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人: 蕭 蘋教授︱本期(01)︱發刊日期:2011年03月15日
【最新消息】賀!蕭蘋教授榮升本所所長

 

蕭蘋所長
蕭蘋為傳管所元老級教授,榮升所長可謂實至名歸

【記者劉桂君/採訪報導】

擁有十四年教學經驗的傳播管理所教授蕭蘋,不但為本所的創所元老,今年更成為首任由所內專任教師擔任所長第一人。面對接任傳管所所長一職,蕭蘋開玩笑的說,「沒辦法,我最老」。不過她也表示,過去自己長期浸淫於學術與教學中,真的「超宅」,今後因職務所需,可以多與學生互動,認識「課堂以外」的學生性格與表現,「酬賞」的意義其實較大。

蕭蘋腦海勾勒著傳管所的未來藍圖

有鑑於產業結構的變遷和管理學術的發展面臨挑戰,以及傳管所已邁入第十四個年頭,蕭蘋認為,現階段為所內進行調整與轉換的時機點。因此她將致力於協助老師進行學術研究與教學,並聘請具備行銷傳播專業的師資,「穩固、深化所內的課程」。在與學生溝通與互動上,她也安排每個月一次的餐聚,藉由輕鬆的活動,「大家聊聊天」,增進所上的向心力與凝聚力。

另外,為了有效提供師生學術及生活協助,蕭蘋積極推動傳管電子報的發行。她表示,所內經過十四年的發展,累積許多屆的校友,希望透過傳管電子報,作為維繫所上師生向心力,以及建立良好互動的溝通平台。

在內容規劃上,蕭蘋指出,除了將提供校友專業新知、產業動態,以及所內活動訊息、師資介紹,未來也希望校友主動提供職缺訊息、實習機會,將傳管電子報作為發布徵才訊息,人才媒合的管道。

對於未來是否在大學部增設行銷傳播科系,蕭蘋表示,為因應外在環境的改變,所上老師已達成成立的共識,但一切須視學校的資源整合與規劃。不過「做好準備」,並針對師資進行加強,以尋求學校的整合與協助,當是目前的第一要務,蕭蘋說。

 
【最新消息】傳管家族新成員──王紹蓉教授
 
實務經驗與學術涵養兼備的紹蓉老師,為本所新聘的專任師資。

【記者陳怡君/採訪報導】

新學期的傳管所中,見到一位新鮮的面孔,曾經在報社當過記者,同時擁有網路公司工作經驗的王紹蓉老師,是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傳播博士,也是傳管所今年新聘的專任助理教授。王紹蓉的研究領域為時下最夯的社群媒體,藉由以往工作經驗與媒體流變的結合,也為所上增添新興的研究視野。   

在回國任教之前,就讀博士班的王紹蓉曾在大學部擔任課程助教,除了需上台講授課程之外,面對美國大學生所產生的文化衝擊,也讓她對於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有了更多的理解。她提到國外大學部的學生其實和台灣並無不同,大部分還是聽老師講授為主,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但是到了研究所,他們的邏輯思維與表達能力,真的是比台灣學生強上許多。而這一點,是值得我們省思與借鏡的地方。       

雖然父母都是老師,但王紹蓉從不認為自己會擔任教職,然而人生的際遇卻是如此奇妙,長大後的她,發現老師的工作並非當初想像般無趣,隨著觀念及想法的改變,也讓王紹蓉踏上了學術與研究之路。提到對傳管所的印象,王紹蓉表示對學生都還不大熟悉,但她喜歡學生在課堂上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並期望未來能和同學們有更多的互動及認識。

笑容可掬是紹蓉老師帶給大家的第一印象
   
【學生榮譽】
賀!碩士班學生林宜澄、江哲淵獲選為
 
「2011年台灣各大學院校青年訪日交流團」台灣代表團員
 
江哲淵與林宜澄同學於日本NHK電視台的主播體驗

 

【記者黃昱哲/採訪報導】

本所碩士班二年級學生林宜澄、江哲淵,獲選為財團法人日本交流協會「2011年台灣各大學院校青年訪日交流團」代表團員,並於寒假期間前往日本參與新聞傳播交流。兩位同學皆表示這趟行程讓他們對於日本的傳播發展心生敬佩,不論是在傳播政策規範、傳播科技或新聞義理上都有很大的收穫。

為期九天的媒體參訪,到了日本新聞協會、NHK、讀賣新聞社、信濃每日新聞與信越放送(SBC)等單位。江哲淵同學表示,異於台灣商業主導下畸形的媒體生態,日本媒體顯得是一股清流,例如憲法第21條即明定限制外資進入市場;而新聞內容更是堅守本分提供公正報導,充分發揮第四權的力量,以此提升閱聽人信任,帶動閱報率增加。嚴謹的新聞自律使報導不需記者具名,信譽即是報社最大的資產。

林宜澄同學指出「記者俱樂部」是日本新聞業獨有的組織,記者會由記者俱樂部舉辦,集體面對並監督公權力,與台灣的「公關記者會」在本質和意義上大相逕庭;而日本也不像台灣有「置入性新聞」,信越放送的新聞部部長表示民營電視台雖然為了營利不免接受廠商「贊助」節目,但是贊助歸贊助,新聞的中立客觀是最高準則,絕對沒有置入性新聞的存在。兩位同學都驚訝於早期日本的高等教育中並沒有大眾傳播科系,然而現今其發展甚至比台灣更完備。

江同學表示報社內還成立NIE部門,讓學童瞭解報紙媒體,從讀報到產製及批判層面,類似台灣的媒體識讀教育。此外,網路深深衝擊全球媒體,使得青少年不愛看報紙,讀賣新聞為了讓小朋友養成讀報習慣,與卡通皮卡丘合作,讓皮卡丘出現在報紙不同版面,誘使孩童翻閱以養成習慣。藉由訪日交流,兩位同學都對日本傳播發展有了深刻認識,期許台灣學者、學子和公民能有更多機會與日本進行新聞傳播交流,更以自身經驗分享給傳管所的學弟學妹

 

台灣訪日團員於松代莊合影留念

 

參訪SBC信越放送廣播室

 

【講座專欄】文化創意產業中的傳播定位─趙雅麗教授
 

淡江大傳系趙雅麗教授(前排右二)與傳管所師生於演講後合影

【記者謝君臨/綜合報導】

何謂「文化創意產業」(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抽象的「文化」與「創意」,如何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產業」?21世紀的今天,文化即國力,文化創意產業是一個事實,同時也是全球各國的重要政策。有鑑於此,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教授暨文化創意產業中心執行長趙雅麗教授,遂以「文化創意產業中的傳播定位」為題,與在座師生暢談當今後現代社會中「意義經濟」的本質。

為何要談文化創意產業?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全球「文化創意產業」產值的統計,其金額高達60兆台幣!鄰近台灣的日本與韓國,分別擁有3兆及1兆7千億的產值,反觀台灣,我們的產值僅6千億台幣,還不足人家的尾數。為何要談文化創意產業?從上述的數據即昭然若揭,它不但是全球的趨勢與潮流,同時也是台灣擺脫勞力密集的代工淵藪,邁向高附加價值的自創品牌之路。

「一部電影就是一種產業。」趙教授以前一陣子紅極一時的好萊塢3D電影「阿凡達」(Avatar)為例,其所創造的全球產值高達三百億台幣,此一數值相當於台灣代工生產二千萬台筆記型電腦所獲得的毛利率。除此之外,電影工業連帶帶動工藝設計、數位內容、影視娛樂、觀光旅遊、表演藝術與文化出版等產業價值鏈的發展,其所爆發的經濟動能與市場綜效委實十分可觀。

「台灣不缺導演,而是缺會說故事的編劇。」趙教授引用李安導演的話,點出台灣影視產業的根本問題。為何華人文化中的「花木蘭」故事,是由好萊塢來替我們說?為何台灣擁有全球最高的有線電視普及率,然而來自韓國的「Super Junior」和「Wonder Girls」卻幾乎占據了所有的電視頻道。我們的文化在哪裡?說不出自己的動人故事,台灣將成為「文化的被殖民地」。

何謂文化創意產業?

當文化從一種抽象的概念,透過「產業化、實體化」變成消費商品,其中所衍生的「意義分享」行為,就是文化創意產業的具體內涵。趙教授指出,文化創意產業實則必非一個全新的概念。「文化、創意、產業」皆為舊有之元素,透過全新的態度及拼貼組合,從中我們可以發現新的視野與可能性。因此,它囊括了體驗產業、美感產業、感動產業與意義產業等範疇,同時也是一種「文化行銷」的手段與策略。

「文化」,是生活環境的總合,包含物質與精神層面。「創意」,是透過最小的資源創造最大的意義。「產業」,則象徵著標準化的作業流程。趙教授透過個別的意義檢視,讓我們了解到創意市集裡所賣的手工藝品,並不能被稱為文化創意產業,充其量只能以「文化創意手工業」指稱,因為它無法大量生產,也就難以形成巨大的規模經濟,其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便相對有限。

意義經濟的本質──創造意義、購買意義、消費意義

趙教授採用「意義經濟」的觀點,來與早期的「物質經濟」做一區隔。在意義經濟的時代,「消費的意義」就是「意義的消費」,誰占據意義的至高點,誰就能占據意義經濟版圖的主控權。換言之,現今商品早已從功能價值、交換價值,轉變為符號價值、體驗價值;人們購買的不只是商品,還包括附加於商品的「意義」。「品牌故事」可為具體實例,從中我們得以發覺其必要性與經濟效益。

趙教授以自身的經驗,來說明「符號」意義具體的價值展現。有一天她在天母的街頭上,看見一家攤販在叫賣包包,號稱不管是「LV、GUGGI、COACH」等名牌包皆應有盡有,好奇的心驅使她從旁觀察,最後發現原來攤販將各名牌的「符號」貼紙給貼在包包上,一個僅賣五百元,但在百貨公司內相同的包包卻可能要五萬元才買得到,其中的價差,即為品牌意義的具體價值。

由此可見,無怪乎品牌廠商皆竭盡所能地發展出一套系統性的知識,來告訴你購買他們的商品是多麼的有意義!品牌廣告所傳達的意義在於,除了要你「喜歡」它之外,最重要的是要你「相信」它。而購買品牌商品的另一個意義,在於當人們處於資訊不完全或不對等的情況下,為自己購買的安全保障。因此,透過差異化、細緻化、階層化的意義生產過程,品牌與品牌之間的角力、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意義賽局,無時無刻都持續地在進行著。

意義經濟中的傳播定位──處理意義

 趙教授指出,透過「意義經濟」的觀點,來詮釋文化創意產業的內涵,得以建立各學門、甚至是學術界與產業界的交流平台,藉以促進各方的對話與溝通。然而傳播是一門研究「意義共享」的實踐性科學,不論是新聞、廣告、行銷或是電影,其本質皆源自於「意義的處理」,各傳播次領域的差別僅在於傳播情境或是任務上的差異。因此,處理意義,即為我們的核心知識與競爭能力。

傳播的核心知識觀,就在於掌握「意義的差異」。沒有差異,就沒有意義。試問如果全天下的人都長得一樣,甚至連想法都一樣,那這個世界還有何樂趣?差異就好似一圖底關係,沒有白底又如何能襯托出黑字?人與人亦同,因為我發現我不是你,你我之間存在差異,於是我更了解我自己。最後我們會發現,創意的泉源,就來自於「做自己」!

「處理意義」的構面涵蓋甚廣。在此,趙教授提出了許多問題,刺激我們思考:不同的傳播情境,何以會產生不同的意義?不同的傳播層次,小至個人微觀行為,大到社會鉅觀面向,其中的意義脈絡又有何不同?意義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之下如何轉化?藝術創作者與文化消費者的觀點,又存在著什麼樣的差異?藉由上述問題的思考,也許能幫助我們在這混沌的時代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概念──說故事

文化創意產業其實就是一種「說故事的產業」,重點在於怎麼說?說什麼?以及對誰說?人們本來就喜歡說故事和聽故事,許多觀念與價值觀,往往在我們聽故事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被我們給接受了,如同中國的二十四孝,或是西方世界的伊索寓言,可見說故事擁有魔幻般的巨大力量。如何將一則文案、一篇廣告、一部電影說得動聽,說得撼動人心,考驗著我們說故事的創造能力。

在現今的社會中,資訊的傳遞是一種「copy & paste」的過程,而我們的角色,就是在此過程中,創造差異的呈現。真正能打動人心、引起共鳴的故事,必須要源於自身的「feel & love」。每一家速食店都賣漢堡,女王漢堡說了什麼樣的故事?三元喜事的豬腳和別家的豬腳又有什麼不同?「天圓地方」的國宴餐具又傳達了什麼樣的理念?每一個商品背後都有一則故事,每一則故事都提供你購買它的理由。「點石成金」,不外如是。

在趙教授深入淺出且幽默風趣的演講之下,不僅讓大家對於文化創意產業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悟,同時也讓我們得以反思,在邁向「意義經濟」的後現代社會裡,我們的定位與價值,在於處理意義及管理意義,進而培養自我的核心能力,以順應全球的發展趨勢,才不會淹沒於時代的洪流之中。趙教授的演講,帶來了全新的視野與敏銳的洞察。  

 
 

【校友動態】賀!本所碩專班翁碧蓮校友獲選為新任校友會會長

93級畢業校友翁碧蓮女士

翁碧蓮女士為本所93級碩專班的畢業校友,現為高雄港都電台節目部經理,以及好事聯播網的節目總監。

從國中開始就立志要當記者的她,曾經擔任過節目主持人、節目公關、電台公關、選舉公關、記者、演員等職務,從中累積了豐富的實務經驗與人生體悟。

然而除了職場的歷練之外,她也不斷自我進修,更於去年獲選為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的傑出校友,而今榮升為新任校友會會長,誠可謂實至名歸。

秉持著「活在當下」和「正向思考」的信念,並以此勉勵後進,早日確立目標,並且勇敢追夢,不要讓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
 
【學術活動】「傳播管理講座」專題演講資訊
 

 


主辦單位

演講日期

主講人/講題

地點

傳管所

2011.03.04

趙雅麗教授(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
「文化創意產業中的傳播定位」

管4112室

傳管所

2011.03.11

唐士哲教授(國立中正大學傳播系)
「媒介作為一種社會實踐;
兼談電視政論的政治實踐意涵」

管4112室

傳管所

2011.03.25

馬耀比吼先生(原住民紀錄片導演)
「當代媒體的刻板印象:原住民方面」

管4112室

傳管所

2011.04.01

趙善意經理(民視節目部)

管4112室

傳管所

2011.04.16

曾皇霖先生(Pixnet創辦人)

管1037室

傳管所

2011.05.14

張志浩董事總經理
(奧美互動關係行銷公司)

管1034室

 
 

【學術活動】其他學術活動

 

主辦單位

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

地點

傳管所

2011.03.19

行銷傳播工作坊

管4036室

 
【聯絡方式】
 

有話要說!你有話想對傳管的夥伴們述說嗎?
我要報料!你想分享校友們最新的動態資訊?
佛心來著!你的公司有職缺能提供給學弟妹?

請將任何的批評、建議或是鼓勵
來信至nsysu.icm.epaper@gmail.com

傳管家族歡迎你的佳音!

★分享傳管所電子報創刊號到Facebook★
★分享傳管所電子報創刊號到Plurk★
★分享傳管所電子報創刊號推至Twitter★

喜歡傳管所本月電子報請於下方按讚!謝謝您繼續支持傳管所團隊!