪榮志從事新聞媒體業已10年餘,除此之外,目前也是中山大學企管所博士候選人,並在台南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主要教授科目為廣告管理、服務業管理。
|
▲李雅靖所長是洪榮志的指導教授,特別為學長開場。 |
由於《電子商務時報》並非《中國時報》、《聯合報》這種一般性的綜合報紙,所以許多碩一記者在選取題材時,經常面臨不知該選哪些素材作為主題的困擾。因此一開始,洪榮志就拋出問題讓大家思考:「電子商務新聞寫給誰看?」
《電子商務時報》的讀者群,包括本所師生、畢業學長姐,以及電子商務相關從業人員,洪榮志點出重點:「先弄清楚目標讀者,才能知道要提供什麼樣的新聞素材。」所以很明顯的,正因《電子商務時報》是相對鎖定特定分眾的媒體,必須清楚和其他大眾傳播媒體劃分,才能突顯自身報導的一致性與專業度。
但不論是專業媒體還是綜合性媒體,新聞的定義都是大致相同的。洪榮志提出以下六點:一,媒體要的就是新聞。二,別人沒有的就是新聞。三,刊不出的不是新聞。四,新聞與過時、陳腐、平淡的舊聞相對,是新近、新鮮、新奇的見聞。五,新聞是能夠滿足讀者喜新好奇心理的新見聞。六,新聞是“NEWS”(North, East, West, South),來自四面八方。
基礎的新聞寫作,則有五個步驟。首先,記者必須有效率地消化資訊,把從消息來源如採訪、其他新聞稿、網路資料、專業資料等事先完整閱讀、吸收。第二,決定主題。由於新聞的主題將影響整篇新聞稿的發展方向,所以此步驟非常重要;然而洪榮志也不諱言,此部分相對與媒體從業經驗有關,尚需時間慢慢琢磨。第三,構思架構,包括導言、各段配置,以及可舉的案例與引用資料等。第四與第五步驟,則為撰寫導言與正文。
|
▲洪榮志認真為學弟妹講解。 |
至於普遍狀況下,記者應如何選取新聞題材,洪榮志則提出以下判斷新聞價值的取捨標準:時效性、接近性、顯著性、衝突性、影響性、人情趣味性,以及服務性。在衝突性的部分,媒體的責任在於應理性為讀者過濾內容的真實性,以及是否具有報導意義。而在影響性層面,當事件影響層面愈大,則愈有報導價值。
對於碩一記者提問該如何避免將新聞寫得不像業配文,洪榮志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寫新聞的過程中,只提供「客觀」、「有用」、「不吹捧」的資訊,並注意不要特別去鼓勵讀者消費商品或使用服務,僅單純介紹訊息即可,如此一來就能避免過度商業化。
而為新聞稿「下標」,一直以來都可說是新聞界一門重要的活學問。根據碩一記者的提問,該如何藉由新聞標題提升「點閱率」,洪榮志說,「短期內」可使用懸疑式標題策略,然而此作法卻容易引起讀者反感,因為標題多與實際內文相關性低,因而使讀者產生受騙上當的負面感受,長期下來反而可能影響媒體本身的公信力以及閱聽眾喜愛度,故並非長久之計,「網路新聞標題,業界其實也都還在摸索中。」
《電子商務時報》副總編輯碩二陳姿君在QA時間提問道:「《中國時報》的電子商務類新聞是怎麼寫的?」洪榮志表示,一般而言,若消息來源是國外資訊,則多以翻譯與改寫外電的形式進行,「除非像是蘋果i7新產品發表會、重大國際記者會……這種產業界重大訊息,我們報社才會派人去。」至於國內,則通常均會派人採訪,例如宏達電、華碩的新產品上市發表會,「其他像雅虎奇摩、微軟台灣分公司……也都有分配專人跑這些路線。」
最後,洪榮志更從21位碩一記者的每日新聞原稿中,隨機挑選4篇,依其新聞主題之抉擇、標題、導言的寫法與段落字數、內文用字遣詞,以及文法等細節,一一與該名記者互動討論,同時提出具體建議,為眾人講解該怎麼修改將更為適當。
|
|
▲洪榮志針對記者的原稿提出改寫建議。 |
▲認真聽講的碩一記者。 |
對於洪榮志詳細的改稿與講解,碩一楊晴認為自己對新聞寫作產生了更深入的了解,「像文章結構方面,導言部份應該更精簡。」碩一楊彩甄也覺得此次教導的寫作技巧非常實用,「對於之後寫新聞很有幫助。」而碩一邱子穎也表示,洪榮志業界經驗豐富,「可以用新聞實務界的角度,來檢視自己的寫作形式是否有符合標準。」碩一吳政軒則說:「經過業師的教學,了解到反覆審視寫稿的重要性。」同時也認知到,「原來文字的收放就可能將一篇文章的重點聚焦在不同議題。」
|
EC教學長廖淑婷的週報教學。 |
講座結束後,《電子商務時報》教學長碩二廖淑婷為碩一記者進行週報教學,在進入第二學期之前,即將由現正負責每日新聞的現役碩一記者們接手寫作。最後,陳姿君也為11月份每日新聞的最佳新聞獎前三名頒獎,分別為第一名吳宜倫、第二名賴佳怡,以及第三名左正玟。
|
▲11月份每日新聞最佳新聞獎前三名。
(由左至右:副總編陳姿君、左正玟、賴佳怡,吳宜倫因假未出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