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人
製作團隊

本刊期數
發刊日期


蕭 蘋 教授
蔡嬑佳、黃鈺淇、
鄭閎睿、葉閔宏
20
2013年05月15日

訂閱傳管所電子報



【雙中交流】
跨領域的傳播互動 學術、實務樣樣通

雙中交流
數位匯流 跨校腦力激盪傳播新模式

師生座談
提報機制清楚嗎? 蕭蘋所長領眾師說明

【活動快訊】
瑜珈舞蹈艷壓全場 傳管好聲音熱力開唱

講座專欄
掌上的最後一哩 行動科技改變人類生活

講座專欄
原創與物產相遇 一一文創的原鄉藝術

講座專欄
文字下美麗的秘密 感受文學的慰藉

【高捷專欄】
月朗星稀茫燈起 發現港都絕美夜景點

 


 

 

<系所位置>
804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傳播管理所

電子信箱
nsysu.icm.epaper@gmail.com




閱報累積人次

Free HTML Web Counter


 
【雙中交流】跨領域的傳播互動 學術、實務樣樣通
中山傳管所蕭蘋所長(左)與中正電傳所戴皖文主任(右),共同揭開交流活動。
【記者葉閔宏/綜合報導】

「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與「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2013年正式締結姊妹所!兩校同樣身為南台灣傳播領域學術研究重鎮,此次藉由雙方師生齊聚交流,共同精進傳播跨領域之研究。第一屆兩所交流活動由中山傳管所發起,於4月27日以「智慧科技‧行動未來」為活動討論主軸,分別進行上半天的學術/實務發表,以及下半天的實務交流與模擬論壇活動。中山傳管蕭蘋所長以及中正電傳戴皖文主任皆期許,兩校能透過不同領域的傳播專業,在研究與實務上相互刺激、成長茁壯。

首先登場的是入圍論文發表,在研討會前已向兩所學生徵求論文稿件,經過第一階段嚴謹的評分審查,論文錄取率不達4%,可見此次研討會對研究稿件的品質要求甚高,發表後選出1至3件優秀作品。其中,分為學術組,以及以企劃實作為主的實務組:學術組由中山傳管所長蕭蘋擔任主持人,並由兩校周軒逸老師與唐士哲老師評論;實務組則由兩校李雅靖老師與顏加松老師共同評論,中正大學胡元輝老師擔任該場主持人。

學術研究質、量並重 題目新穎又有趣

學術研究部分,共有8件作品發表,研究領域相當多元且遍及公民新聞、新科技、閱聽人認同研究、媒介再現與行銷傳播等,而在研究方法設計上,質化與量化平分秋色。評論人唐士哲老師席間也對該場發表作品加以讚許,並認為研究中的理論脈絡相當清楚,且能緊扣研究分析,題目構想上也都以生活經驗出發,研究題目也因此顯得有趣。

兩校學生學術研究領域差異甚大,中正學生的研究較偏向傳播媒體,反映現今社會議題,且多以質化研究為主;反觀中山學生的研究,則較偏重新科技與行銷傳播的量化研究。評論人周軒逸老師表示,兩校研究相當嚴謹,且可執行性都非常高,都有機會發展為一篇正式論文研究,若能再使文獻充實、強調研究的重要性與貢獻,研究撰寫上便會更加完整。

精通實務面 企劃、拍片「攏總來」

實務發表場由胡元輝老師主持,空間氣氛也較活潑,無論是對新科技的企劃案,或是實際完成的短片,從紙上功夫到實際操作技巧,都反映出兩校傳播人才的多方發展。企劃案部分多以新科技為主,像是社群網路與行動App,而短片的取材則來自學生對社會的關懷,從特定的外籍配偶在台生活,到對台灣土地的情感展現,不難看出兩校學生對於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

兩位評論老師席間亦給予學生相當多技巧上的建議。當學生製片遇上器材短缺的狀況,李雅靖老師鼓勵學生勇於跳脫過去砸大錢的想法,要懂得利用相關替代器具;而顏加松老師也提出製片時,「先錄製口白,再剪輯影像」的概念,同時也讚許學生實務作品能體現社會關懷實在不易,也期盼同學繼續保有熱忱。

第一次將兩所師生聚在一起,分享彼此的研究與討論,為同學激發出不同的研究思維。中正電傳所楊筱柔同學表示,兩所的課程安排很不同,學生所接受的訓練也很不一樣,中山同學的報告統整能力與簡報口條都值得學習;中山傳管所李翊豐同學則對實際走入民間的草根傳播研究印象深刻,在田野調查等質化研究上值得學習,而且中正同學在模擬論壇討論時,也都不吝拋出自己的想法,非常積極。

交流活動對兩所學生有很大的助益,知己知彼才能在傳播學術研究更上層樓,期待2014年由中正電傳所主辦的交流活動,再次刺激我們的傳播研究細胞。

獎項
作者
論文/作品名稱
學校


最佳發表獎
洪硯儒
社群媒體中的共識動員:以反旺中為例
中正電傳
最佳論文獎

蔡嬑佳
劉馨文
張筱笛
黃庭英
黃盈慈

德州小騎士回來了
─用「新」突破、再創「炸雞王國」
中山傳管
最佳論文獎
盧美靜
淺談馬來西亞華人混雜的認同;
以馬來西亞華語賀歲電影為例
中正電傳
實務組
最佳發表獎
劉桂君
Facebook進入中國的策略
中山傳管
最佳作品獎

李沛彤
呂若梅

數位匯流手機app應用設計企劃
─今天你要吃什麼?
中正電傳

▲中正大學電傳所戴皖文主任致詞。
▲兩所學術交流會開幕典禮。
▲師長們一見如故,蕭蘋所長熱情歡迎。
▲學術組評論老師仔細聆聽同學簡報。
▲發表人於發表會場解決大家所有疑惑。
▲兩所師生討論得相當踴躍。
▲實務組評論老師對學生作品予以肯定。
▲實務組籌拍短片的同學發表成品。

【雙中交流】數位匯流 跨校腦力激盪傳播新模式
融匯雙中智囊,分組討論腦力激盪,創造更多精彩的傳播火花
【記者蔡嬑佳/綜合報導】

第一屆雙中交流活動「智慧科技‧行動未來」,4月27日在中山大學隆重登場,由甫結姐妹所的中山傳播管理研究所,和中正電訊傳播研究所共同舉行,在上午精彩的學術論文和實務作品發表後,下午緊接著登場的是實務分享既模擬論壇活動,不僅讓兩所同學了解彼此的強項,也在分組討論的過程中,充分的交流認識,兩所的老師對交流活動也給予極高的肯定。

下午首先登場的是實務學習活動,由在實務上有特出表現的同學分享作品,首先是中正電傳所的鄭宇融同學分享草根行銷活動,該活動是中正電傳所的草根行銷課程中的作業,鄭宇融不但完成老師指定的作業,更落實草根行銷精神,以土地為本,了解社區的需求,並和地方人士充分溝通,為已熄燈大林戲院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老照片回顧展。

接著由中山傳管所劉勁緯分享參加2012有線電視公用頻道創意影音大賽的優等作品「新店居民的集體記憶 走過百年的龜山發電廠」,此影音短片是與碩二李婉鈴同學一起參與影片剪輯課程後的成品。以坍塌的台灣第一座水力發電廠-龜山發電廠為主軸,試圖喚起瓦礫中的記憶,影片真摯感人,當場獲得中正電傳所蔡崇隆老師的讚賞,蔡教授也不吝給予建議,提醒剪輯上再稍加修正會更增完美。

最後由中山傳管所賴誼禎、許世融及黃莉涵分相參與ATCC行銷商業競賽的心得,他們的團隊-5與倫比於上屆比賽中奪得賓士組冠軍、比賽總排名為全國第5名,比賽耗時近一年,在繁忙的課業中又要兼顧比賽進度,確實讓他們焦頭爛額,但過程中的實務成長卻是只有親自參與才能體會的,因此他們也鼓勵同學多多參與比賽,發掘自己的潛力。

實務分享後馬上接著模擬論壇,該論壇主題為在探討數位匯流下,傳統媒體在跨媒介的傳播模式下,如何找到新的經濟模式,並且因應未來趨勢擬訂可行的行銷策略或組合。有趣的是在論壇舉行前,已經先將兩所同學混合並按四個媒體行業別新聞業、電視業、電影業、廣告業分成八組,讓同學能先行蒐集資料討論,因而在論壇上各組都提出了完善的策略分析,並製作精緻投影片報告,擔任評審的鄭安授老師和戴皖文院長主任稱許同學能夠掌握傳播發展現狀,並運用課堂所學擬出可行的策略。

參與論壇的中山傳管所吳怡錚同學則表示:「在短時間內為廣告領域發想一個主題,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表達出來,讓我學到短時間資料統整分析的能力。另外,能與中正的同學交流意見,一起為模擬論壇的內容提供想法、搜尋資料乃至於上台呈現成果,都是一場場難得的互動機會。」而中正電傳所的朱家賢同學也對論壇深表贊同,並表示:「經由溝通、協調與互動,我們達到共同的目標並對外發表,我想這是模擬論壇最珍貴的一刻。知識的衝撞與激發,這個活動充分使得兩校學生不管在知識上與情誼上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我很喜歡,中正的老師也認為非常有趣。」

第一屆雙中交流活動也隨著論壇的結束落幕,雖然當天高雄下著罕見的綿綿細雨,但經過一整天的活動,不管是作品的交流分享,或是共同為論壇腦力激盪,早已讓師生心中高掛熱情的艷陽,在雨中和中正的同學道別,同時我們也衷心期待明年的交流活動。

▲以人為元素,劉勁緯細說與建物的情感。
▲奮力一搏,5與倫比分享行銷競賽心得。
▲兩所同學攜手合作,發表中創意無限。
▲重拾地方記憶,鄭宇融分享草根行銷。
▲第一屆雙中交流會,在歡笑中劃下句點。
▲學生應答趣味橫生,台下歡笑不斷。

【師生座談】提報機制清楚嗎? 蕭蘋所長領眾師說明
論文提報說明會以餐會形式舉行
【記者蔡嬑佳/綜合報導】

論文計畫書提報在許多傳管所學生的心目中,堪稱研究所生涯的終極挑戰,是否能順利通過也就意味著能否如期畢業,而所上教授也感受到同學的憂慮,蕭蘋所長特別帶領傳管所老師,於4月18日中午以餐會的形式,和同學近距離面對面說明論文計畫書提報形式和標準,也提供時間讓同學提問,而針對同學的建議,也將會在所務會議再進行正式的討論。

針對論文提報,蕭蘋首先提出「希望所上發展可以正常化」,因為所上師資已在這一學期補齊,在全員到位的情況下,希望所有進入傳管的學生皆是認同所上老師研究方向及教學重點,所以學生的研究也應該和老師的專長吻合。過去因為師資缺乏,才會借重其他所師資指導學生,現在師資結構已完善,爾後若無特殊情況論文指導老師皆須為所上老師。

這個學期的論文計畫書提報後,所辦公室也收到許多同學的意見,蕭蘋覺得同學的溝通方式很好,也針對同學的疑問做說明,首先是論文提報的評分程序,於提報前兩個禮拜至十天,所辦會將同學的提報計畫書交給各教授檢閱,並於提報結束當天,公開評分做統合討論,採多數決來決定是否給予通過,而需有三位老師給予不通過,才會拿到第四級分不通過;所有的評分制等第為,第一級表全部通過、第二級表通過但仍須修正、第三級表通過但須做大修正、第四級則為不通過,只要有一位老師認可便不會拿到第四級。由於今年碩二提報的同學仍有所外老師指導的情形,蕭蘋也希望學生能主動告知所上提報通過的門檻,讓其指導老師能以一樣的基準指導,未來所內老師若能把持相同的指導基準,將可考慮逐步撤離論文計畫書提報機制。

老師個別的評分標準部分,李雅靖老師著重所用的理論是否和論文相扣合,以及學生對於自己撰寫的論文相關領域是否了解;而周軒逸老師除了會檢視理論運用部分,也希望學生能思考自己的論文是否有研究貢獻;林穎青老師則會要求論文的完整度,並檢查所引的文獻是否合理,此外她也以過往在其他學校任教的經驗說明論文計畫書提報的重要,她表示提報機制是希望學生在撰寫論文初期就有明確方向,若於提報時就發現問題,便能及早修正,不至於口試時才發現大問題,且若無提報學生論文的品質多半不佳或是導致延畢,而傳管所老師願意花時間且公正的評看論文計畫書,是他校所沒有的,這種為學生論文把關的用心,希望學生都能了解。至於鄭安授老師的標準則和其他老師相同,他還強調提報機制,在國外學術圈是普遍現象,能夠幫助學生走在正確的路上,並知道所運用的理論方法是否適當。最後蕭蘋則補充說明,自己極重視理論方向是否明確,對於過去的文獻是否能掌握,以及論文有無理論或實務的貢獻,並且表示許多學生論文研究問題都不夠清楚,大多只專注於現象的觀察,但論文計畫書希望看到的是可行的研究架構,因此提醒同學撰寫論文前,一定要反覆檢視自己的研究問題具有清楚的問題意識。

老師的評分說明後,碩二同學也踴躍提問和建議,楊皓凱就希望提報前可告知同學評分細項和老師的評分基準,而提報的進行可以不要分兩場,讓所有老師一起參與,才不會有評分誤差的狀況。黃姿惠則是很疑惑第三級分的大修正通過,和第四級分的不通過間的差異為何。林章展建議提報時間點可以做調整,不要學期一開始便馬上舉行,另外也提出以讓學生得到老師建議的方式取代提報不通過的機制。潘萱文也提出,台大和政大的提報是請來相關領域老師評論,且時間由審核老師決定,建議所上也可以參考採用。李婉玲表示若請外所老師指導,老師也同意學生參加提報,但提報不過又要問指導老師,有其矛盾。

對此,林穎青首先回應,她表示請相關老師來要車馬費和口試費,但每一篇論文僅有請一位老師費用,若請不到老師,就需要請該位老師審雙倍量的計畫書,還可能口試和提報老師不同,因此若要請相關領域老師參與提報有其困難度,而必要與否仍待評估。李雅靖接著補充說明台大、政大、交大雖無提報機制,但有記點機制,其學生須先對外發表論文,這樣下來大多需要三年以上才能畢業,所上是否要採用此機制也需再進一步討論。周軒逸則表示往後的研究方法課會加強論文要求說明以提醒同學,對於各論文分別召集評論老師,他認為這樣一來論文品質便不易掌握,若為所上老師才能達到一致性的要求。鄭安授回應小修正和大修正間的差異在於架構部分的差別,若研究問題、變項間的關係說明不清楚辨需要大修正,若是問題未聚焦、所用理論和問題不搭、理論和方法沒連結才會不通過。

各老師回應後,蕭蘋也做了總結,表示論文應是溝通,所以論文計畫書提報也應該盡可能讓其他老師了解,而且所上老師皆有豐富的研究背景,對於論文應有的雛型也都瞭若指掌,不會有評分上的差異,至於是否要廢除不通過,會再做討論,她也藉機會鼓勵這一次提報未通過的同學,將沮喪情緒轉化為正面力量,確實了解問題點後,再進行修正,並和指導老師充分溝通。未來也會考慮在傳播管理講座課程中安排所上老師分享究成果,以增進同學對老師的了解,而此次說明會同學的建議也都會在近期的所務會議上另行討論。

▲同學熱烈參與,教室座無虛席。
▲所上老師針對同學提問,一一回應。

【活動快訊】瑜珈舞蹈艷壓全場 傳管好聲音熱力開唱
「傳管好聲音」舞台下聽眾聽得「如疵如罪」,瘋狂搖擺嘶吼。
【記者葉閔宏/綜合報導】

傳管所研究室時不時的會傳出黃鶯出谷般的歌聲,愈是接近期末,歌聲愈響亮!原來歌唱是同學們的舒壓方式之一,也因如此造就出「小阿妹」和新星歌手「吃花男孩Damien」,為了讓大家能一展歌喉,同時又能一較高下,「傳管好聲音(The Voice of ICM)」便應運而生。

4月18日晚上管院走廊上歌聲此起彼落,眾家參賽歌手無不磨刀霍霍,為的就是奪下「傳管好聲音」的殊榮。比賽分為兩組:卡拉K歌組、情歌對唱組,且由張筱笛擔任卡拉K歌組魔王,情歌對唱組則為蔡意佳與葉閔宏,試圖阻攔選手奪下這頭銜。

活動現場聆聽參賽者的親友團們,隨著旋律擺動雙臂,也跟著嗨歌一起嘶吼,大家都融入參賽者詮釋歌曲的氛圍中。最讓人驚艷的視傳管碩一吳佳玲同學與碩二楊皓凱同學的舞蹈表演,吳佳玲選擇電音女王謝金燕的精典歌曲「嗶嗶嗶」,以及一襲若隱若現的薄紗舞衣,又唱又跳的演出,帶起現場氣氛第一波高潮。緊接著在晉級表演中,楊皓凱身負多樣道具上台,在舞台上隨著歌曲旋律做起瑜珈,讓人眼睛為之一亮,成為當天活動的一大焦點。

在情歌對唱組最讓人矚目則是吳怡錚與李翊豐的組合,無論任何歌曲只要有李翊豐同學加入,便會毀於一旦,當天參賽演出卻讓眾人跌破眼鏡,李翊豐竟完整的詮釋「好心分手」,而且也順利晉級與魔王PK。參賽選手晉級與最終回PK,都是由現場觀眾票選選出,全憑參賽者現場表演能吸引多少觀眾而定,也因如此,參賽者各個渾身解數,讓觀眾有最深刻的印象。

最後,卡拉K歌組的魔王碩一張筱笛順利攔下「好聲音」的寶座,但在情歌對唱組魔王卻失足了,由碩二參賽者楊皓凱、洪鈺琇共同成為傳管好聲音,順利踢館成功。碩一劉馨文同學驚訝的表示,意外發現所上有這麼多位這麼會唱歌的同學,看著大家精心準備的表演,讓我們度過歡樂的時光,也暫時忘記課業壓力。陳建宇同學也表示,很開心能藉由此活動增進所內同學的感情,希望下次還有機會能聽見好聲音。

▲殘酷大考驗!聽眾現場投票決定好聲音。
▲戰勝「對唱魔王」,傳管雙人好聲音!
超水準表現,沒錯我是說「超水準表現」
▲傳管金燕─吳佳玲,引領風騷嗨全場。
▲第一屆傳管好聲音的兩大傳奇人物。
▲羨煞眾人的深情對唱。
▲同學們當天無不瘋狂。
▲他最瘋狂!跟著皓凱 跟著皓凱 動吃動。
▲碎花擺搭,皓凱化身時尚小紅帽。
▲弱不禁風的對唱魔王。
▲深情對唱默契不足,難免會噗哧一笑。
▲準備道具真有心,瑜珈墊再創高潮。

【講座專欄】掌上的最後一哩 行動科技改變人類生活
修課同學聽完Plurk亞太區執行林柏蒼董事演講後,獲益良多。
【記者黃鈺淇/綜合報導】

iPhone的出現或許影響人類生活甚鉅,然而林柏蒼認為智慧型手機中的APP才是真正改變世界的主因,他更因此斷言:「最快在2013年底,mobile Internet的人口將超過PC Internet」。4月18日由王紹蓉老師邀請到Plurk亞太區執行董事林柏蒼先生,在行動通訊與商務的課堂上,講解「行動通訊對人類的意義」。

行動上網的人口確實越來越多,使用者經驗顛覆傳統,現今人們使用手機大多用於社交、瀏覽網頁、拍照、聽音樂,重要的是手機現今成為掌上的最後一哩,最常使用的APP變成行動入口,類似入口網站的概念,透過這個行動入口,可以建構使用者行動上網體驗的各種服務與應用。

「一個APP之所以可以成為行動入口,並不是因為它有多好用的功能,而是周遭的朋友都在使用,Line就是一個例子」林柏蒼強調。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入口網站,並會隨著使用習慣和興趣改變,因此行動入口網站是越來越個人化。然而,手機最主要的功能還是跟人互動,所以「人」是連結行動入口的主要節點。行動入口網站消耗使用者許多時間,凡是打開行動裝置就會開啟運用,因此未來搶佔使用者最多時間者就是贏家。

行動上網的適時、適地性是影響各種發展的關鍵。觀察使用者行為,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會拿出手機使用,使用者會自己尋找最適合填補不同空間與時間的應用,因而產生不同的使用經驗,故人們的習慣才是影響行動上網體驗的最大關鍵。行動通訊的發達使得上網時間延長,主要內容包含通訊、娛樂、影音等,這些將會是未來搶佔行動市場的主流服務或應用。

隱私的問題像是一個開關,有著越來越多個人化的設計,當你決定在社交網站展現的時候,其實是放棄自己的隱私,這個權力是交付在使用者的身上。為什麼Facebook有那麼多的年輕人使用,就是因為年輕人不是那麼在乎隱私的問題,年輕人需要交很多的朋友,所以會將隱私的開關開到最大,然而這樣會有很多新的問題產生,未來這個議題是需要更多的關注。

行動上網的出現也改變社交的模式,以前我們使用PC社交、聯絡,在傳統的電話使用上必須打電話、傳簡訊才能聯絡,但是手機擁有網路功能後,有很多的管道可以聯繫到使用者,也是未來需要關注的另一個課題。

演講結束後,傳管碩一李翊豐表示:「一直對於行動上網抱持著身上帶著一個小電腦,能夠隨時隨地上網的想法,在網路上的活動因此變多,使用的時間更長。但是演講內容讓我得知一個觀念,行動裝置不只是一個攜帶方便的小電腦,它多了許多電腦沒有的功能,也就是APP。每當打開智慧型手機的時候,我所點選使用的就是APP,大部分以社交和遊戲居多,然而在電腦上我所使用的內容卻不盡相同,所以我認為未來行動科技的開發應該要多去思考電腦與行動裝置的不同,而非只是將電腦所擁有的內容原封不動的搬到行動裝置上。」使用者經驗的改變,讓行動科技的設計需要更多客製化與個人化的元素,更重要的是明確區別PC與Mobile,才能找到最好的定位發展。

▲林柏蒼董事說明行動科技現況與未來。
▲同學樂於分享對行動科技的觀察與想法。

【講座專欄】原創與物產相遇 一一文創的原鄉藝術
一一文創創意總監張慧如,闡述文創產業具有無限可能。
【記者鄭閎睿/綜合報導】

一一文創的內涵是什麼?「讓藝術『唯一』的原創精神,與台灣『第一』的精彩物產重新相遇。」這便是一一文創創意總監張慧如在整場精彩講座中,最常使用的兩個詞,精準地說明文創產業的深層意義與內涵。希望為原鄉時尚、藝術品味,剷開一條共融共榮的未來,這不僅是一一文創的公司理念,也是整個文創產業的核心目標與社會責任。一一文創合作藝術家從來就不侷限於知名大藝術家,也不為譁眾取寵,為的卻是培養美學眼光,雖然藝術品造價昂貴,難以推廣至一般家庭,但卻試圖消弭這些障礙,讓「美」從生活中談起,一一文創產業的精神在於挖掘原創文化的深刻底蘊,將這些藝術靈魂賦予精彩在地產物身上。

張總監在講座中提及過往許多令人感動不已合作案子,包含原鄉記憶系列,以美濃好米、客家醃菜打造客家產品新價值,由於美濃日曬有機米,堅持最單純的自然農法,並且客家媽媽純手工醃制各式菜乾,故一一文創運用其市場獨特性,保留傳承傳統技藝與記憶,一方面可為傳統產業加值,又可創造附加價值,而結合美濃女兒鍾舜文細膩的膠彩畫,傳達深刻的家鄉情感,道出一段段記憶中的人事物,刻劃出屬於來自美濃的味道。

另外最令在場同學印象深刻的是山水尋味系列—台灣紅茶-紫芽水沙連山茶,其實台灣有很棒、很優越條件的茶樹栽植環境,也屢屢在國際市場上獲獎,不僅種茶人王證程堅持有機栽種,就連製茶人梁西海也是堅持手工烘培,帶領好茶走出歷史新味。而好茶也結合新世代文人—王午的版畫作品。透過濃淡疏密的深淺墨痕,拼湊出一幅幅精美生動的文人版畫,一位年輕作家身上,卻住了一個老靈魂,可謂是跨越時代的創作。

一一文創更舉辦各式活動來吸引媒體目光,並且為藝術行銷,也為藝術人建立展現的舞台。張總監更強調文創絕對不是將藝術品拿來當包裝紙,這也正好點破許多現今的企業所採行的策略,大家可能一昧地強調「設計加值」的概念,認為精美的包裝可為產業提升其附加價值,在產品與藝術品兩者間嚴重失衡,賣產品就真的只是賣產品嗎,總監不這樣認為,藝術家並不是在為產品背書的,產品與藝術兩者應是相輔相成的,互相勾勒出彼此的靈魂與價值。

夢想從這裡出發,這也是原創品牌開發精神,原創品牌生產地可以作為品牌核心價值,就也是為什麼總監一直強調台灣的第一、藝術的唯一的品牌定位,一一文創試圖開創原鄉時尚的藝術品味,而最好的例子就是當LV在台北開展 客家花布在展場大放異彩,其中花布原本被視為土氣的元素,但經過設計師重新調整,再一次翻新賦予新能量,讓花布也能創造一波時尚,這種時尚最能展現台灣獨特價值,深深地撼動了時尚界的目光,藝術不再只是高端冰冷的異國元素。

藝術還是有門檻的,是需要被「高攀」的,會買文創產品的人,不是在買米,是在買「送米的品味」。若只為滿足現有顧客而做,就盲目餵食,如此的社會將如一灘死水,必定不會有太多突破與創新,故一一文創產業最大的貢獻不只是結合藝術創造產品,也結合藝術創造顧客,而非顧客創造藝術,這種看似簡單的不可逆關係,真正體現文創產業的價值所在。

▲總監為同學介紹文創強調的原鄉藝術。

【講座專欄】文字下美麗的秘密 感受文學的慰藉
知名女性作家平路女士,精采地分享她對文學的感受。
【記者黃鈺淇/綜合報導】

文字可以簡單的看到一些細節,一個好的作者可以用文字描述出一個簡單的事物,且讓讀者感受到埋藏在文字下的情感,輕易的與自己的經歷連結,感受到文學慰藉的力量,平路就是這樣的作家。4月26日邀請到知名兩性作家平路,於中山大學海洋科技學院的演講廳,分享文學之美與她的創作文學之路。

平路,出生於1953年的高雄,從沒想過自己未來會愛上寫作、成為一位作家,直到在美國公司任職工程師時,開始嘗試寫作,然後愛上文字從無到有的感覺,愛上一小段文字就可以心動很久的感動。著作過長篇小說、小說集、散文集等,較為特別的作品有描述宋慶齡與孫中山愛情故事的長篇小說《行道天涯》,與以歌手鄧麗君為主角的長篇小說《何日君再來》。

「每個人都曾經是個純真的孩童」是平路對於文學創作的堅持,她認為每個人的心中都保有最童貞的心靈、最純潔的想法,像個小孩一樣,可以好奇的去感受周遭、充滿想像力的猜測世界。寫作讓她找回小孩的特質,並且透過文學不斷的在找尋回憶中「折斷的那一支百合」。

文學是敏感的形式,好的文章就像電影的一個鏡頭般,可以輕易的打動你,平路的文字可以聯繫每個人過去的記憶與現在的感受,將情感化為滋潤的力量。同時平路也強調文學的實際功能,如同一位前輩般,給予戀愛時的指引、失戀時的安慰、獨自旅行的陪伴。她以《十四行詩》中羅密歐親吻茱麗葉的美麗句子為例,說明愛情其實是想像力與創造力。

「文學像百科全書」是平路對文學的詮釋,透過文學可以理解過去的時代,讓自身穿梭在新、舊故事之間,並且能夠擁有同理心與客觀心去看待事物。重要的是,讓自己像在染缸裡,一次一次被染,可以更理解別人與自己、理解身邊的人、理解與自己不一樣的人。

文學同時也是趣味,在品嘗文學之後趣味中就會回到自己身上,因此平路建議同學找一個角落、一盞燈,接受作者的邀請,細細閱讀一本書中的喜樂憂愁,然後這本書會牽引你到另一本書,開始源源不絕的文學之旅。因此,平路提出一個想法,假如有一天你漂泊到一個無人小島,那麼你會希望身上帶著的是哪十本書,有趣的問題留給同學們七嘴八舌的討論與思索。

▲滿座的聽眾搶著與講者合照,
豐富的內容讓大家滿載而歸。
▲同學好奇的詢問,
如何培養文學敏銳度與萬物的洞察力。
▲所長好奇講者會帶哪些書至無人島上。
▲與同學介紹作者平路精采的著作。
 

月朗星稀茫燈起 發現港都絕美夜景點
高雄夜景並非百花齊放,強調的是一種與自然對話的和諧感。
【記者鄭閎睿/高雄報導】

騎著摩托車,沿著壽山微亮的山路一路往山上前進,路上一對對情侶也正魚貫而上,這樣的畫面每天都在重複出現,為的都是上山俯瞰那令人止息的絕美忠烈祠夜景。忠烈祠位於壽山旁,有著眺望整個高雄絕佳的位置,你也不必因為擔心身處偏遠的山頂,而帶上你的警戒與武裝,這個觀景點僅離市區不過十五分鐘車程,後來市政府更加以規劃,將周遭的山坡地填高,一大片連結遼闊視野的觀景平台於是就這樣誕生,在這裡,你可以盡情的飽覽八五大樓、鹽埕埔、高雄港,甚至是夢時代也可以輕易入眼。

▲LOVE四字在璀璨高雄夜景前更顯迷人。

觀景平台上更是矗立著情人間代表性英文單字—LOVE,你可以來這裡見證你的愛情,但請忘了帶上你身邊的那個人,單身的朋友也別擔心,因為這浪漫的氛圍下,愛情的濃烈感將會悄悄地蔓延,什麼時候輪到你誰也說不準,但你一定也會被這幸福的氣味給感染,並且在這座城市面容與夜空所交織的奪人璀璨,配上難以辨別的星光與燈火,彷彿於你眼前盡情起舞,一道道不絕於耳的相機閃光更是不曾停過地劃過整片安靜忠烈祠夜空,像是上演著美妙的奏鳴曲,又像是撒下了無數的銀粉。高雄的晚上,真的好迷人,就連周遭的空氣也有別於平地,令人產生了一種遺世而獨立的輕鬆之感。

愛河,目前已是高雄最著名的代表景點,每當入夜時分,河畔兩旁燈火通明的建築便開始照亮這座極度浪漫的河,說它驕縱、備受溺愛也不為過,因為自從它得此名之後,無數的驚嘆早已簇擁,這一道貫穿高雄市區的市河,在每年的燈會之際,更是如同一面明鏡般搶盡光彩,燈會與煙火再怎麼美麗,總少不了需要它愛河鼎力輝映,而愛河最佳的夜景觀景點不是登高,而在於投入它的懷抱中,搭上 一艘艘安靜且緩慢的愛之船,別讓時間毀了你的興致,大口呼吸僅限於港都的河港氣息,你會發現眼前的景色,正熱烈的將你環繞,並低聲呢喃著歡迎你的耳語,而悄悄地,當你醉心於此,另一個迫不及待與你相見的美麗光景也即將現身。

愛河之心,城市的燈光藝術之顛峰,很能聯想到這座白天看似崎嶇的如意橋,一到了夜晚,當燈光一盞盞開啟,整座如意橋彷彿琢上了一顆顆光彩奪目的玉石,據說在高度俯瞰這座蜿蜒綿長的如意橋,就宛如心型一般,浪漫且令人難忘,這也便是其得名之由來,它像一尾神氣的活龍,隨著搖曳、波光粼粼的湖畔水影,它就彷彿在寧靜的高雄愛河畔,悄聲地遨遊,搭乘愛之船的你不用事先查好在哪一站下船,因為當你輕漂於愛河時,這尾浪漫的神龍便會悄悄地躍入你的視野中,不動聲響,卻又好像呼喚著你下船一親芳澤。

▲洗盡鉛華的哈瑪星,正安靜地低聲歌唱舊城風光。

哈碼星夜景或許不如前面兩個夜景點的名氣來的響亮,但卻也瀰漫著淡淡的歷史風情,因其原為高雄的政經中心,更見證了高雄港現代化的發展。曾經,它是高雄地區最風光一時的地區,後來因為市中心東移而逐漸沒落,許多市民可能忘記哈瑪星曾經的繁華,但當你一登高後,那些過往繁忙的一張張舊畫面,便如同投影機般,在你眼前快速轉換,尤其是傍晚的哈瑪星,散發出的不僅是濃厚的舊城風貌,更帶點洗盡鉛華後的滄桑感,這些都讓這哈瑪星成為了私房夜景景點,你或許看不見燈火通明的繁星點綴,但啜上一口歷史的氣息,卻是哈瑪星所不吝給予的,帶上你沈澱的心情,和陳年的高雄風情,細細地來場對談吧!

▲每年燈會的精彩煙火總是美得令人窒息。
▲哈瑪星矮小平房,對比高雄港壯闊風貌。
▲如意橋如龍蜿蜒的倒映,成了完美對稱。
▲愛河航行船隻劃破河面,形成光影切痕。
【特別感謝】 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李昱鋕同學 攝影提供。

 

==本刊完==


感謝您閱讀本期行銷傳管電子報,您的支持是我們進步的動力,
若有任何建議與鼓勵,請於上方惠賜您的寶貴意見,謝謝!

Copyright © 2011-15 中山行銷傳管所電子報 IMC E-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