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11月中旬不只盛大舉辦校慶活動,更是行銷傳播管理所校友回娘家的年度盛事,其中特別受矚目的無非是今年榮獲廣播金鐘獎的李明潓學姐!11月9日當天,來自各個工作領域的學長姐,跨越89級到97級的距離,熱絡交換近況,也向在場學弟妹無私分享職場經驗與獲獎經歷。所長蕭蘋以及李雅靖、鄭安授、周軒逸老師也前來共襄盛舉,最後更有陸籍在學生的求學心得分享,活動內容豐富多元,毫無冷場。
蕭蘋所長在開幕致詞中提到,所上優良校友不只在業界茁壯,學術界亦然。從過去傳播管理研究所到現在的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已經邁入第18年了,校友回娘家活動絕對是外面看不到、網路上找不到,只會「關起門來跟自家人分享的重要經驗!」
現任於飛豪傳播有限公司節目部主任的校友會會長-陳志鵬學長則勉勵在場所有人,努力工作之餘仍需關心健康狀況。李雅靖老師曾指導數位專班同學,她認為專班同學每次回娘家,「最有價值的地方就在於經驗分享。」周軒逸老師更鼓勵同學以這些優良校友為楷模,仿效學習。鄭安授老師則表示,看到校友能在各自領域發光發熱非常感動,期許在校生可以藉由這次機會認識學長姐,並祝福校友未來在其工作上發揮所長,有更好的發展。
 |
▲蕭蘋所長頒發謝禮感謝校友分享 。 |
 |
▲教師們與校友合影留念 。 |
※畢業校友求學就業心得分享
洪榮志學長(中國時報地方新聞中心召集人)

洪榮志學長目前為中國時報地方新聞中心南部召集人,是碩專班97級畢業校友。與談過程中,學長除了分享平面媒體的工作環境現況,特別提到「沒有人是天生就會跑新聞的」,勉勵學弟妹凡事必定要懂得「做中學」的道理,例如在地方中心工作,每天必須面對的是五花八門的資訊來源,平時必定要有多方涉獵,經過兩三年的磨練,回過頭來會發現已練就一身好功夫,同時,凡是有志從事新聞業的人,一定要實際跑過大新聞,才有機會真正磨練自己,
另外,洪榮志也提到,工作一段時間後,心中一定要有風險管理的概念,人生不會僅有眼前所見的一切而已,要勇敢跨出不一樣的步伐,多方嘗試,就像學長本身認為回學校念碩士是一種紓壓方式,人生也因此起了許多意想不到的變化。
李喬光學長(富邦金控人力資源處專案襄理)

李喬光學長是92級碩士班畢業校友,目前任職於富邦金控人力資源處。在本次校友職涯心得分享中,勉勵眾人可將人生以十年為單位進行初步的想像與規劃,從學校畢業後的第一個十年,努力在職場上累積實力,讓自己成為工作領域中的專家;到了第二個十年,正好是工作能力積累到一定成熟度的時機,此時可盡情在職場上發揮,建立屬於自己的舞台。
既然在人力資源處任職,李喬光也大方向學弟妹分享初入社會時應該掌握的態度以及原則。其表示,尋找第一份工作時必須要審慎,原則上至少在同一間公司待上三年較佳,由於工作到了第三年時,已經學習並累積了一定的工作能力,主管也會釋出較多的信任,此時能在工作領域上展現績效的機會變多,在職場上的成熟度漸能顯現。
另外,若有想要轉職的打算,對於前一份工作的穩定性也會是新公司是否聘用應徵者的關鍵,工作三年除了能夠顯示對於工作的穩定性之外,也較能了解產業內部的風險為何,在尋求新工作或透過人脈探詢時都會更有方向。
李喬光用「目標」、「主動學習」、「市場價值」三個面向對學弟妹進行建議:只要心裡確立目標,就能夠堅持到底而不輕易受外界左右,面對困難也能更加堅毅;事事主動學習,能夠讓人成為專家;建立自身市場價值,就能在必要時收割成果。
最後,其以咖啡豆的故事勉勵學弟妹,許多人認為社會是個大染缸,年輕人最終仍會被社會環境給影響而變質,然而,我們應該像咖啡豆改變水的樣貌一般,用自身的力量去改變現存社會,並努力達成自我目標。
李明潓學姐(高雄廣播電台辦事員)

李明潓學姐是92級碩士班畢業校友,目前任職於高雄廣播電台,同時也是第49屆「廣播金鐘獎-最佳單元節目獎」得主。李明潓說,「我的人生就是誤打誤撞」,大學時讀的是國貿,受到室友影響輔修了廣告系,而後進了傳播管理研究所,因為沉迷網拍而將之融入論文之中,沒想到因為論文進了Yahoo!網路行銷部門工作,四年後回到高雄,再次受到朋友影響而考了地方特考的新聞行政,因此進了高雄電台節目組,才有機會達成今日廣播金鐘得主的成就。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李明潓隨遇而安,不限縮自己的結果,「人生有這麼多的岔路,那麼我現在就要在這裡做出成績!」這樣的信念,讓她在進入高雄電台不久即做出令人拍案叫絕的廣播音樂節目。積極爭取而不過度拘泥,是李明潓的處世之道,而其也勉勵眾人在傳播產業中不斷努力,只要有夠多的熱忱,必定能在傳播業界中成功。
王新昌學長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課外活動組組長)

王新昌學長目前就任於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課外活動組組長,是94級碩專班畢業校友。他提到大學時代老師的臨別贈言:「找工作,是要注意大的趨勢變化的!」由此深思,得知由於產業變遷快速,所以必須培養適應不同行業的能力。雖然過去曾從事自己最絕對不想做的業務員和公務員,但無論如何都成就了人生珍貴的經驗與歷練,並勉勵在場所有人務必要對工作和生活充滿熱情和熱忱。
王新昌分享自己職場發生的一段小插曲,當時負責學校公關工作,對於記者會的準備工作一知半解,不僅不知道要先寫好新聞稿,也沒有準備記者的照片和資料,直到校長問道:「有沒有記者的照片?」時,才發現原來媒體公關如此重視與記者之間的良好關係,甚至連能否叫出名字都是重要的關鍵細節。經過這場震撼教育,王新昌開始思考成功是什麼?又職場的成功到底是什麼?檢討對於媒體管理的無知將無法勝任公關,於是開啟了與中山行銷傳播管理所的緣分,而在所上學到最多的,除了知識之外,無非就是和人的互動,以及擴展各種新興媒體行業人脈。
項賓和學長 (蘋果日報地方採訪中心主任)

項賓和學長為89級碩士班畢業校友,目前是蘋果日報地方採訪中心主任。義無反顧從事媒體行業23年來,雖然過程辛苦,但每當與高中或大學同學閒聊往事時,總還是深深覺得新聞媒體工作絕對是從事其他行業難以得到的特殊體驗。
當年解除報禁後,媒體工作者社會地會崇高、收入高而穩定,且工作機會繁多,然而項賓和還是遇上了電子媒體開放後的惡性競爭。雖然相較於二十年後的現在已經好上許多,不過「每一代的人總覺得自己生不逢時。」但若能在這樣的環境下突破重圍,從不同角度來看就是時勢造英雄。
項賓和分享媒體工作者的薪水行情與變動、工作內容,更強調記者工作「經驗是王道」,經驗愈豐富的媒體從業人員可能有更多跳槽與加薪機會,因此若有興趣投入新聞產業,無論平面或電子媒體,都必須按捺住不是太好的工作環境和待遇,包括低薪、長工時,與責任制。然而若能撐過去,經驗和時間累積而來的就是未來發展的調薪籌碼與本錢。
大學時代,項賓和的老師曾期許學生能在畢業後勇敢踏入媒體實務界,一句「如果你們都不進媒體業,那媒體就更沒有希望了。」啟發了他對記者工作的使命感,畢竟若沒有源源不斷的新血,哪裡有機會改變媒體環境?尤其記者本質上應該是有益於社會的工作。再從這樣的社會價值放大來看,其實不管從事什麼行業都應該秉持這種想法,「你才能從那份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價值。」
謝曜謙學長 (福樂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

謝曜謙學長現任福樂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是93級碩專班畢業校友。從讀書時就擁有機靈的商業頭腦,幽默地說自己「讀書時像一個生意人」,甚至在畢業典禮時做起花束的生意。五年專科求學經驗讓謝曜謙學長認識了許多人,雖然虧自己當學生的時候不像學生,但也找到了志趣與人生的方向。在建築業中,從基本的業務開始,一點一滴累積人脈與經驗,「在不好的時代裡,創造了很多個人認為還不錯的時機。」
謝曜謙學長說自己特別喜歡不一樣的想法,他分享幾項個人經驗,包括建置中山大學的網路大學系統,就是台灣首先啟用網路作為校內統一教學資訊平台的先驅。另外,他也是第一個在台南建立商場的建商。後來,甚至發展商旅業務,改裝原本40幾間的住房成為20多間頂級總統套房。這些新穎的投資或開發過程雖然風險非常大,但謝曜謙強調,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告訴自己:「做什麼像什麼,逆向思考做什麼不像什麼,可以做得比想像更好。」最重要的關鍵就是,「你做不做!」
※兩岸求學心得分享
龍楚妍 (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二年級)

龍楚妍是目前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二年級在學生,來自廣州,畢業於廣州中山大學創意媒體設計系。作為兩岸中山大學的學生,龍楚妍說,「覺得自己很幸運,無論哪個中山大學都很美。」
選擇來台灣念研究所的契機,源自於2013年與同學一起前往台灣畢業旅行,旅程的最後一天,龍楚妍發現自己很喜歡台灣,「除了風景好、人好,又很熱心」,步調相對慢,非常適合自己,於是默默下定決心,未來勢必要以非旅遊者的身分再度踏上台灣的土地!雖然來台就學的主要目的並非求學,而是體驗台灣生活,但還是感激能夠順利錄取。
來到台灣之後,龍楚妍四處旅行,走遍大小縣市。然而在台灣也不完全是玩樂,由於從前念設計系,鮮少接觸英語文獻或做報告,想不到來台灣第一週就如臨大敵,笑稱「第一個通宵的paper就獻給了周軒逸老師,第一個報告則獻給了林穎青老師。」但逐漸地,愈來愈了解何謂研究所生活,現在也開始可以自己完成小研究、寫論文,對自己這一年來學業的進步與成長感到欣慰。
不過對龍楚妍來說,最重要的收獲還是認識台灣的朋友們。從世足賽一起熬夜看球、陪朋友在夢時代求婚,以及與所上創意無限的朋友們一起舉辦各種活動等,都留下了深刻的回憶。「我們所是很容易接近、融入的團體,一年過得好快。」龍楚妍說,雖然偶爾會想家,但始終感謝有機會體驗兩年特別的生活,更由衷感謝眾人對陸生的得照顧與幫助。
錢蔚 (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二年級)

錢蔚來自浙江杭州,目前正在行銷傳播管理所二年級就讀中。談起到台灣讀研究所的契機,錢蔚直呼一切真的是不可思議的巧合。
還記得兩年前,回到家一打開微博,看到的正好就是中山大學行銷傳播管理所的報名資訊,當時錢蔚正在離家車程兩小時距離的南京理工大學讀書,「反正到台灣也是搭機兩個小時的距離」,便毅然決然報名,希望能更加拓展對於不同環境的視野,成了踏上西子灣求學生涯的開端。
提到南京理工與高雄中山大學的共通點,錢蔚說,南京理工的二月蘭特別漂亮,每年3、4月時就會有許多觀光客到南京理工附近遊覽,學生和遊客經常在同樣的空間活動,沒想到,中山大學所處的西子灣同樣也是著名的觀光客到訪處,覺得自己似乎和觀光景點特別有緣,也很開心能在風景美麗的地方學習。
然而在不同地點求學,還是能明顯感受到兩邊學風的差異。錢蔚說,南京人讀書特別認真,人人積極又競爭,以前常常一大早起床想要到圖書館讀書,卻發現圖書館門口早已大排長龍,而錢蔚除了安全工程本科外,還雙修了市場營銷,課表因此排得滿,過的是標準的工科生生活,玩樂的時間相對很少。
來到高雄中山大學後,發現行銷傳播管理所的同學各個都相當可愛,有很多的奇思妙想,讓生活變得非常有趣,即便平時充滿了作業與論文,大夥兒還是能找出時機一同出遊。錢蔚表示,很開心認識這群夥伴,也很感謝能有這些好同學讓研究所生涯更加豐富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