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人
指導老師
製作團隊


本刊期數
發刊日期

蕭 蘋 教授
鄭安授 教授
曾榆庭、劉睿菊
郭晉怡、黃梓勛

第74期
2020年10月15日

訂閱行銷傳管所電子報


【封面故事】
疫情下的你我他 走出獨特研究之路

【行傳榮譽】
得獎論文在行傳 心路歷程在這裡

【行傳榮譽】
從競賽中學習 實務理論樣樣行

【行傳活動】
千里迢迢來相見 行傳齊聚迎新生

【行傳講座】
數據行銷大公開 要精準預測就得跨領域

【講座專欄】
行銷傳播管理講座場次預告

〈系所位置〉

804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

〈粉絲專頁



〈觀看人次〉

Free HTML Web Counter

〈電子信箱〉

〈友站連結〉


 


【封面故事】疫情下的你我他 走出獨特研究之路

【記者曾榆庭/採訪報導】

新冠肺炎在2020年造成極大影響,不只是經濟層面,同時也造成社會不安。此次行傳所邀請到109學年度中山管院傑出校友,現任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行銷學教授劉丁己學長,為同學們解析在疫情下應有的自我思考,並且針對論文寫作及未來方向給予珍貴建議。劉丁己學長十分親切且用心,親自撰寫以下內容,幽默風趣的行文風格使人如沐春風,而犀利的見解更是鞭辟入裡,讀者們千萬不能錯過。

劉丁己學長為109學年度中山管院優良校友。(劉丁己/提供)

一、疫情下的自我思考

在這樣的紛亂時局中,下一步應該怎樣走?繼續深造?工作?創業?打工渡假?古語有云「謀定而後動」,當然你也可以隨性而為、球來就打,但是行動之前,多想一想,有好無壞。建議在疫情之下,可以趁機深入思考你自己的個性,並多思考自己未來想成為怎樣的人。

你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個性?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打工,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有人適合做世界領袖,有人適合到深山自己修行;有人享受冒險的刺激,有人更喜歡平穩過日的寧靜;疫情下可以逢低買進ALL IN,但不保證一定成功;疫情下也可以持盈保泰,但別人起飛時請你不要內傷吐血。你的個性決定你的選擇,無數選擇定義你的人生旅程。全球化時代下,競爭日趨激烈,對年輕人未來發展品質和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了解自己的個性,是最根本的功課。

我是誰?我要什麼?我不要什麼?我要去哪裡?這些看似陳腔濫調的老問題,其實真的值得你深夜時一個人好好思考。好比說,在決定進入某個產業時,最好對自己的個性進行系統性且謹慎的專業評估。以創業為例,如果你想創業,你需要某些特殊的創業家性格,那你可以參考美國國家創業指導基金會的《青年創業指南》當中指出有十二種個性特質是創業者必須具備或需要培養的,那就是「適應能力、競爭性、自信、紀律、動力、誠實、組織、毅力、說服力、冒險、理解、視野」。如今這十二個素質已經被許多機構認可為重要的創業家個性評估標準。特斯拉的馬斯克、鴻海的郭董、或是阿里巴巴的馬雲,都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堅毅不撓的個性、毅力和冒險精神,加上後來的機遇,都讓他們最後成功。

成功的企業家固然讓人羨慕,但不是所有人都具備創業素質,有些人可能適合做一個專業人士、有些人更適合從事業務工作、有些人可能更適合擔任公務人員、有些人可能更適合當學者,一個人除了天生個性,也有可能在實戰中改變,所以一定要多認識自己,多多嘗試,最好多請教親朋好友意見,多和業界前輩交流,才能對自己個性更加了解。許多專業機構都有推出認識個性的測試和評估,不妨在行動之前先好好自我了解。

你想成為怎樣的人?
你想成為怎樣的人?專業人士?健身達人?投資高手?行銷大師?剛剛說到要認識自己,現在談的是你以後想變成怎樣的人。通常一般人不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是會在成長的過程中,知道自己不要什麼,使用刪去法能夠幫助你摸清方向,多和前輩交流,可能效率更高。你身邊的人常常扮演影響你生命的關鍵。一個貴人可能改變你的一生,一個爛朋友也可能毀了你的一生,好老師帶你上天堂,爛老師帶你住套房。你要成為怎樣的人,就要都認識那樣的人。你要成為愛馬仕(Hermes),就要有能力先在他隔壁開店。美國社會的一句流行語「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在於你知道什麼,而在於你認識誰」。也就是華人圈常說的「有關係就沒關係」。了解自己的人脈資源,對未來發展很有影響。

發展人脈不能只重視眼前,還要從長遠考慮。怎樣建立有效的人脈網絡呢?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先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人脈的本質是互惠互利,一直單方面的資源輸送是不可能的,也不可長期持續。人脈更多的是一種社會資源對等的交流和互助,因此有了相應的能力,才會有相應的圈子,有了相應圈子,你就對這個圈子更加了解,也才知道自己要不要成為這個圈子的人。只有當自己的專業能力與社會價值越高,才能進而認識到層次越高的朋友圈。

其次要拓展人脈,多製造機會擴大自己的交際圈。然後還要學會經營人脈這個長期工作。更簡單的方法是,想像你自己十年後的樣子,然後在現實中找幾個具體典範人物,模仿他的成功軌跡。當然最終結果未必會一樣,但至少可能比較接近,畢竟人生無常,最終會怎樣從來不是你能決定的。

二、論文寫作建議

學習並應用專業技術
寫論文時,應該趁機盡量提高專業技術能力,我指的是真正的去學點真工夫,而不是鬼扯。例如收集資料時,是否可以嘗試學習應用Python網路資料及與分析?除了基本的回歸分析之外,是否可以升級使用多層次模型(multi level modeling)?如果你是做廣告效果實驗分析(experiments),是否可以將兩組研究設計多加第三組眼球追蹤或腦電圖分析?加強專業技術能提高你的極限,網路是最好的老師,只要認真自學,很多方法就能自己搞懂。

當然如果你實在熱愛某些傳統的做法,如質性分析、深入訪談,本身又有良好訓練和基礎,還是有機會寫出精彩的文章,也沒有任何問題。除了大膽挑戰專業技術之外,也應該堅持你自己擅長的領域和熱愛的興趣。

嘗試英文寫作
建議大家在條件許可且導師也同意的情況下,可以考慮用英文寫論文。香港和澳門比較領先的大學中,除了及少數科目之外(如中文、葡文、法律),大學部、碩博士班都是全面英語教學和寫論文。用英文寫學術論文就像談戀愛一樣,第一次啥都不會,過程通常都很挫折,難免氣餒失敗,但是第二稿、第三稿之後會越來越好,練習帶來進步,熟能生巧。關鍵在於一定要多看原文文獻。當然如果你初戀就天長地久,第一次英文寫作就能發表,那我恭喜你,你很有天份,更應該早些嘗試。

三、未來發展的建議

大膽擁抱新科技
科技發展會全面影響人類生活,隨著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雲端計算、數位匯流等科技應用的進步和擴大,程式語言、統計技術、網路資料分析等等工具或技術,以後可能變成所有人都要知道的基本知識。只要外星人不來毀滅地球,地球沒爆炸,你我終究要面對科技進步。

科技和微笑是人類共通的語言,越早擁抱越能融入未來世界,未來不論你想繼續深造,或是找工作,最好往這方面多思考。高科技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了解它。當然如果你實在很熱愛某些傳統的工作,如詩人、畫家、茶道、書法、鋼琴等等,那當然也沒問題,重點是應該堅持你自己擅長的領域和熱愛的興趣。但通常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在找到之前多學點新科技有益無害。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人生就像騎單車,想保持平衡就得往前走 (Life is like riding a bicycle, to keep your balance you must keep moving)。

放眼世界 勇敢追夢
不論你想繼續深造,或是找工作,你的舞台都應該更廣大。整個城市都是你的咖啡館,同樣整個地球都是你的舞台。太平洋沒加蓋,不要自我設限。有條件且有機會到外國深造或發展的話,就要盡量嘗試。年輕時多嘗試,機會成本比較低,等到生命階段越來越成熟時,現實顧慮會越來越多,夢也會變小,所以有機會就放眼世界去追夢。

國際大導演李安不也是在好萊塢發光發熱之後,更能對這片土地做出貢獻?我不是鼓勵大家一定要往外跑才是一級棒,你的夢也可以在本地實現,讓你腳下的這片土地變得更好。你在本地當然有機會種植出全球最好的咖啡豆,但至少你要勇敢跨出腳步,到海外參加比賽得獎之後才能讓別人知道你是世界第一。

【行傳榮譽】得獎論文在行傳 心路歷程在這裡

【記者黃梓勛/採訪報導】

中山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陳亭瑄、呂姿穎同學,在周軒逸教授的指導下榮獲知名管理領域碩博士論文大賽的肯定。陳亭瑄同學以《奢侈都是為了愛你!求偶思維對不同類型奢侈性消費之影響》獲得「2020 TSC崇越論文大賞」的優等論文獎;呂姿穎同學則以《美學革命!競選廣告注入美學對選民之候選人態度與投票意願之影響》獲得「2020富邦人壽管理博碩士論文獎」的佳作論文獎。

春風化雨的諫言 論文之路的明燈
一篇得獎論文背後都有位優秀的指導老師,兩位同學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都獲得周軒逸老師許多寶貴建議。首先,選擇題目時不要過於保守,盡量選擇具有挑戰性的類型;其二是要廣讀各種文獻刺激靈感,不要只關注感興趣的主題,以免被已使用過的變數或理論給限制住想法;其三是要多練習寫作以提升表達的清晰度,方能讓論述更好的使人理解;最後是不要因害怕而放棄,過去獲獎的學長姐也曾遇到過半數假說不成立的情況,此時更應該思考變數之間可能的關係,勤查資料,便可邁出陷於泥淖中的那隻腳,重新出發。

另外,周軒逸老師認為主題創新、適當的理論運用、深度的文獻回顧、嚴謹的研究設計以及點出過去研究的不足等等,都是得獎論文的重要原則,只要把握好以上原則,便能如二位同學一樣榮獲佳績。

找出興趣之所在 跨越瓶頸不再難
論文產出是一趟漫長的旅程,陳亭瑄同學認為題目一定要是自己喜歡的領域,才能在遇到瓶頸時擁有足夠動力解決,並在得到答案時獲得滿足與成就感。平時課程中可以多涉略自己有興趣的領域,例如陳亭瑄同學便是在修習「傳播管理研究方法」這門課時,研讀大量有關奢侈品的的論文,才確立了自己未來研究的方向。

▲周軒逸老師(圖左)、陳亭瑄(圖右)。(照片/陳亭瑄提供)

陳亭瑄也提到,書寫論文時如遇到困難可盡量多跟同學討論,透過相互鼓勵來增加前進的動力。另外,也應該多與指導教授交流,從老師點出的問題與提出的建議中,挖掘出更加專業的視角以及解決辦法,這些都是讓她順利完成論文的重要原因。

論文不只是眼前困境 還是自我提升的捷徑
論文主題的發想來之不易,平時上課的作業、期刊以及文獻都是很好的參照物,呂姿穎同學就表示,自己是在「消費者心理學」的課程中讀到一篇關於美學設計會影響公益募款的期刊文章,從中進行更深入的發想,才有現在的作品。

▲周軒逸老師(圖左)、呂姿穎(圖右)。(照片/呂姿穎提供)

撰寫論文能使人收穫良多,呂姿穎認為,自己的創意力、邏輯力、表達力和自制力皆有提升,例如能理解並消化大量論文及各式資料,接著將這些素材以自己的想法來呈現,最後進行合理的安排與解釋,這些都是撰寫過程中逐漸提升的能力。在這段漫長的過程中,呂姿穎建議,遇到瓶頸可以透過休閒娛樂放鬆身心,保持愉悅身心,才會有更佳的撰寫效率。

總而言之,兩位得獎同學撰寫論文的過程中,從實際面上來說,需要廣讀許多資料;從心理面上來說,需要理性、毅力與健康的心情。撰寫論文是多數碩士生都需面對的挑戰,透過教授的傾囊相授以及學長姐的分享,相信將能帶給行傳所學子更多的能量。

【行傳榮譽】從競賽中學習 實務理論樣樣行

【記者黃梓勛/採訪報導 】

中山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的蔡秉育、杜昌正、杜侑謙、張益豪、劉睿菊同學,於2020資誠CSR校園種子營競賽中獲得「中華電信組」分組第一名的殊榮。中華電信希望使用5G技術結合物聯網、AI等,完成SDGs第十一項永續城市目標。而行傳所優秀的碩二學生將之使用於醫院,試圖改善病患與醫生的醫療品質,提升就醫體驗。在學生靈活的巧思之下,終得競賽評審的肯定。

▲張益豪(左一)、杜侑謙(左二)、劉睿菊(左三)、蔡秉育(左五)、杜昌正(左六)參與競賽獲「中華電信組」分組第一名。(照片/劉睿菊提供)

從科技到人性 杏林春暖花開
行傳所碩二的參賽學生們針對瘖啞、視覺障礙和識字困難的弱勢族群打造就醫APP,試圖透過「智能排程」及「語音與AR導航」兩大功能提升弱勢族群在大型醫院的照護。第一項「智能排程」可將當日的檢查順序透過AI與物聯網的計算,得出最快的就醫程序,減少等待時間,增加就醫效率;第二項「語音與AR導航」可指引目標族群前往各個診察室,在App的介面設計中,則多以圖示來表達,將給予弱勢族群更好的視覺體驗。

行傳所的參賽學生們研究了許多有關中華電信現有的5G、AI、物聯網技術,在徹底調查與跨域學習中收穫滿滿。學生杜昌正表示,競賽過程中,所上老師時刻提醒數據的重要性,提案發想與真實數據做串連才能增加提案的可靠程度。

▲行傳所學生的比賽過程。(照片/劉睿菊提供)

以國家角度看環保 學習永續價值
第八屆「資誠CSR校園種子營╳Camping for Good」的核心為「永續」,因此,在今年這一屆,特別請到了永續領域的講師傳授知識,並安排「氣候模擬談判會議」,以遊戲方式來模擬談判的過程,學生們各自代表某個國家互相進行協商,約定彼此國家的碳排放量與降低的起始年。另外,「互動永續桌遊及工作坊」則幫助學生了解企業永續時協商與合作的過程,讓企業永續的概念更立體。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的學生們榮獲佳績。(照片/劉睿菊提供)

行傳學生創意爆發 榮獲佳績實至名歸
中山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鼓勵學生參與競賽,加上中山管理學院的資金補助,學生們不但可以增加自己的實作經驗,也可以結合平日所學之理論與學識,將自身的創意或理念應用到社會上。另外,參與競賽的過程中也能觀察、學習及發現不同系所面對相同問題時的思考脈絡為何,互相學習,砥礪前行。

恭喜行傳所的學生們獲得「中華電信組」分組第一名,並學習永續企業的概念,讓社會上的人對行傳所的學子刮目相看。

【行傳活動】千里迢迢來相見 行傳齊聚迎新生

【記者郭晉怡/採訪報導】

今年受疫情影響,行傳家族的正式見面延後至9月18日舉辦的「109學年度迎新活動」。為了難得的師長、新生餐敘相見歡,所學會特別安排了所上教授研究領域的現況介紹,以及設計讓新生提問的環節,甚至邀請學姐進行暑期實習經驗分享,以此來縮短新生適應期。

▲行傳所碩士班與碩專班大合照。(照片/黃梓勛提供)

箇中高手聚一堂 師生共創好時光
今日活動由蕭蘋所長的致詞揭開序幕,現場雲集各路好漢,期待在未來彼此能教學相長。周軒逸教授除了歡迎新生加入,也期盼能和大家在學術交流外有更多互動。鄭安授教授則期許在場菁英能將行傳所「認真」的傳統延續下去。碩士班一年級班導譚躍老師表示,「現在是所上師資力量最強的時候」,並提及此屆碩一背景多元,彼此在專業上能相輔相成,讓學習觸及更多面向。另外,李雅靖教授、王紹蓉教授以及張榮華教授,則是透過事前錄影和PPT的形式來歡迎新生的加入。

▲蕭蘋所長為本次活動揭開序幕。

超前部署紮實基礎 逆風走出舒適圈
在介紹所上目標時,所長蕭蘋特別叮囑兩點,「第一,走出舒適圈。」橫跨傳播及行銷領域是行傳所最大的特色之一,同學們應該多方修習過去未曾接觸過的事物,別失去探索新領域的熱情、好奇心,及勇於冒險的態度;「第二,No pain No gain。」要持續尋找「你要什麼?」並建議新生於碩一時慢慢累積技巧,選修適量課程,紮實學習。

▲蕭蘋所長介紹行傳所的課程與資源。

實習經驗大公開 內容秘辛報你知
於活動最後,碩二的賴姿羽同學分享了暑期至媒體代理商「陽獅」的實習經驗,並表明讓其印象深刻的是LINE免費貼圖的操作。公司知曉用戶下載完免費貼圖後就會封鎖帳號,但因「LINE的使用人數足以使曝光率合乎貼圖上架費用」,是故仍會持續推出免費貼圖給民眾下載。至於碩二的曾榆庭同學,則是透過實習透視鏡找到七二工作室的實習,參與「星埕漫遊專案」,並說明為何實習機會的競爭從投遞履歷的那刻就開始,重申履歷包裝的重要性。

▲碩二賴姿羽分享至陽獅媒體購買部門實習的日常。

▲碩二曾榆庭講述於七二工作室實習的負責內容。(照片/黃梓勛提供)

透過碩二兩位同學的實習經驗分享,點出在大公司實習的充實感是來自自己的「主動詢問」,而非被動等待指令,試著理解正職分配工作的背後意涵,而非只是SOP式的依樣畫葫蘆。相較於大型公司的實習環境,個人工作室相對自由,然而人力吃緊,許多事情需依靠自己去摸索、去嘗試。儘管如此,實習就是機會,讓你去確認該行業是否與想像相同,所以兩位在不同實習環境學習的學姐,替新生們帶來了兩種不同型態的寶貴經驗。

此次實習經驗的分享,如同經驗教戰手冊,給在場的新生們傳遞了「只要不是規定不能做的事,都去嘗試一次」的實習態度。因此,今年的迎新活動不但讓新生在課業上更瞭解教授的研究現況,同時在工作上也能吸取學姐的實習經驗,對在場的新生們而言可以說是滿載而歸。

【行傳講座】數據行銷大公開 要精準預測就得跨領域

【記者郭晉怡/採訪報導】

著作全世界第一本Google Analytics(GA)工具書,被封為大數據專家的國立師範大學全球經營與策略所張家榮副教授,於9月11日至中山大學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演講,講述數據科學如何透過內、外部數據整合,提高預測準確性,讓人即便缺乏行銷靈感,也能做到精準行銷。

▲張家榮教授(前排右三)與張榮華教授(前排左二)和同學合影。(照片/鄭羽辰提供)

數據缺乏關聯性 跨域專家來救你
張教授於活動一開始即指出,多數操作數據科學的專家,缺乏挖掘出新問題的分析方法。教授以日常作為發想,舉中秋節烤肉為例,指出中秋節與烤肉之間的關聯其實無法單純只透過數據統計來獲得,因為變數與變數之間缺乏關聯性。因此張教授認為數據分析需要找尋跨域專家來共同完成,透過將非數據領域專家的口述故事,組成數據進行研究,才有機會像「萬家香」一樣,在中秋各自吃月餅的習俗中,帶起「一家烤肉萬家香」的意象,進而引領日後的烤肉風潮。

▲張家榮教授介紹其自身跨域經歷與著作。

數據蒐集有三寶 整合能力要培養
張教授緊接著介紹數據科學中,由員工、生產數據組成的內部數據,以及由供應商、外部消費者數據組成的外部數據。根據經驗顯示,所有內部數據最容易被遺忘的是組織文化,若在數據預測上加入此類質性數據,對研究目標的預測力將可超越原先數值。因此張教授鼓勵各領域的行銷人學習Google Analytics(GA),透過此工具來蒐集內部數據並進行分析。至於初次購買的消費者,則常透過品牌或外觀來判斷好壞,因此外部數據的蒐集可採用Google Trends(GT)、網路爬蟲等工具進行。由此可知,整合內外部數據的能力是行銷人員需要培養的,此能力的增深可以強化行銷人員與工程師之間的溝通,讓數據行銷的結果更加精確。

▲張家榮教授向同學講述內部數據。(照片/黃梓勛提供)

內外整合訣竅多 專家一次告訴你
張教授說道:「我教的是機制,因為創意撐不了永遠。」總結出三點內外部數據整合的現象。首先,內部數據僅占所有消費者的少部分,用來預測全體消費者出錯機率高。因此,若能轉而分析外部世界,公司就更有機會去提高市占率;第二,近來外部數據的蒐集轉向取自民眾留言,是故成本大幅下降,尤其是隱私權成本;最後,新問題的挖掘,亦是商業模式的新發現,所以跨領域的背景能讓行銷人員從大量數據庫中挖掘出新的可用數據。張教授總結,上述現象提醒行銷人員在進行數據預測時,要注意數據操作上的缺陷、隱私權成本,以及挖掘新問題時所引出的跨域概念,以創造出最貼近真實的預測。

▲張家榮教授於課堂休息時間與同學討論。(照片/黃梓勛提供)

在數據界,許多工程師只專注於數據的詮釋,而忽略了企業背景,因此若不想被數據蒙騙,只有精準掌握企業與產業脈絡,才能駕馭數據。張教授再三強調跨域學習的重要性,因為自身即是在瞭解心理學、社會學下,進行大數據分析。如果只用過去方式做實驗,要怎麼做出新東西?所以要能看到衝突、看到問題,進而看見商機,做到行銷無敵。

【講座專欄】行銷傳播管理講座場次預告
講者/服務單位 講座講題 講座日期
丁士芬/三立新聞台財經主播 螢光幕後的新聞人生 10/23

==本刊完==

感謝您閱讀本期電子報,您的支持是我們進步的動力,
若有任何建議與鼓勵,請於上方惠賜您的寶貴意見,謝謝!

Copyright © 2011-19 中山行銷傳管所電子報 IMC E-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